◎ 池 莉
對你生出意思來
◎ 池 莉
今年盛夏的一天,我決定安裝百葉窗。為了保質保量與售后服務,我放棄了就近便宜的路邊小店鋪,特意跑到某著名品牌窗簾公司選購了質量最好、價格最貴的進口木質百葉窗。店鋪倒是很堂皇,有噴泉、沙發、咖啡或茶伺候顧客。訂購以后也倒是很快就上門來安裝,安裝的速度是驚人地快,一眨眼,工人就說安裝完畢,簽字驗收走人。
當晚,我關窗簾時,輕輕一拉,一扇百葉窗楣就“呱”一聲直接掉下,嚇我一大跳。為了讓自己心平氣和,我深呼吸一口,再默念“阿彌陀佛”幫助自己提高容忍度。平靜以后,自己搬來梯子,把窗楣裝上去。不料次日開窗,多扇窗楣紛紛掉落……
修理工很快上門,來的人二話不說,徑直沖到窗前,從褲子口袋里掏出一卷透明膠帶。我說:“開什么玩笑???”來人說:“沒辦法,只能這樣!”
“你難道沒看到透明膠帶不管用嗎?”
“那你說什么管用?”好強盜的邏輯!我簡直被他震呆。來人馬上要走并反誣:“這是你不讓我修啊!你簽個字啊!”
我幼稚地質問:“你公司不還有巨大橫幅掛在那里,不是說顧客是上帝嗎?你怎么做維修的?”來人比我嘴快,立刻反唇相譏:“是啊,顧客是上帝,我是孫子!你不讓我修,我還不夠孫子啊?”我再次被驚呆。
我家祖上也是有人做生意的。我家伙計賣米,總是笑瞇瞇的,但他擔心蝕本,總要用一支竹刮子,把米斗和米升上面堆起的尖刮平,一邊賠著笑臉給顧客解釋:“對不住啊,升平斗滿啊,升平斗滿啊?!鄙蕉窛M,是米業公認的標準,沒人有意見。即便如此,若是我家祖上看見了,定要呵斥伙計,定要升與斗都堆滿冒尖,這叫仁義。
中國從前做生意,都懂和氣生財。生意,生意,只有懂得熱乎人、親近人、籠絡人才能讓顧客對你生出意思來。一家店鋪,不怕沒錢來,就怕沒人來。討價還價正是人氣,客官只管開口、只管落座,香茶、熱毛巾盡著上。老話說得好:買賣不成仁義在。仁義在,口碑在,今天不買明天買,財源滾滾四海來——這是生意的基本,也是根本常識啊!

現在的中國,只用30年的時間就糟蹋和丟棄了生意的傳統文化,老外倒是把生意越做越好了。我在上海宜家家居買了一把辦公椅,通過物流運回武漢,安裝好了以后,我怎么坐都不舒服。我一個電話打到宜家,宜家連半點推諉都沒有,只請我把貨號發票號等資料電郵發去,幾小時以后,我就接到回復的電郵:他們將無條件免費運送一把新椅子過來,我這把椅子交給送貨人帶回廠家就可以了。五天后貨就到了,再次安裝這才發現,原是我們這邊請的安裝工人第一次安裝的時候根本沒認真看圖示,把靠背安裝反了。我真是又感動又歉疚,恨不能倒賠錢給人家才好。就這一個舉動,宜家把它的信譽滲透進了我們家,以后我們家再買家具,全部都換上宜家的,舍近求遠,在所不惜。
和氣生財的意思,除了面目和藹,更包括貨品的保質保量、明碼實價、買賣公平、貨不走板,以及遵守約定俗成的道德底線。
昨天天氣好,我去老賈自行車行調剎車,其實是為了看看老賈。老賈從鄉下進城25年,從拾荒扛包打小工做起,吃盡千般苦,終于領悟生意要領,用小本做一點生意。由于他為人聰明又不失厚道,善于和氣生財,終于做旺了自行車行。我知道老賈的人生目標就是在武漢買房。他的理想是盡快買夠六套房,讓他父母、兄弟、兒女各得其屋。果然,老賈正焦慮,
捧一大堆報紙認真閱讀,試圖理解樓市調控的具體意思。老賈問我限購令、房產稅和物業稅到底怎么回事?一個人辛辛苦苦做生意幾十年,攢錢買房孝敬父母,怎么忽然就不準許買第二套了?這是怎么做生意的?老賈的邏輯并不算強盜邏輯,也就是屬于兔急咬人吧。
(摘自《石頭書》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圖/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