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昕
旅程陰差陽錯
◎ 徐 昕

內(nèi)蒙古,去機場前,我提醒客人要帶好護照。這時,一個老外慌慌張張地跑來跟我說,旅行社好像忘記給他們辦內(nèi)蒙古的簽證了。這真讓我哭
北京有好多景點都是因為帶團的緣故我才第一次去,比如遠郊的龍慶峽。多年之后回想起來,龍慶峽的風(fēng)光比起小三峽來絲毫不會遜色。不過,我想說的重點是——那天從龍慶峽下來時,領(lǐng)隊突然跑到我面前,悄悄地跟我說:“我的計劃里好像沒有這個景點!”
什么?沒有這個景點?當(dāng)時我的腿就有點軟,這可是一個事故啊。我趕緊把行程單拿出來核對:計劃上明明寫著“龍慶峽”,再看領(lǐng)隊的計劃,上面沒提景點的名字,只有一堆描寫。說實話,我讀了兩遍也沒讀懂是怎么回事……
后來,這位領(lǐng)隊告訴我,他們原本想去的地方是一座地下城。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她說的可能是建國初期建造的地下人防工事,可容納30萬人。我雖身在北京,卻從來沒有去過,后來上網(wǎng)查了一下,才知道這地下城的確是對游客開放的。可把“地下城”錯當(dāng)成“龍慶峽”,這也未免差得太遠了吧?
有一次,我?guī)F從北京去笑不得,我告訴他,內(nèi)蒙古是中國的一個自治區(qū),去那里是不需要額外的簽證的。老外問:“那為什么要帶上護照?”我說,護照相當(dāng)于身份證,坐飛機自然需要用到,可他們還是將信將疑。后來又有人來問:“在哪里可以換內(nèi)蒙古的貨幣?匯率是多少?”說實話,那也是我第一次去內(nèi)蒙古,被他們一問,我都有點不自信了。
呼和浩特市內(nèi)有很多喇嘛廟,幾個廟看下來,有老外終于忍不住了:“為什么一直在看寺廟?”我說:“因為這是蒙古族的特色啊。再說了,這行程難道不是你們自己預(yù)訂的嗎?”那老外仔細地想了想,告訴我,其實他們只是覺得離北京近,又可以順便去趟“內(nèi)蒙古”,所以就報了這個行程……
帶團的十多年里,陰差陽錯的故事太多了。比如客人回國后,經(jīng)常還會跟我保持郵件聯(lián)系,我去他們國家,他們也會邀我去家里做客。有一個團里有一對姐弟,年齡跟我相仿,一路上我們玩得很好。那年我去瑞典,跟他們約好了見面,結(jié)果來火車站接我的居然是團里的另一對老年夫婦!難道這么多年來,我都是在跟他們郵件聯(lián)系嗎?我想,一定是因為外國人的名字太像了,我才會犯這樣的錯誤。
不要以為這只是偶然事件,告訴你一個秘密——這些年我回訪過的外國游客不下幾十家,有近1/4的概率遇到的都不是我想象中的客人——這個陰差陽錯的比例,也實在太高了一點。
(摘自《風(fēng)景名勝》2014年第8期 圖/劉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