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做者 辛穎
馬一:法律人轉型是多元化社會必然
◎ 文 做者 辛穎
是什么因素促使馬一當初辭去廣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工作?又為何在企業在法律顧問的崗位上經歷六年后從兼職做到全職?
從2003年至今,馬一已從事十余年法律工作。作為一名在法院、高校、企業、仲裁機構都有從業經歷和豐富的經驗的法律工作者,馬一對企業法務工作有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思考。
馬一,1979年8月出生于廣西桂林。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系。2004年,在廣西高級人民法院工作;2008-2010年,獲得山東大學經濟研究中心理論經濟學博士學位。
是什么因素促使馬一當初辭去廣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工作?又為何在企業在法律顧問的崗位上經歷六年后從兼職做到全職?身為大型民營企業力諾集團法務總監的馬一在接受《法人》記者的專訪時,給出了答案,并道出了他多元化法律職業人生的感悟。

《法人》:當初是什么因素使您離開法院進入企業?您覺得法官和企業法律顧問哪個職業更好?
馬一:不得不說,從法院工作的勞動強度和收入比來說,這確實一份相對較為清苦的工作,壓力不小。最初也是由于看到自我提升的需要,所以辭去法院的工作去進修。當然離開法院并不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如果現在有合適的工作機會,我也愿意回去。但是對于人生的不同階段應該有不同的選擇。
其實很難直工作的工作經驗讓我對法院的整體運行有一定的理解,尤其是對法官思維的理解是非常有幫助的。即使是在處理企業事務的實戰中,我也會從第三方裁判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知道他們是怎么想、怎么做、提哪些證據、庭審問哪些問題。這也是和律師的不同之處,法官和律師是思維的極端,法官追求公平,律師追求當事人的利益,因此在考慮問題時的角度也就不同。
此外,這種思維對于我從事的仲裁員工作也非常有幫助,因為我學會了如何從公允的角度思考問題。接比較兩個工作崗位哪一個更好,因為任何一份職業本身也是有不同層級的,比如企業法律顧問的職務,對于剛剛畢業的研究生、5年工作經驗、及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從業者來說,會存在瀑布式的工資差距。單從工作強度上來說,一家大型企業的法律顧問總監的工作壓力可能比法官還要大得多。價值追求、物質需要、時間的配比都有很大差異,當你進行橫向比較之時,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因素會成為你轉換工作的動力。
《法人》:您認為企業法律顧問與法官相比最核心的區別是什么?
馬一:如果一定要做一個比較,從一個法律從業者的角度出發,我認為最核心的區別在于人生價值的實現。如果你現在追求的是公平、公正的社會,是整個社會的進步,那么法官是更好的職業選擇。當然,現實生活中,收入也是相當大的一種推動力,這其實是對親人、對生活品質的一種更好的守護與追求。
在法院內部,比較輕松的工作或者是管理類的工作并不是太多,但對于大多數的一線工作人員來說,壓力是非常大的。每年審理200個案件的標準意味著每天都要開庭,每個周末都要加班,否則就寫不完判決書。此外,法院的考核和匯報比較多,這會占用法官差不多30%的經歷去應付。
那么同樣是基層工作,綜合考慮,他很可能更愿意從事法律顧問的工作,完成訴訟或者非訴的工作,剩下的時間就是我自己的。律師的工作也是如此,接一定的案件,維持基本的生活,有自己的時間和選擇。
《法人》:在您的職業選擇過程中有沒有考慮過從事專業律師工作?
馬一:企業法律顧問和職業律師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職業安排。企業法律顧問可以具有律師資格,但并不去外面接案子,無論是訴訟還是非訴,包括勞動爭議、公司治理、知識產權、財產保護、不正當競爭、涉外業務、仲裁業務等,涉及大型企業高端復雜的法律工作,只為一個固定企業服務。總之,企業法律顧問就要做全才。但律師無論是做訴訟業務還是非訴業務,都強調專一而成為某一領域內翹楚。
當然,企業法律顧問于律師的另一不同之處在于他并不重視案源的開發,不需要處理較為復雜的人際關系,可以專注于自身素質的提高。對于二者的選擇可能會根據人生閱歷而有所不同。行業間的流動性也很普遍,雖然同級別的律師收入比企業法律顧問要高3-4倍,但是工作的不穩定性使得很多律師跳槽到企業內部。而企業也非常需要多元化的人員構成。
《法人》:法院的工作經歷對您現在的工作有幫助嗎?
馬一:幫助當然是有的,主要還是思維層面上的。在法院
《法人》:對于從法院到企業法律顧問的轉型過程中,您認為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馬一:我個人認為,首當其沖的就是補充各方面的知識結構。因為,往往審判員的角色具有一定的專業性。而作為企業法律顧問來說,可能每個月要負責不同的項目,甚至一天以內就要涉及多個法律領域,這對知識結構水平是有相當的要求的,需要迅速的適應。其次就是心態的轉變。從從法院出來之后,收入會突然變得沒那么穩定,社會尊崇度也會有一定的調整,這種情況下需要及時轉變心態,才能更好的投入工作。
此外,對社會關系的處理也不同以往。以前從裁判人的角度會更注重審慎與公平的形象。現在追求的是事情的最終解決。還有收入周期和工作時間的變化都需要適應。
《法人》:您如何看法官、律師、企業法律顧問的職業流動情況?
馬一:在我了解的范圍內,企業法律顧問的流向更多的是從大企業到小企業。我認為對于法律工作者的這種職業流動是非常普遍也是非常值得推崇的。比如在國外,法官往往是從律師中遴選出來的。仲裁員也是如此,都是從有著15-20年工作經驗的口碑非常好的律師中選出的。這種機制也導致當發展到一定層次他們知道自己要選擇什么。我們也可以借鑒這種機制,比如經驗豐富的內外部律師和大學教授中選調法官等。
我認為,司法是多元化的,社會也是多元化的,是社會的多元化決定了司法界應當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否則就會產生不相適應的摩擦。當你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在不同的舞臺上就會有不同的展現,人生的多元化意味著在不同的階段做不同的事情。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完善,無論是律師、法官、仲裁員還是企業法律顧問,都應該作為整個司法進步的一份子和一部分,共同推進司法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