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小平 梁榮麗
妊娠期糖尿病早期干預對母嬰結局的影響分析
歐陽小平 梁榮麗
目的 探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早期干預對母嬰結局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佛山市三水區婦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隨機均分為2組(n=50),均在24~28周OGTT診斷為GDM。觀察組給予早期干預性治療,對照組患者不配合飲食治療,給予常規妊娠期檢查作為對照比較,對2組患者的母嬰結局情況進行分析。結果 觀察組母體和圍產兒的各項并發癥發生率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早期的干預性治療,可以顯著降低母體和圍產兒的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妊娠期糖尿病;早期干預;母嬰結局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前糖代謝正常或僅存在潛在的糖耐量減退,到妊娠期才出現的一種糖尿病[1]。一旦發生妊娠期糖尿病,會對母體和圍產兒會造成較大的影響,極容易出現流產和早產,為進一步改善妊娠糖尿病的結局,避免各種母體和嬰兒的并發癥發生及減少GDM未來發生2型糖尿病。近些年臨床提出了早期干預的治療方案,為進一步探討妊娠期糖尿病早期干預對母嬰結局的影響,本研究對部分妊娠糖尿病患者進行了分組觀察,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佛山市三水區婦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隨機均分為2組(n=50),24~28周在門診OGTT診斷GDM。觀察組初產婦36例,經產婦14例,年齡21~39歲,平均(30.21±2.12)歲;對照組初產婦33例,經產婦17例,年齡22~40歲,平均(31.45±2.09)歲。患者均在本院被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并均愿意配合進行本次調查研究。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門診挑選的100例GDM患者是按2010年國際妊娠期糖尿病研究協會推薦的GDM診斷標準,在孕24~28周孕婦進行GOTT,空腹12h后,用75g葡萄糖溶于200mL水中5min服完,抽空腹血糖;抽1,2h血糖其中1項:空腹血糖≥5.1mmol/L、1h≥10.0mmol/L、2h≥8.5mmol/ L既診斷GDM。將100例GDM分成觀察組給予早期干預性治療,對照組患者不配合飲食等治療,給予常規妊娠期檢查。
1.3 干預的方法
1.3.1 飲食控制的方法 飲食控制的目標是保證整個妊娠期的營養、能量供應,又要避免餐后高血糖、饑餓性酮癥等情況發生。孕早期糖尿病孕婦需要熱卡與孕前相同,孕中期后飲食制定通常按孕前的標準體質量計算出所需熱量給予飲食搭配,熱量分配:早餐10%;中餐30%;晚餐30%,余30%分2~3次進餐[2],其中碳水化合物55%~65%、脂肪20%~25%、蛋白質10%~25%,適當補充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飲食控制是否合理需要監測尿酮和血糖。
1.3.2 生活起居調整 幫助患者制定生活起居表,做到起居、作息時間有規律,并合理進行一定的有氧耐力運動[3]。
1.3.3 心理干預 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后會出現焦慮、煩躁等不良心理,要根據患者心理狀況給予個性化心理護理干預,本院設立醫生或護士親自給患者心理和飲食指導,對患者的疑問給予耐心解釋,引導其多想積極方面,消除不良心理刺激,積極配合各項治療。
1.3.4 胰島素治療 如果經飲食、運動、心理等干預后,若血糖控制仍高,孕婦體質量不下降或出現FGR則需要胰島素治療,常選30R重組人胰島素,采用三餐前短效胰島素+睡前中效胰島素,劑量根據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餐前餐后而調整,將血糖控制在餐前血糖<5.3mmol/L,餐后1h<7.8mmol/L,餐后<6.7mmol/L,夜間血糖不低于3.3mmol/L。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 母體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母體的各項并發癥發生率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母體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2.2 圍產兒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圍產兒的各項并發癥發生率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會導致母體出現廣泛性的血管病變,嚴重的血管管腔會變窄以及內皮細胞增厚,引起供血不足,更容易出現妊娠期高血壓、新生兒窒息、早產、產后出血等情況。為進一步降低這些母體、圍產兒的并發癥發生,臨床上提出了對GDM進行早期干預,即在發現妊娠糖尿病后及時、有效的進行干預性治療,將孕婦的血糖值控制在理想范圍,降低各項并發癥的發生。本文研究發現,給予早期治療的觀察組,母嬰出現并發癥的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見有效的控制血糖對于妊娠糖尿病的臨床治療具有積極意義。分析原因認為,如果孕婦的血糖一直較高會導致胚胎發育異常,甚至出現死胎,發生流產、早產、FGR的風險也比較高;并且高血糖孕婦很容易出現感染,同時感染也會反作用于人體出現糖尿病代謝紊亂情況加重的狀況;血糖功能代謝紊亂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會進一步導致脂肪分解加速的狀況,孕婦會出現血清酮體的明顯升高,會發展成代謝性酸中毒;妊娠期的高血糖也會使胚胎軀干出現過度發育,導致胎兒體質量過大。而合理將血糖值控制在理想范圍內,就可有效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并發癥就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婦孕對于妊娠糖尿病認識還不夠,很多產婦不重視產前的糖尿病篩查,這對母嬰安全造成了嚴重的隱患,所以如果孕婦有以下情況就應及時對其進行妊娠糖尿病的診斷:體質量指數超過24;高齡產婦;父母、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在孕期出現反復性霉菌性陰道炎,并久治不愈;進行尿常規檢查尿糖呈陽性;曾經出現過不明原因的反復性自然流產、胎兒畸形等異常情況[4]。
目前,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干預目標就是良好的控制血糖,為此本院制定了一系列早期干預措施:飲食控制、胰島素治療、生活起居調整、心理干預等。通過實踐認為飲食控制對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尤為重要,因為妊娠期的飲食不但要提供給母體,還要提供胎兒使其正常發育,所以應根據孕婦的實際情況給予食譜的制定,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比例;而胰島素治療是針對經飲食控制等方法血糖控制仍不理想的患者,給予藥物治療以免血糖長期處于高位而出現酮癥酸中毒等高危情況;生活起居的調整也是需要注意的重點,睡眠要充足,注意休息,每天要進行一定量的運動,但注意不要過于疲勞;妊娠期糖尿病的出現會給孕婦帶來極大的心理負擔,焦慮、抑郁、煩躁等不良心理的發生會加重患者的病情,所以臨床醫生應結合患者自身的狀況,加強心理保健知識的教育指導,疏導患者的不良心理,對于患者的疑問及時給出解釋,減少心理障礙對血糖控制的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給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早期的干預性治療,可顯著降低母體和圍產兒的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黃倩芳,淦明路,王育璠.妊娠期糖尿病產后糖代謝異常的危險因素[J].世界臨床藥物,2013,34(9):523.
[2] 敬文娜.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兒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20):116.
[3] 黃艷萍,黃寶琴.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干預對母嬰預后的影響[J].新醫學2013,44(7):482.
[4] 寧華麗.妊娠期糖尿病256例臨床觀察與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16):46-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0.030
廣東 528100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婦幼保健院 (歐陽小平梁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