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衛紅 王美蘭 毛祚燕
臨床路徑管理結合住院患者隨訪制度效果分析
饒衛紅 王美蘭 毛祚燕
目的 探討臨床路徑管理結合住院患者隨訪制度對于提高醫療質量的效果。方法 將規范隨訪制度之前后的人均住院費用、平均住院日、患者滿意度進行對比。結果 對照組中永久起搏器植入術患者平均住院天數(8.96±1.65)d,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患者平均住院天數(9.37±1.8)d,心導管射頻消融術患者平均住院天數(6.52±1.04)d;實驗組永久起搏器植入術患者平均住院天數(7.89±1.59)d,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患者平均住院天數(8.61±1.62)d,心導管射頻消融術患者平均住院天數(5.65±1.03)d,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對照組中永久起搏器植入術患者平均住院費用(31256±2932)元,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患者平均住院費用(34109±5016)元,心導管射頻消融術患者平均住院費用(23956±2071)元;實驗組永久起搏器植入術患者平均住院費用(29685±2653)元,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患者平均住院費用(32213±4879)元,心導管射頻消融術患者平均住院費用(22685±1815)元,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滿意度為87.29%,對照組滿意度為77.14%,明顯低于實驗組(P<0.05)。結論 臨床路徑管理結合住院患者隨訪制度對于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臨床路徑管理;住院患者隨訪制;效果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人們對醫療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1]。在醫院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以保證醫療質量為前提,服務質量成為影響現代化醫院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2-3]。實行隨訪制度,可使患者在治療結束后也能感受到醫院的人文關懷和優質服務。臨床路徑由各相關部門或科室的醫護人員共同制定的醫療護理服務程序,該程序針對特定疾病或手術制定有順序的、有時間性的、最適當的臨床服務計劃,以促進患者康復,減少資源浪費,使服務對象獲得最佳的服務照顧[4]。臨床路徑是當今最佳的治療護理過程,已經在世界各地醫院和醫療中心廣泛應用。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為省級臨床路徑管理試點科室之一,并于2010年初啟動試點工作。進入臨床路徑的病種有: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心導管射頻消融術。為了更好的服務于患者,使路徑管理更加完善,本研究試圖于臨床路徑管理中結合住院患者隨訪制,自2011年9月始對進入臨床路徑管理的患者每日按照路徑管理的要求,由經過專門培訓的隨訪人員與患者或家屬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溝通,對進入路徑的患者進行連續、有計劃的動態隨訪,收集患者的意見及建議,及時反饋、整改,不斷完善路徑管理。
1.1 一般資料 對照組為2010年3月~2011年8月進入臨床路徑的105例患者,其中起搏器植入術38例,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54例,心導管射頻消融術13例。實驗組為2011年9月~2013年2月進入臨床路徑并貫穿住院隨訪制的118例患者,其中起搏器植入術49例,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57例,心導管射頻消融術12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病種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的是常規的臨床路徑管理,實驗組實施的是臨床路徑管理與住院患者隨訪相結合。
1.2.1 建立隨訪機構,隨訪人員是經過專門培訓的高年資、經驗豐富、具備良好溝通能力的醫護人員。
1.2.2 由經過培訓的醫護人員按疾病的路徑管理共同制定住院患者隨訪表,隨訪人員每日按臨床路徑的要求,對進入路徑的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按照治療的進展對住院患者或家屬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收集患者及家屬的意見及建議,及時向科室負責人及相關醫護人員反饋,并快速、高效地進行整改,不斷完善路徑管理流程。
1.3 觀察指標 包括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費用、滿意度調查結果。
1.4 指標評價 滿意度: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得分>5分為滿意,5分以下為非滿意。
1.5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平均住院日對比(見表1)。
2.2 2組患者平均住院費用對比(見表2)。
2.3 2組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對比(見表3)。

表1 2組患者平均住院日對比

表2 2組患者平均住院費用對比

表3 2組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對比(n)
臨床路徑是指“由醫療、護理及相關專業人員在疾病診斷明確以后,針對某種疾病或某種手術制定的具有科學性(或合理性)和時間順序性的患者照顧計劃”隨著臨床路徑的不斷發展,其目的逐漸外延,作用不斷擴展,目前已經成為一種有效的醫院質量管理工具和疾病診療及評估標準[5]。實施臨床路徑管理是國家醫療改革新政策的必然要求,是以患者為中心理念的延伸,也是醫院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6]。實施臨床路徑的目的是提高工作的效率,以減少康復的延遲及資源的浪費,使服務對象獲得最佳的醫療護理服務質量[7]。本科在開展臨床路徑管理的同時,對進入路徑的患者按統一制定的隨訪表進行跟進式隨訪,由經過專門培訓的隨訪人員與患者或家屬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溝通,對進入路徑的患者進行連續、有計劃的動態隨訪,及時收集、反饋患者及家屬的意見及建議,并進行快速、高效的整改,使路徑管理不斷完善。在開展康復隨訪工作中應關注患者的個體差異性[8]。本研究結果表明臨床路徑管理結合住院隨訪制實施效果顯著,對于規范臨床診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降低醫療費用、保障患者權益、確保醫療安全和諧,具有積極的作用。
[1] 錢佩佩.淺談口腔護理在鼻咽癌患者放療中的重要性[J].安徽醫藥,2012,16(5):707-708.
[2] 王春輝,沈曙銘.口腔疾病住院患者基本醫療保險認知及滿意度調查分析[J].中國醫院,2010,14(10):25-27.
[3] 張修莉.口腔門診患者保健知識的調查分析及對策[J].吉林醫學,2011,32(34) :7295-7296.
[4] 楊炯,李勁松.臨床路徑的實施與管理[J].衛生軟科學,2009,23(5):509-511.
[5] 潘哲毅,徐利民.論臨床路徑理論、實施及其意義[J] .醫院管理論壇,2013,1(30):29-32.
[6] 黃永剛.以電子病歷推進臨床路徑管理應用[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3,2(10):71-74.
[7] 李源德,朱樹勛,范碧玉.臨床路徑理論與實務[M].臺灣: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10.
[8] 蘇曉萍,林偉斌,陳朝虹.回腸膀胱術患者造口自我護理的路徑化健康教育[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2):124-125.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4.054
江西 330003 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 (饒衛紅 王美蘭 毛祚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