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靖莉 刁仕萍 葉碧云
妊娠合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妊娠預后和抗類風濕治療時機的探討
鄭靖莉 刁仕萍 葉碧云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妊娠預后方法和時機。方法 選擇廣東省東莞市黃江醫院中妊娠合并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11例進行回顧性分析,隨機分成試驗組(n=6)和對照組(n=5),2組患者在懷孕期間適量服用不影響胎兒生長發育的藥物強的松進行控制病情,分娩后試驗組當天就進行全面的抗風濕治療,對照組在分娩后3~5 d感覺病情有所加重時開始全面治療本身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結果 試驗組6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類風濕性關節炎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母親在胎兒分娩后繼發干燥綜合征;對照組分娩后有2例患者產后出現了干燥綜合征,1例患者產后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較懷孕前加重。結論 妊娠合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在懷孕期間可以適當服用強的松控制病情,產后立即恢復常規治療,才能使病情好轉;產后即使病情不嚴重,拖延治療會加重病情?;加蓄愶L濕性關節炎的女性想生育小孩應在類風濕性關節炎得到控制后穩定3個月再妊娠,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產后治療要在分娩后立即開始,才能有效避免產后并發癥。
妊娠;類風濕性關節炎;妊娠預后;妊娠時機
一般情況而言,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以生育,但必須以病情得到適當控制為前提。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妊娠前,需要請有經驗的專科醫生對病情做出判斷,不宜草率行事,否則會使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情加重,甚至影響到胎兒的健康[1]。風濕關節炎的患者妊娠后血液孕激素和雌激素濃度,具有一定抗炎作用,對關節癥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大部分患者在妊娠前3個月病情有輕微緩解,但產后由于雌孕激素的迅速改變病情往往加重。因此,在妊娠時一些患者可以停藥,但分娩后要進行正規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2]。目前關于類風濕關節炎合并妊娠的患者是否需要在產后立即進行抗類風濕治療還有爭議。因此,本研究選取廣東省東莞市黃江醫院相關的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從2003~2013年期間到廣東省東莞市黃江醫院就診住院的妊娠合并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11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按照是否在產后立即進行抗風濕治療分成2組:試驗組6例和對照組5例。試驗組患者年齡在23~29歲,平均年齡25.6歲;對照組年齡在24~29歲,平均年齡26.1歲。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體素質還有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患者在懷孕期間嚴密監測病情,適時適量采用強的松進行病情控制。分娩后對試驗組所有的孕婦都立即進行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甲氨喋呤、金制劑、雷公藤等藥按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治療[3];對照組的患者沒有立即進行抗風濕治療,分別在患者出現類風濕的相關關節癥狀后才開始治療。
1.3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依據和評價指標
1.3.1 診斷依據[4](1)晨僵1 h或1 h以上(≥6周);(2)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有腫脹(≥6周);(3)腕、掌、指或近端的關節腫脹(≥4周);(4)關節腫脹出現對稱性(≥6周);(5)檢測類風濕因子陽性;(6)皮下有典型的類風濕結節。具備5項中的4項以上者[5],可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1.3.2 評價指標 治療后晨僵時間小于1 h為有效,其余為無效,膝關節腫脹數下降為有效,腕、掌、指或近端的關節時間少于4周為有效[6]。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患者在產后選用不同的時機進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試驗組產后立即開始全面治療,與對照組在產后數天開始治療比較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較低(P<0.05,見表1)。

表1 試驗組和對照組產后在不同的時機接受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率(n)
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目前大多專家學者認為這種病為人體自身免疫病[7],屬于一種慢性綜合征,主要以外周關節非特異性炎癥為主要表現。患者的患病關節和其周圍組織呈進行性破壞,受損關節發生進行性功能障礙。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女性是男性的2.5倍左右;歐美國家普遍發病率高于國人[8]。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可通過藥物對細胞因子的調節降低關節的炎性反應,使異常淋巴細胞凋亡,使淋巴細胞亞群維持平衡,清除體內自由基,使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的增殖得到抑制,比如常用的雷公藤多甙有類皮質激素樣作用,還可以有效促進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其不良反應小。還可選用水楊酸鹽類藥:每次劑量0.6~0.8 g,4次/d,此藥的副作用也是胃腸道反應、血小板聚集能力下降。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用于嚴重的、活動型發作的類風濕關節炎。也可以采用甲氨蝶呤(MTX)每周1次給藥,其劑量范圍為3~12.5 μg。用藥后需密切觀察產后患者的血液系統及肝臟功能的變化。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產后宜采用一系列已廣泛運用于臨床且取得較好效果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其并發癥的出現和產后開始接受綜合治療的時間有關系,盡早合理治療是有效預防并發癥的關鍵措施。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產后哺乳期間,若因病情變化需要應用非甾體類藥物進行抗炎治療時,宜使用半衰期較短的藥物。另外,在產后要注意不能受涼,不能因帶小孩而勞累,盡量休息養病,避免疾病發作。
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腎損害方法:(1)起居室預防潮濕和寒冷,避免精神刺激,注重休息,勞逸結合,保持好心情,增強抵抗力。(2)飲食上,避免食用發病食物。(3)有些藥物可引起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并發腎損害,應避免有關藥物的第2次使用。(4)類風性關節炎的活動期,多臥床休息,緩解期,要適當運動,增強體質和防止運動器官廢用性疾患的發生。
妊娠合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在懷孕期間可以適當服用強的松控制病情,產后應立即恢復常規治療,才能盡量避免并發癥的產生和疾病的活動?;加蓄愶L濕性關節炎的女性如生育小孩應在類風濕性關節炎得到控制后穩定3個月再妊娠,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產后治療要在分娩后立即開始,才能有效避免產后并發癥。
[1] 盧錫林,馮善偉,姚曉黎.格林巴利綜合征合并類風濕性關節炎2例臨床特征及治療探討[J].臨床薈萃,2006,21(24):1792-1793.
[2] 余闐,卿茂盛,肖偉.桂枝芍藥知母湯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滑膜細胞凋亡的基因調控的實驗研究[J].當代醫學,2010,16(2):18-20.
[3] 衣蕾.吉海旺教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學術經驗研究[D].中國中醫科學院,2012:8-55.
[4] 鞏麗梅.抗類風濕關節炎藥與妊娠[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 3362-3364.
[5] 杜麗研.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證結合治療優化方案研究及基本方痹愈湯實驗研究[D].中國中醫科學院,2008:8-45.
[6] 王君.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治療[J].農村醫藥報(漢),2012,3:1.
[7] 盧麗.妊娠合并心臟病不同心功能狀態對母兒預后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1,17(31):77-79.
[8] 靳雪琴.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合并類風濕性關節炎一例并文獻復習[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3,25(1):104-105.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4.070
廣東 523750 廣東省東莞市黃江醫院婦產科 (鄭靖莉 刁仕萍葉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