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法
低分子肝素在普通外科手術后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作用
張進法
目的 探討低分子肝素對于普外科手術后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葉縣人民醫院普外科收治的手術患者90例,隨機均分為2組(n=45)。觀察組術后低分子肝素治療,對照組不采取此治療手段,觀察2組患者體征及B超檢查結果的差異。結果觀察組45例患者中33例術后大出血患者在使用低分子肝素后有明顯的緩解作用,所有患者在術后15 d后均未出現血栓癥狀。明顯好于對照組的治療效果。結論 低分子肝素對于防止普通外科手術后靜脈血栓的形成具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低分子肝素;普通外科手術;靜脈血栓;預防作用
靜脈血栓是指在靜脈血流遲緩,血液高凝狀態及血管內膜損傷條件下,靜脈發生急性非化膿性炎癥,并繼發血栓形成的疾病。絕大多數靜脈血栓形成發生在盆腔及下肢的深靜脈,多見于產后、骨折及創傷、手術后的患者。一旦發生靜脈血栓,患者會覺肢體疼痛、腫脹、淺靜脈怒張并沿靜脈可觸之索條狀物,應在早期及時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否則可造成大片肺梗塞,引發猝死。在1969~1984年發表的文獻中可看到,未行預防的普通外科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為15%~30%,而致命性肺栓塞的發生率在0.2%~0.9%。故而,在患者行普通外科手術后及時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對于降低血栓發生率效果顯著。低分子肝素(1 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作為化學成分為硫酸氨基葡聚糖片段的鈉鹽。LMWH和普通肝素一樣屬于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依賴性凝血酶抑制劑,有與普通肝素相同的抗凝血酶活性、抑制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凝聚、促進內皮細胞釋放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1]。本研究對低分子肝素在普通外科手術后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作用進行分析探討,以為臨床有效預防靜脈血栓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葉縣人民醫院普外科收治的手術患者90例,隨機均分為2組(n=45)。觀察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31~78歲,平均47.8歲。該組患者行外科手術的部位分別為腹部12例,下肢31例,全髖關節置換術后2例。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29~75歲,行外科手術的部位分別為腹部13例、下肢28例、全髖關節置換術后4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2組患者中均無血栓性疾病病史。所有患者在行外科手術前血小板計數及出凝血時間均正常,患者在術后2~3 d出現下肢彌漫性腫脹、疼痛、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甚至消失等癥狀,均經多普勒超聲檢查被確診為靜脈血栓。
1.2 方法 為對比低分子肝素對于普通外科手術術后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效果,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療手段。對于對照組患者使用外科手術后一般治療和護理方:脫水,消腫。對觀察組患者采取脫水、消腫、抗凝,祛聚的治療以及護理方法,為2組患者均采用1次/d、500 mL/次的低分子右旋糖酐進行靜脈滴注;2次/d、250 mL/次甘露醇進行靜脈滴注;為觀察組患者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進行1次/d的低分子肝素鈣皮注射,每天注射的藥量依據患者體質量確定,通常情況下,體質量在65 kg以上的,注射0.6 mL/次;體質量45~60 kg的患者每次0.5 mL,體質量在45 kg以下的患者每次注射0.3 mL。對2組患者均采取輕柔的護理動作為患者進行按摩,為患者營造干凈整潔的病房環境,保持床鋪干燥平整,定時為術后患者翻身,防止局部受壓影響血液循環,同時抬高患肢促進靜脈回流,促使瘀血靜脈排空。
1.3 療效觀察 在對觀察組患者應用低分子肝素后進行療效觀察,每天認真查看患者身體是否有出血表現。定期為患者抽血化驗,對比凝血時間及血小板計數,并觀察該統計信息的變化情況;每天定時為患者測量下肢、健肢的周徑并記錄測量結果,并對測量結果進行對比分析;醫護人員要加強與患者溝通,了解肢體腫脹消退情況,待腫脹消退后為患者進行深靜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以準確掌握患者血管再通狀況。
1.4 統計學方法 對所有統計數據采用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對數據予以χ2檢驗。標準差以“x±s”表示。
觀察組45例患者中33例術后發生大出血,在術后為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24 h后,有l 6例患者血壓穩步回升并逐漸趨于正常,滲血現象停止。在用藥36~48 h內24例患者病情穩定, 90 h后33例患者凝血恢復正常。其余未發生大出血的l 2例患者中有5例手術后出現少量瘀血,另有3例患者在使用低分子肝素48 h后凝血恢復正常。其余4例患者經過低分子肝素治療和專業的護理之后全部恢復正常。對照組患者由于未使用低分子肝素,僅采取了脫水、消腫的治療手段,使得對照組患者的凝血時間較之觀察組明顯延長,患者在術后4~8 d后腹部和下肢的疼痛、壓痛等癥狀逐漸得到緩解,脈搏恢復正常。通過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脛骨結節下5cm處周徑較健側變化數值及多普勒彩超檢查深靜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脛骨結節下5cm處周徑較健側變化數值及深靜脈血管再通狀況
對于觀察組的45例患者,在術后使用低分子肝素后未出現出血增多的現象,未發生患者用藥不服而導致的死亡案例。
近些年來的文獻資料查閱和臨床實踐經驗總結提示我們:低分子肝素是一種由普通肝素衍生而來的氨基葡聚糖,它對于抗血栓具有明顯而持久的療效,且抗血栓作用明顯強于抗凝血活性。低分子肝素與低劑量的普通肝素對于預防血栓的形成具有相似的效果,且造成出血的并發癥較少。恰恰因為此,低分子肝素現在取代了UFH作為外科術后預防血栓治療的首選藥物[2]。本文所選取的研究對象均系患有嚴重外傷和較重內傷的患者,在術后形成血栓的危險性極大,尤其是那些下肢受傷后行手術的患者,更極易誘發血栓。由于術后5d內是凝血因子活躍期,手術造成組織創傷使得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增加,引起血液濃縮,所以必須加強對Xa因子和凝血酶的抑制作用,才能有效預防血栓的形成。低分子肝素對血小板功能無明顯影響,脂質代謝影響少,可以皮下給藥而無需檢測凝血狀態,且劑量及療效容易控制,只需皮下注射,頻率為1次/d,這也可應用于門診患者[3]。
本文通過對行普通外科手術的患者術后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對比分析,得出了低分子肝素對于預防普通外科手術術后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預防作用。它能夠使患者在發生術后大出血后快速停止滲血現象,使凝血恢復正常,對預防和抑制深靜脈血栓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對于普通外科手術中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而言,這類患者的DVT發生率比上述人群要高,這可能是由于手術過程中血液的生化改變和腹腔壓力增高有關[4]。所以,對于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術后要及時應用低分子肝素來有效預防血栓的形成。但是,低分子肝素的應用和研究還有待于繼續進行,何時為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為患者使用療程應控制在多久都有待于進行科學的研究和探討[5-8]。
綜上所述,本文所研究的90例患者中,在使用低分子肝素后未形成血栓,說明有明顯的臨床效果。但應密切關注患者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期間患者體征的變化,注重使用時長和計量,確保達到既預防血栓形成的目的,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使用低分子肝素產生的副作用。
[1] 金冶,曹利平.低分子肝素對普通外科手術后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作用[J].科技通報,2007,23(5):684-688.
[2] Geerts WH,Heit JA,Clagett GP,et al.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J]. Cbest,2001,119(Supp 1):S 132-S 175.
[3] 李曉詳.低分子量的抗血栓作用[J].藥學進展,1994,18(1):6-9.
[4] Holzheimer RG.Laparoscopic procedures as arisk factor of deep venous thr ombosis,superficialascending thrombophlebit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ur J Med Res,2004,29(9):417-422.
[5] 林玫瑞.低分子肝素對外科手術后血栓形成的預防作用[J].中外醫療,2009,21:92.
[6] 魯寧.多重血栓預防方案在髖關節置換中應用的相關研究[D].昆明醫科大學,2012.
[7] 陳志.骨科大手術患者中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回顧性調查[D].中南大學,2012.
[8] 杜偉,劉建青,趙春紅,等.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鈉、間歇性充氣加壓裝置預防腰椎手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的比較[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3:1049-1054.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preventive action to venous thrombus of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for the surgical operation. Methods Select 90 cases of patients who were for surgical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divided them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reate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and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method,but the control group only with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method.Control the difference of signs and examination results by B ultrasound in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are 33 cases of postoperative bleeding with obvious relieve effect after using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in patients of 45,all the patients showed no thrombosis symptoms after 15 days,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has a good preventive action to venous thrombus of the surgical operation.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urgical operation;Venous thrombus;Preventive action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4.090
河南 467200 葉縣人民醫院普外科 (張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