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春梅
中西醫結合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106例臨床療效分析
方春梅
目的 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江西省樂平市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80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40),對照組進行西醫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比2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2.5%,2組總有效率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值得推廣。
中西醫結合;膽汁反流性胃炎
在臨床上,膽汁反流性胃炎比較常見,發病的機理主要是腸內容和膽汁、胰液等進入胃內部,混合胃酸后,胃粘膜受到破壞,導致胃粘膜出現炎癥[1]。對胃內的內容物進行檢查,可以進行診斷,借助同位素檢測,還可以測定反流程度。在臨床上,通常是采用西藥進行治療,但在停藥以后,患者比較容易復發。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效果較為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80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40)。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25~67歲,平均年齡為(46.1±1.2)歲。對照組男性為26例,女性為14例;年齡為24~68歲,平均年齡為(47.3±0.8)歲。2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入選的標準是臨床表現出現消化不良的癥狀,由于反酸、上腹痛、惡心等接受治療。
1.2 胃鏡檢查 特征是:(1)膽汁反流,粘液表現為黃色或者是黃綠色膽汁樣,(2)胃壁上出現較多膽汁粘液;(3)鏡下發現十二指腸液(含膽汁)表現為泡沫狀或是水流狀,于幽門口向胃竇反流;(4)胃炎的表現:胃粘膜出現彌漫性紅色變化,黏膜皺襞表現為充血水腫,或者是伴發糜爛和潰瘍等。
1.3 方法
1.3.1 中藥治療 治療主要是達到疏肝解郁以及理氣止痛的目的,應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藥方組成是:白芍15 g,枳殼12 g,柴胡9g,陳皮、川芎、香附、炙甘草均6g。
加減主要是:若患者疼痛較為嚴重,加延胡索12 g,川楝子9g;若患者嘔吐較為嚴重,加半夏6g;若患者胃脘灼熱,口苦,容易煩躁,增加梔子、丹皮各9g,蒲公英20 g;若噯氣比較頻繁,增加旋覆花(包)5 g,沉香為6g[2];若患者泛酸比較嚴重,加烏賊骨15 g、煅瓦楞子12 g;若患者表現為腹脹,加厚樸10 g、大腹皮12 g;對于便秘患者,加大黃6g;對于氣虛患者,加黨參、黃芪均30 g。用水煎服,1劑/d,分兩次服用,持續15 d,即1個療程[3]。
1.3.2 西藥治療 多潘立酮片,每次l 0mg,3次/d,飯前30 min服用;奧美拉唑膠囊,每次40 mg,1次/d,晨起服用;阿莫西林膠囊每次0.5 g,3次/d,但是青霉素過敏者不能服用。
觀察組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對照組進行西藥治療,2組均治療1個療程,即15 d,每療程需要停止2d。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1.4 療效判斷[4]痊愈: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消失,胃鏡顯示膽汁反流消失,炎癥消退或者是基本消退,胃粘膜病變恢復正常,沒有膽汁反流的現象;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除,胃鏡顯示胃粘膜病變好轉比較明顯;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改變未改善,胃鏡檢查顯示胃粘膜病變、膽汁反流沒有得到改善。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的治療效果對比[n(%)]
膽汁反流性胃炎主要指的是患者出現病理性改變,膽汁由膽囊向十二指腸流動,在這種情況下,會混合其他的腸液,在混合以后,液體出現逆流,流向腸胃以后,出現炎癥性病變[5]。在胃部,膽汁反流性胃炎是常見病癥,癥狀類似于消化道潰瘍,通過內窺鏡進行檢測,能夠發現膽汁損害胃黏膜,并出現反流。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經常會感覺胃部不適,患者不能進食,患者常有貧血等[6]。
現代的藥理研究顯示,柴胡中包括皂甙、揮發油,具有鎮靜、鎮痛的作用,并能夠起到抗炎和利膽的效果。陳皮能夠松弛平滑肌,抗炎和抗潰瘍;香附具有鎮痛作用,對消化道積氣進行驅除[7];枳實有助于胃腸的蠕動,增加胃排空的能力,和白芍、甘草等合用,減少迷走神經興奮性,強化幽門括約肌性能,對膽汁反流起到控制的作用;白芍能夠鎮靜,可以松弛平滑肌;甘草對胃、腸管痙攣起到緩解的作用;白芍和甘草合用,對胃粘膜屏障形成保護,并促進粘膜的修復[8]。與此同時,多潘立酮片降低膽汁或者是胰液的分泌;奧美拉唑對胃酸具有抑制作用,對胃黏膜屏障起到保護作用,阿莫西林能夠起到抗幽門螺桿菌的效果。本研究結果中西醫聯合治療總有效率為97.5%,高于單純西醫治療的82.5%。
綜上,對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值得推廣。
[1] 李劍.中西藥聯合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8):31.
[2] 卞孝平,辛克北.中西醫結合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38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5):57.
[3] 張秋林.膽汁反流性胃炎中西醫結合治療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 2013(26):488-488.
[4] 張風嶺,周東生.中西醫結合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91例[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0):109-110.
[5] 葉啟文.中西醫結合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10):2217-2218.
[6] 谷銀娟.中西醫結合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臨床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5):295-296.
[7] 呂洪波.中西醫結合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療效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1):190-191.
[8] 盛琴.中西醫結合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療效[J].醫藥前沿, 2013(20):165-166.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4.103
江西 333300 江西省樂平市第二人民醫院內科(方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