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彬
腹腔鏡聯合米非司酮與中藥治療155例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觀察
郭彬
目的 探析腹腔鏡聯合米非司酮和中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永州市祁陽縣人民醫院收治的子宮內膜異位癥465例,隨機分為3組(n=155)。對照組在腹腔鏡治療后進行常規處理,A組采用腹腔鏡聯合米非司酮治療,B組采用腹腔鏡聯合米非司酮和中藥,觀察3組患者術后療效、復發、妊娠以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對照組總有效率明顯低于A組和B組,比較差異顯著(χ2=26.3537),對照組復發率明顯高于A組和B組,比較差異顯著(χ2=32.0072、χ2=50.2607);B組妊娠率明顯高于A組和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χ2=23.4091、χ2=32.5467);治療A組不良反應率明顯高于B組(χ2=63.9300)。結論 臨床上采用腹腔鏡聯合米非司酮和中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效果顯著,復發率低,能有效提高患者妊娠率,不良反應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腹腔鏡手術;米非司酮;中藥;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常見的發生于育齡期的婦女的疾病,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子宮內膜異位癥常規采用手術治療但難以徹底清除異位病灶,需要配合術后聯合用藥促進病灶萎縮,降低復發率[2]。本研究采用腹腔鏡聯合米非司酮和中藥治療155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永州市祁陽縣人民醫院收治的子宮內膜異位癥465例,入選病例臨床癥狀均為陽性,主要表現為腹痛、痛經、盆腔包塊等。術前所有患者均行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 125等實驗室檢查排除腫瘤可能,同時排除腹腔鏡手術禁忌證患者。年齡21~42歲,平均(32.5±1.6)歲,病程6個月~9年,平均(4.3±1.5)年,參照r-AFS分期標準[3]:I期86例、II期196例、III期124例、IV期59例。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465例患者均行腹腔鏡手術,待患者月經干凈之后3~5 d進行手術,采用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術中探查盆腔,觀察了解患者盆腔具體情況及臨床分期情況,并根據患者對生育的要求選擇不用的手術。年齡大且無生育要求患者,可采用卵巢異位囊腫剔除術或附件切除術等;如果有生育要求則切除異位病灶或者病灶及其周圍組織但要保留正常組織即保留患者卵巢功能,可行輸卵管成形術、雙側輸卵管美藍通夜術、傘端造口術等;對于腹膜、子宮、卵巢等微小異位病灶患者則可直接燒灼病灶以破壞病灶,術后應用抗生素5 d。
1.3 術后用藥 對照組155例采用臨床常規處理;A組在術后5 d內給予10 mg米非司酮,口服,1次/d,對于不孕患者乃至輕度癥患者用藥3個月,重癥患者用藥6個月;B組在術后8d在A組用藥基礎上加用中藥內異方加減治療,方藥:10 g當歸、15 g丹參、10 g赤芍、10 g香附、6 g血竭、15 g牛膝、6 g桂枝、10 g沒藥[4],1劑/d,用藥3個月,重癥者連用6個月。
1.4 療效評價標準 (1)顯效:患者無上述自覺癥狀,B超未見盆腔腫物;(2)有效:患者仍存在上述自覺癥狀但程度明顯減輕,體檢無陽性體征,B超未見盆腔腫物;(3)無效:患者上述的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B超復查仍見腫物存在。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5]。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3組患者臨床癥狀具有不同程度改善,對照組總有效率83.87%明顯低于A組和B組10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6.3537,P=0.0000);A組和B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0,P=1.0000,見表1);對照組復發率為34.84%明顯高于A組8.39%和B組3.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2.0072,P=0.0000;χ2=50.2607,P=0.0000);A組和B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7747,P=0.0520)。

表1 3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分析(n)
2.2 預后情況 A組150例(96.77%)完全閉經,B組148例(95.48%)完全閉經,A組1例患者停藥后隨訪半年間一直閉經,發生卵巢早衰,其余患者停藥后1~3個月復潮,對照組患者月經無明顯改變。
腹腔鏡術是臨床上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常用的手術方法,但是術中難以將病灶徹底清除,術后繼續增殖進而導致復發,常需術后給予3~6個月的藥物治療,可以促進手術無法切除的病灶萎縮退化,進而預防或者延緩本病的復發,術后能在短時間內懷孕[6-7]。
米非司酮能有效降低異位內膜的雌激素受體和孕激素受體,使異位內膜退化進而達到治療的目標。米非司酮抑制排卵、誘發黃體溶解,干擾子宮內膜完整性功能[8]。可直接應用于異位內膜,抑制其增生和分化,促進其凋亡,減少其生長潛能,有效控制子宮內膜異位癥且降低其復發。中藥內異方中當歸具有補血養血的功效,赤芍、丹參、血竭具有活血化瘀,牛膝破瘀,引血下行,沒藥具有消腫止痛功效,米非司酮和中藥連用進一步加強臨床治療效果減少復發率[9-10]。同時可降低單用米非司酮出現的不良反應,優越性較強。
綜上所述,臨床上采用腹腔鏡聯合米非司酮和中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效果顯著,復發率低,能有效提高患者妊娠率,不良反應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王曉英.腹腔鏡手術聯合中西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3,10(12):41-43.
[2] 馮亞妮,盧齋.中西醫結合用于腹腔鏡子宮內膜異位癥保守性手術后的臨床研究[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8(3):68-69.
[3] 黃小玲,廖勝日.不同藥物輔助治療腹腔鏡術后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囊腫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4):224-225.
[4] 謝瓊.中藥周期療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30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藥,2014,11(1):40-41.
[5] 周丹,劉嘉茵.不同藥物輔助治療腹腔鏡術后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囊腫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1):104-105,108.
[6] 單梅.腹腔鏡手術輔以不同藥物治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囊腫臨床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8):3913-3914.
[7] 王子梅.不同藥物輔助治療腹腔鏡術后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囊腫對比研究[J].心理醫生(下半月版),2012,22(7):65-66.
[8] 龔逞英.腹腔鏡手術藥物治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囊腫臨床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2,3(8):203-204.
[9] 謝嬌,趙冬花,曾映輝,等.腹腔鏡聯合米非司酮與中藥治療18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6(10):195-196.
[10] 麥靄君.腹腔鏡術后子宮內膜異位癥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探討[J].醫藥前沿,2012,2(3):40-41.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4.107
湖南 426100 永州市祁陽縣人民醫院(郭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