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維娜
街頭流動采血車中檢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方法研究
向維娜
目的 探討街頭流動采血車中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檢測方法。方法 選擇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間經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初篩檢測的30000名街頭來流動采血車血液樣本,將其與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間未經初篩直接采血的30000名采血車血液樣本進行比較,分析街頭流動采血車中對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檢測方法。結果 初篩后初復檢不合格率遠低于初篩,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O.05)。2012年組的不合格率略低于2011年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合并感染方面,2012年組不合格率明顯低于2011年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ALT篩選檢測法能夠有效提高血液合格率,降低報廢率和合并感染率,值得在街頭流動采血車上進行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街頭流動采血車;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檢測;成效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簡稱轉氨酶,ALT)[1]在人體的各類結構(如骨骼、肌肉、器官、組織等)中是蛋白質新陳代謝的一種參與酶,能夠有效提高蛋白質氨基酸的體內轉化速度[2]。通常情況下,人體血清中的正常ALT含量為:女性8~41U/L,男性9~51U/L[3]。本研究對經過ALT篩選檢測后采血的獻血者30000名和未經篩檢進行采血的30000名獻血者血液情況進行比對,分析2組血液的各項指標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間在本血站街頭來流動采血車進行義務獻血的獻血者30000名,并在經過ALT篩選檢測后采血。選擇同期的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間在本血站街頭來流動采血車進行義務獻血的獻血者30000名,不經篩檢直接采血。
1.2 方法
1.2.1 2011年組 只對獻血者的血液進行常規的初復檢法進行檢測。在進行檢測時,可采取速率法進行計算[4]。
1.2.2 2012年組 對獻血者進行初篩+初復檢法進行檢測。即:采用荷蘭威圖公司生產的Micmlab300型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并選用寧波美康公司生產的A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試劑進行檢測。初檢復檢的方法同2011年組相同[5]。
1.3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13.0軟件對2組獻血者的血液情況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6]。
2.1 采集血液初篩和復檢情況分析 經過統計分析顯示,在初篩的30000名獻血者,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不合格的人數為4125名,不合格率為13.75%。初篩后的25875名獻血者經過初復檢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不合格的人數為630名,不合格率為2.43%。初篩與復檢之間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種血液檢測情況分析 經過統計比較顯示,2012年1月~2012年12月的30000名流動采血車獻血者在經過初篩和初復檢后,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不合格人數為4755名,不合格率為15.85%。2011年1月~2011年12月的30000名流動采血車獻血者在經過初復檢后,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不合格人數為4909名,不合格率為16.36%。兩種檢測方法之間不合格率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采集血液初篩和復檢情況比較

表2 2組血液檢測情況比較
2.3 兩種檢測方法的合并感染情況分析 經過統計分析顯示,抽取的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間的200例血液樣本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合格數為148例(占74.00%),不合格數為52例(占26.00%)。其中,ALT有8例(占4.00%),梅毒有9例(占4.50%),HIV有4例(占2.00%),HCV有18例(占9.00%),HbsAg有13例(占6.50%)。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間的200例血液樣本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合格數為129例(占64.50%),不合格數為71例(占35.50%)。其中,ALT有10例(占5.00%),梅毒有13例(占6.50%),HIV有5例(占2.50%),HCV有23例(占11.50%),HbsAg有20例(占10.00%)。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谷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細胞漿內,細胞內濃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只要有1%的肝細胞被破壞,就可以使血清酶增高一倍。因此,谷丙轉氨酶被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為肝功能損害最敏感的檢測指標。一般情況下,應用初篩方法有利于降低不合格率。有研究對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初篩在街頭無償獻血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應用初篩之后,極大減少了單項ALT不合格血液的程度。
本研究中,經統計,初篩后的血液初復檢不合格率(2.43%)遠遠低于初篩不合格率(13.75%),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初篩+初復檢方法的不合格率(15.85%)略低于初復檢不合格率(16.36%),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合并感染方面,初篩+初復檢的不合格率為26.00%,明顯低于初復檢不合格率(35.50%),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街頭流動采血車中采用初篩+初復檢方法,能夠有效提高采血的合格率,降低報廢率,并減少ALT合并感染率,因此,應該在流動采血車中予以積極的推廣和應用。
[1] 陳平,趙丙全.干化學法檢測獻血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效果評價[J].社區醫學雜志,2011,9(12):80-81.
[2] 甘萍芳.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篩查在無償獻血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2,11(5):199-200.
[3] 翁遠橋,蘇德信,廖惠容.干化學試紙法篩查無償獻血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的效果[J].中外醫療,2013,20(4):186-187.
[4] 朱燕霞,錢寶華,查占山,等.流動采血車無償獻血血液情況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0,2(10):126-127.
[5] 郝彥開,楊玉巧,郭皓,等.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檢測在街頭流動采血車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1,19(6):3006-3007.
[6] 王珍.流動采血車的人性化服務[J].當代醫學,2011,19(5):24-25.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2.124
湖北 445000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心血站 (向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