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念濤
中西醫結合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78例臨床觀察
馮念濤
目的 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效果。方法 選取江西省貴溪市人民醫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15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n=78)。對照組應用常規西醫治療,靜脈滴注止血敏3 g、止血芳酸0.4 g與生理鹽水混合液,1次/d;靜脈注射奧美拉唑40 mg,2次/d;口服硫糖鋁混懸液10 mL,3~4次/d。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結合中醫治療,對比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大便隱血轉陰時間、住院時間、不良反應。結果 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與治療組的大便隱血轉陰平均時間分別為(6.8±2.4)d、(3.2±1.5)d對照組與治療組的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9.3±1.5)d、(6.8±0.9)d。結論 在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中西醫結合療法的療效理想、不良反應較少。
消化性潰瘍出血;中西醫結合;療效;不良反應
在消化內科、急診內科臨床中,消化性潰瘍出血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如果患者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并控制出血癥狀,極有可能惡化為急性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有研究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在本病中的效果較為顯著,為進一步證實上述觀點。江西省貴溪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在2011年6月~2013年12月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78例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貴溪市人民醫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156例,均符合《實用內科學》[2]中的相關臨床診斷標準。將15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每組78例。對照組中,男46例,女32例;年齡23~79歲,平均(48.4±2.6)歲;十二指腸球部潰瘍67例,胃潰瘍11例。治療組中,男44例,女34例;年齡25~76歲,平均(47.8±2.8)歲;十二指腸球部潰瘍65例,胃潰瘍13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出血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78例患者均給予常規西醫治療,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靜脈滴注止血敏3 g、止血芳酸0.4 g與生理鹽水混合液,1次/d;靜脈注射奧美拉唑40 mg,2次/d;口服硫糖鋁混懸液10 mL,3~4次/d。同時,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給予補液或輸血等常規治療措施。在對照組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治療組78例患者均結合中醫治療,中藥組方為:茜草根、白及、白芍、建曲、玄參、丹皮、黃芩、黨參、白術、茯苓、陳皮、白茅根、黃芪、木香、當歸各10 g,梔子6 g,三七粉3 g,1劑/d,水煎分2~3次服用[3]。
1.3 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4]分為(1)治愈:水腫完全消退,大便隱血完全消失,潰瘍面逐漸愈合,潰瘍范圍縮小>2/3;(2)顯效:水腫基本消退,大便隱血消失Ⅰ度及以上,潰瘍面愈合效果較為理想,潰瘍范圍縮小≤1/2;(3)有效:大便隱血消失Ⅰ度及以上,潰瘍范圍縮小<1/2;(4)無效:水腫、大便隱血、潰瘍面愈合情況均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5]。
2.1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8.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大便隱血轉陰時間比較及住院時間比較 對照組與治療組的大便隱血轉陰平均時間分別為(6.8±2.4)d、(3.2±1.5)d,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與治療組的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9.3±1.5)d、(6.8±0.9)d,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3 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在治療過程中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2例治療2 d后大便出血,經診斷均為飲食不合理所致,經過相關治療后回復。治療組中出現腹部疼痛2例,持續時間1 h左右,未經治療疼痛感自行消失。2組在治療不良反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在現代中醫學研究中,消化性潰瘍出血屬于中醫“血證”、“胃痛”等常見病證的范疇,致病原因是由于火、氣、虛等導致瘀阻血溢、絡破血溢、氣不攝血等癥狀[6]。本研究中,中藥組方具有止血、益氣、健脾的功效,其中三七具有化瘀止血的功效,可以縮短出血與凝血時間;白及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以增強患者血液內血小板第三因子的活性,從而達到快速抑制局部出血的效果;當歸、白術具有養血止血的功效,在促進血液生成的同時,發揮止血的功效;白茅根、茜草根、丹皮、黃芩等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縮短血液凝固的時間;黃芪、黨參具有益氣止血的功效,可以增強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在抗潰瘍的同時還可增強止血與造血能力[7];陳皮、木香、建曲、茯苓具有健脾的功效,縮短治療時間,并且減少西藥的用量[8-9]。在本研究中,治療組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總體療效較為理想,患者的不良反應也較少。
綜上所述,在消化性潰瘍出血的臨床治療中,中西醫結合的療效更為理想,而且可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1] 查贛,龐洲,許爾鳳.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3,19(27):32-33.
[2]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866-1877.
[3] 余旭彪.中西醫結合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6 O例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3,5(9):44-46.
[4] 鄭元俊.中西醫結合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29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2,7(10):15.
[5] 王隆均.小柴胡湯加昧治療消化性潰瘍48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藥雜志,2013,4(9):36.
[6] 王凌海,楊奎龍.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3,9(18):14-15.
[7] 郭沁.中西醫結合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臨床觀察和血小板系統作用機制研究[J].湖北中醫學院,2007,5(16):13-15.
[8] 蘇玉杰.消化性潰瘍并出血的中西醫研究概況附:中西醫結合治療消化性潰瘍并失血性休克24例臨床觀察小結[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2007.
[9] 高立超.中西醫結合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40例觀察[J].新中醫,2011,11(5):14-16.
江西 335400 江西省貴溪市人民醫院(馮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