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中的市場機制理論的比較研究,其中以哈耶克的市場機制理論為代表分析西方經濟學的市場機制理論,發現他們對價格形成機制的不同認識以及在競爭理論中的相同點。再結合我國改革三十多年來市場機制的發展歷程,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市場作用的重新定義,分析說明如何以價格為突破口、充分利用競爭機制的作用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最后指明我們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吸收借鑒西方經濟學的有益成分,從而更好地指導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
關鍵詞:馬克思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比較研究;市場機制;市場決定性
一、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對市場機制理論的解讀
1.兩者對價格形成機理的認識不同
馬克思認為價格是指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或貨幣數量,也就是交換價值的貨幣形式。這就是說,價格以價值為基礎,并圍繞其上下波動。商品的價格之所以圍繞其價值“不斷漲落”,是因為價格既要反映商品的價值,又要反映其供求關系。馬克思還指出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市場價格的漲落,而市場價格的漲落又會反過來刺激和調節生產和供求的增減,起著抵消供求關系的影響的趨勢;因而,價格與供求、價值之間是相互發生著作用的。
哈耶克在市場機制理論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及價格的形成機理,但在其分散理論中提到價格體系作為信息在市場過程中的交換和傳遞的中間媒介起著重要作用,哈耶克認為,只有個人分散制定計劃屬于市場機制,是最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資源配置的決策必須依賴于有關的信息和知識,而有效配置資源的信息只能通過市場來交換和傳遞。哈耶克指出,市場機制傳遞信息的功能在于價格體系,“它是一種交流信息和溝通信息的機制”。哈耶克將價格體系理解成一個通信網絡,被傳遞的信息是分散于整個社會當中的,所以價格體系這樣一個通訊網絡的作用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中,對于價格的理解,繼承了新古典經濟學的思想。西方經濟學早期提出的價格由需求和供給決定的理論,存在著明顯的循環論證和邏輯錯誤。最終,西方經濟學的價格理論是對馬歇爾的新古典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它綜合了邊際生產力論、效用理論、供求均衡理論、生產三要素理論。
2.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中競爭理論的共同點
馬克思經濟學和哈耶克為代表的西方經濟學在市場機制理論中均強調競爭的重要性。馬克思指出社會分工“使各個獨立的商品生產者互相對立,他們不承認任何別的權威,只承認競爭的權威”;“競爭顯示出生產和消費的社會性質”。馬克思強調了競爭對促進資本的積累、市場價值的形成以及科技進步等具有重要作用。他認為競爭的存在是市場機制的前提條件,競爭機制與市場機制有緊密的聯系。
哈耶克強調,如果價格體系能夠提供一個協調的并且互相加強信號的體系,那么這個就是必須依賴于市場發現的過程,并且這一過程由市場競爭組成。哈耶克進一步指出,競爭是一個發現的過程,人們通過參與商品的生產和交換,不斷發現新的需要和滿足這些需要的新方法。他還認為競爭對欠發達國家來說是一種重要發展手段,競爭使人們發現之前無人知道的機會并加以充分利用,并促使其有效地工作,競爭產生的這種非人格的強制力,促使個人調整自己的生活道路,進而有利于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
二、市場機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應用
1.市場機制在我國的發展歷程
總結市場機制在我國改革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年至1984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基本原則,這是我國首次將市場引入到經濟發展中,但這一階段,計劃機制仍占主體地位,市場只是起輔助作用,市場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第二階段:1985年至1991年。這一階段建立了“政府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機制,市場的作用得到初步加強,計劃與市場建立了內在統一的機制。第三階段:1992年至2008年。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十四大召開為標志,市場機制得以正式建立,市場的力量得到了釋放,并確定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這一階段市場機制對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四階段:2009年至2012年。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迅速波及全球,同樣也給中國帶來了嚴重沖擊。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政府加大對經濟的干預,采取了一系列調控措施,市場機制的作用在這一階段受到限制。第五階段:2013年至今。十八屆三中全會討論并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提出“要緊緊圍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將市場定位為“起決定性作用”,這是市場機制在我國發展的重大突破,我國終于將市場放在了更高、更重要的位置,市場機制將發揮其無窮能量,推動我國平穩度過改革的攻堅期。
2.如何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讓市場在經濟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但是應該如何發揮市場的作用,并沒有具體說明,為了更好地貫徹這一決定,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1)市場起決定性作用要以價格為突破口:馬克思認為價格是以價值為基礎,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同時反映供求關系。他認為價格應該是由市場決定,而非人為決定。哈耶克也強調了價格體系作為市場中通信網絡的重要作用。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這一要求,我們可以發現,目前我國還有一些重要的資源型行業,例如石油、天然氣等重要能源物資未能實現由市場來決定價格,而是由政府統一定價。要想實現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則應該以價格管制作為突破口。價格管制最根本的是維護企業的利益,它有利于某些特殊企業的發展,但市場定價機制卻被扭曲。因此,必須開放市場,使壟斷企業不再具備操縱價格的條件,最終實現讓市場決定產品價格的目標。
(2)市場起決定性作用要充分利用競爭機制。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對競爭的作用都做出了充分的肯定,馬克思認為市場機制的存在是以競爭為前提的,哈耶克也認為競爭是一個發現的過程,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動力。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經濟仍然是建立在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上的商品市場經濟。競爭具有的外在強制性對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和確定商品價值有重要作用。所以,競爭仍然是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基本條件,仍然是促進企業提高科學管理水平、調動勞動積極性、推進科技創新和推動社會經濟與生產力水平發展的強大動力。
三、結束語
通過將馬克思經濟學和以哈耶克為代表的西方經濟學中的市場機制理論進行比較,我們找到了他們的異同點,并結合中國的實踐進行了分析,有利于更好地貫徹和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的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這一決定。馬克思主義并沒有過時,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我們應該繼續學習,并結合中國的社會實踐加以發展。西方經濟學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正確反映了社會化生產和商品市場經濟運行的內在聯系,對于這些具有進步性和科學性的成分,我們理應結合中國的實際予以吸收和利用,對于混雜其中的庸俗理論要堅決抵制。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運用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理論指導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實現我國經濟的健康平穩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歌.試析哈耶克的市場機制理論[J].理論學刊,2005,(2).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4]龐明川.轉軌經濟中政府與市場關系:中國范式的形成與演進[J].財經問題研究,2013,12:7-8.
作者簡介:胡麗萍(1990.04- ),女,山東省濟南人,研究生,政治經濟學專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