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渝萍
大事在胸民生為上
——記青浦區人大代表張文江
文/孫渝萍

“人大代表參政議政,必須著眼點要高一點,調查的面要廣一點,研究的問題要深一點,為百姓著想要多一點,這樣才能擔得起代表的重任。”這是青浦區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原上海市煙草專賣局青浦分局局長張文江說過的一句話。他曾經擔任過鎮黨委一把手,連任過三屆鎮人大代表,區第一、二屆人大代表,多年的基層工作經歷使他與選民群眾有著天然的感情基礎。因此,孜孜以求、堅持不懈地為選民群眾代言、為政府建言獻策的代表意識和履職干勁在他身上表現得尤為強烈。
區四屆人大以來,張文江代表共提出了19件關于動拆遷安置、交通整治、商業布局和規劃、生活垃圾綜合處置等關系城市建設、民生方面的建議。提出書面建議他不輕率,件件都是百姓關注、關心,政府用心推進的熱點、難點問題。督辦書面建議辦理他更不含糊,抓住問題緊追不放,步步跟蹤,力求實效。
抱著當好人大代表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張文江代表把履職重點聚焦在民生工作上。
青浦區南門街動遷房自實施動遷以來,共涉及居民1233戶,企業16家,是多年來難啃的骨頭。張文江代表在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建議時還剩余39戶居民和1家企業。他堅持不懈督促辦理,在人代會上發言提,在代表團討論時講,在代表小組視察、與人大工作委員會調研時議,在他和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盈浦街道抓緊實施動遷并答復張文江代表確保在2013年內全部完成,現均已簽約。他還向政府提出解決全區動遷存量過渡戶,區政府采納建議并分別召集11個街道、4個公司對存量過渡戶、安置房源和動遷安置等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在原2011-2015年動遷安置計劃的基礎上又編制了2012-2014年動遷安置計劃,從原來的25個基地調整到35個動遷安置基地,并由政府組成督查小組進行督辦,每月舉行一次例會,積極加以推進。同時答復張文江代表到2014年底基本能解決動遷存量過渡戶的安置。
對老百姓意見紛紛的綜合垃圾處置場的問題,張文江代表也在他書面建議中不斷出謀劃策,提出了通過宅基地置換,區、鎮財政扶持,建造綠化等方案還老百姓衛生潔凈的生活環境的建議。
推進青浦區“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人大代表可否有大膽的思路和手筆?張文江代表認為,青浦區公園路是貫通青浦舊城和新城的主干道,公園路西段商業老街有橋梓灣購物中心、東方商廈、稻香村美食廣場、各類家電等商業店面以及曲水園、城隍廟等,節假日期間無序設攤、交通堵塞現象嚴重,有關老街商業業態提升、交通治安管理問題一直是百姓關心的話題。張文江代表在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調整商業老街業態,提升品位,使這里成為老城百姓購物美食休閑的商業中心,并改造成步行街的建議。為了使自己的建議有可行性和說服力,他深入實地調研,在全面掌握情況的基礎上,在向政府建言時,把老商業街附近有25萬左右人口和22個居民住宅小區商業網點基本配備,結合目前該路段交通狀況,需拆除其中的舊商業店面改建成停放自行車場地等等的思路和想法談了出來,他專門把公園路西段商業老街全部攝像做成資料片,在區商業聯合會座談會上播放,請各位商業精英論證改造老城商業街對促進青浦經濟發展、提高百姓生活質量、提升舊城商業形象的意義,甚至在重病住院期間,他悄悄“溜”出醫院病房與區相關部門探討對商業街進行改造的設想。
為共同論證書面建議的可行性,區人大常委會專門組織政府主、協辦單位建交委、公安分局、規劃局、盈浦街道等和張文江代表一起面對面溝通交換看法,各個承辦單位都坦誠、詳盡地談了各自意見和看法。
“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總要對社會作點貢獻;作為一個人大代表,我們總要為選民群眾做點實事。”在今年區人大常委會開展的全體人大代表“履職為民、共促發展”的主題實踐活動中,張文江代表熱情投入各項履職活動,努力踐行人大代表崗位建功,執行職務,為促進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新青浦建設、為推進青浦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作貢獻的光榮職責。
代表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