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平
(許昌縣人民醫院 耳鼻喉科 河南 許昌 461000)
不同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急性低頻下降型感音神經性聾的療效比較
陳秋平
(許昌縣人民醫院 耳鼻喉科 河南 許昌 461000)
目的: 比較不同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急性低頻下降型感音神經性聾(ALHL)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許昌縣人民醫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ALHL患者94例,隨機分為3組,對照組30例給予前列地爾治療,低劑量組32例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醋酸潑尼松30 mg,高劑量組32例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醋酸潑尼松60 mg。隨訪6個月,對3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低劑量組與高劑量組治愈率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高劑量組治愈率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低劑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3組患者臨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31,P>0.05)。結論: 在ALHL治療中,糖皮質激素效果確切,且給藥劑量較高(醋酸潑尼松60 mg)時效果更為顯著,然而高劑量用藥時應重視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ALHL; 糖皮質激素; 前列地爾; 醋酸潑尼松
急性低頻下降型感音神經性聾(ALHL)是臨床中的獨立病種,患者主要有低頻聽力降低、耳悶脹感、耳鳴且無眩暈感等癥狀[1-2],各癥狀發作突然,患者通常不會有高頻聽力受損現象[3],且低頻聽力損傷較輕,有時可發生癥狀波動[4],部分患者在短時間聽力可自行恢復,臨床醫師對該疾病通常缺少關注,目前該疾病還無統一治療方案。許昌縣人民醫院在為ALHL患者治療時,高劑量糖皮質激素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許昌縣人民醫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急性低頻下降型感音神經性聾(ALHL)患者94例,其中男36例,女58例,年齡22~58歲,平均(33.4±5.2)歲;病程2~29 d,平均(16.3±5.4)d;患者臨床表現為:耳悶脹感22例,聽力下降45例,低音調耳鳴27例;將94例患者隨機分為3組,對照組30例,低劑量組32例,高劑量組32例,3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情等基本資料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診斷依據為2006年Suzuki等人所制ALHL診斷標準:患者有自發性、急性聽力下降,無頭昏和眩暈感;低頻下患者純音聽閾在150 Hz、250 Hz及500 Hz三頻率下聽閾總和不低于80 dB;高頻下患者純音聽閾在2 kHz、4 kHz與8 kHz下和對側耳逐漸差值≤10 dB。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前列地爾10 μg +生理鹽水50 ml靜脈點滴,每日2次;低劑量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醋酸潑尼松片30 mg于晨起時頓服,連續治療5 d后將劑量減為15 mg,2 d后再將劑量減為5 mg;高劑量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醋酸潑尼松片60 mg于晨起時頓服,治療5 d后將給藥劑量減為30 mg,2 d后減量為15 mg,第10天時給藥劑量為5 mg。3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0 d。
1.4 療效判定 3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治療6個月)均由同一位資深技師利用GSI-61型純音測聽儀(GSI公司制造)展開純音測聽檢查,并根據中華醫藥會突發性聾療效判斷標準對3組臨床療效進行判斷。治愈:患者恢復為健耳聽力水平或達到病前水平,或0.125~0.500 kHz低頻率下聽閾恢復為正常;有效:在0.125~0.500 kHz低頻率下患者聽力有10 dB以上改善;無效:在0.125~0.500 kHz低頻率下患者聽力改善程度低于10 dB;降低:在0.125~0.500 kHz低頻率下患者聽力有10 dB以上下降;治療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 16.0分析研究中數據,定性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3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低劑量組與高劑量組治愈率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高劑量組治愈率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低劑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2.2 3組患者不良反應率比較 對照組共2例出現不良反應,其中頭痛1例,惡心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7%;低劑量組共3例出現不良反應,其中骨質疏松1例,消化系統潰瘍1例,感染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4%;高劑量組共4例出現不良反應,其中骨質疏松1例,消化系統潰瘍1例,感染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3組患者臨床不良反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31,P>0.05)。
ALHL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大部分患者是突然發作且為單側發病,年輕女性發病較多,患者預后通常良好[5]。目前該病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國外曾有研究人員對梅尼埃病和ALHL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型通過流式細胞儀展開測定,發現這兩類患者體內Th1/Th2比例均失衡,Th1更具優勢,因此該研究人員認為免疫因素是這兩種疾病發病的一個原因。有研究稱ALHL病理生理改變類似于淋巴水腫,但利用淋巴水腫并不能對該病的起病機制加以解釋。ALHL一般臨床癥狀較輕且患者在短期內可自愈,臨床醫師對這一疾病并不重視,因此目前該病還沒有形成特效治療方案。
血管擴張藥、利尿藥及神經營養藥等是突發性聾與梅尼埃病常用治療藥物,但治療效果并不顯著。已有臨床研究揭示人內耳中有糖皮質激素受體[6-7],而國外研究人員曾嘗試用糖皮質激素對ALHL患者展開治療,臨床療效良好,其中應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后未取得理想療效的患者,在利用大劑量治療后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也有研究采用利尿劑聯合糖皮質激素對ALHL患者進行治療,發現治療效果比單獨應用利尿劑或糖皮質激素效果好。許昌縣人民醫院在為ALHL患者治療時,對照組給予前列地爾治療,低劑量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醋酸潑尼松片30 mg,高劑量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醋酸潑尼松片60 mg。前列地爾屬于藥理活性豐富的擴張劑,可對病灶部位予以靶向聚集,具有明確的擴血管功效。醋酸潑尼松屬于糖皮質激素藥物,有抗休克、抗毒、抗炎等功效,同時可對血細胞具有有利影響,目前該藥物在臨床中已得到廣泛應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低劑量組與高劑量組治愈率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在為ALHL患者治療時,在給予前列地爾治療基礎上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這和上述觀點一致,同時也提示糖皮質激素在此疾病治療中發揮主要作用。另外,本次研究中高劑量組治愈率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低劑量組,說明糖皮質激素所用劑量越高,其對ALHL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程度越明顯,治療效果更顯著,這也解釋了此病和患者免疫機制及淋巴水腫等因素均有一定關聯,在一定程度上論證了ALHL的自身免疫發病機制與淋巴水腫發病機制。在治療中,當糖皮質激素劑量增加時,患者不良反應率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但3組不良反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 夏力, 殷善開. 內耳局部注射防治感音神經性聾的策略[J]. 中華耳科學雜志, 2013, 11(3): 401-407.
[2] 黎志強, 蔡華成, 李菊蘭, 等. 急性低頻感音神經性聾76例臨床分析[J].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2, 20(4): 371-373.
[3] 徐宏鳴, 翁婷雯, 董頻. 突發感音神經性聾同血脂異常關系的研究進展[J]. 中華耳科學雜志, 2013, 11(3): 461-463.
[4] 楊名保, 趙海亮, 藍建平, 等. 急性低頻感音神經性聾的短期臨床療效分析[J]. 中華耳科學雜志, 2011, 9(3): 308-311.
[5] 蔣璐, 馮永, 柳炯, 等. 感音神經性聾患兒的聽功能綜合評估[J].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0, 18(2): 121-125.
[6] 陳冬, 劉振, 李健, 等. 急性低頻感音神經性聾的臨床研究[J]. 中華耳科學雜志, 2009, 7(3): 230-233.
[7] 李富德, 梁瑞敏, 陳晨. 急性低頻感音神經性聾臨床發病特征和診斷[J].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08, 16(4): 285-286.
R 764.431
10.3969/j.issn.1004-437X2014.09.016
201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