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啟
(開封市第二人民醫院 呼吸科 河南 開封 475000)
便攜式肺功能儀檢測社區男性吸煙者的肺功能結果分析
孫華啟
(開封市第二人民醫院 呼吸科 河南 開封 475000)
目的: 探討吸煙對吸煙者肺功能的影響,并篩查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以便早期干預。方法: 選擇開封市第二人民醫院所轄社區內的男性1 000例,分為吸煙組500例,非吸煙組500例,檢測所有受試者的FEV1、FVC、FEV1/FVC、MMEF、MEF75、MEF50、MEF25、PEF。結果: 吸煙組與非吸煙組FEV1、FVC、FEV1/FVC、MMEF、MEF75、MEF50、MEF25、PEF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吸煙可明顯影響吸煙者的肺功能,便攜式肺功能儀可早期發現吸煙人群中肺功能異常者及無癥狀COPD患者。
吸煙; 肺功能; 男性; 便攜式肺功能儀
吸煙可嚴重影響人體的健康,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是引發呼吸系統疾病、腫瘤、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吸煙對人體的危害已成為公共衛生問題,煙霧可直接刺激支氣管,引起支氣管平滑肌痙攣,使氣道阻力增加,臨床研究表明吸煙與COPD呈顯著相關[1]。長期吸煙者氣道管壁平滑肌細胞的肥大增生及呼吸性細支氣管的炎性改變,最終可引起小氣道狹窄導致COPD。本文通過觀察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使用便攜式肺功能儀檢測社區內1 000例男性的肺功能,分析吸煙對肺功能的影響,并篩查早期COPD患者,以便早期干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開封市第二人民醫院所轄社區內的男性1 000例,采用1∶1配對設計,吸煙組500例,非吸煙組500例。吸煙組年齡42~53歲,平均年齡(45.5±2.7)歲,體質量指數17~33 kg/m2。非吸煙組年齡40~51歲,平均年齡(43.5±3.1)歲,體質量指數16~32 kg/m2。500例吸煙者的常規體檢項目均正常,吸煙量5~40支/d。兩組受試者的體質量指數、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選擇標準為:①男性,年齡大于40歲。②吸煙組受試者吸煙指數大于200(吸煙指數=每天吸煙支數×吸煙年數)。排除:①測試前72 h內服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甲基嘌呤類等影響氣道反應性的藥物;②精神癥狀、意識障礙、聽力障礙;③慢性疾病患者及有肺部手術史者。
1.2 測定方法 采用日本捷斯特HI-101型便攜式肺功能檢查儀檢測受試者肺功能。在接受檢查之前所有受試者休息15 min以上,檢測開始之前要求受試者上半身坐直,頭部保持水平,夾上鼻夾,戴上咬口器,同時舌頭不能堵住咬口器、也不能漏氣,避免著裝過緊。正式檢測前先讓受試者觀看和模擬測試過程,正式檢測過程中,需要受試者至少測定3次以上,并記錄最佳值作為參數。每次檢測過程最長不超過1 min,在容量/時間和流速/容量兩個坐標系統同時實時顯示,數據處理軟件能夠根據測量參數以及回歸曲線計算出結果,同時自動對受試者的通氣功能情況進行診斷。操作者應為同一醫務人員,盡量避免人為誤差。
1.3 檢測指標 檢測觀察的指標有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FVC(FEV1%),75%、50%、25%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氣流速(MEF75、MEF50、MEF25),最大呼氣中期流速(MMEF),呼氣峰流速(PEF)。

吸煙組中反映氣道阻塞及氣流受限的指標FEV1、FEV1/FVC、MMEF、PEF、MEF50結果明顯下降,吸煙組與非吸煙組FEV1、FVC、FEV1/FVC、MMEF、MEF75、MEF50、MEF25、PEF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受試者肺功能指標分析±s)
注:與非吸煙族相比,*P<0.05。
煙草燃燒時能夠產生4 000多種化學物質,多數成分對人體有害,比如尼古丁(煙堿)、煙焦油以及一氧化碳等[2],這些成分可以和呼吸道黏膜接觸,抑制支氣管纖毛的清理作用,降低肺組織局部的抵抗力,而且會致使支氣管黏膜水腫、充血,杯狀細胞數量增多、分泌功能亢進,使平滑肌細胞發生收縮致氣管痙攣,甚至造成支氣管上皮細胞破壞,使部分細胞發生壞死脫落,氣道出現狹窄,使氣道阻力增加。此外,吸煙還能夠導致氣管局部缺氧,促使肺血管反應性收縮,增強小氣道炎性反應,使氣道壁增厚、管腔變細,最終氣道重塑,這種不可逆性改變將進一步增加氣道阻力[3]。
本研究結果顯示吸煙組FEV1%較非吸煙組明顯降低,而FEV1/FVC無明顯差異,這可能是由于肺功能損害的早期,FVC下降比FEV1更為明顯。吸煙組MVV%與非吸煙組相比顯著降低(P<0.05),這表示當吸煙者還未出現呼吸系統癥狀時,其通氣功能以及通氣儲備功能已經受到了一定損害。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吸煙組反映小氣道氣流阻力的指標MMEF%和V25%與非吸煙組相比明顯降低(P<0.05)。因為小氣道的管腔狹窄、氣流速度慢,煙草煙霧中的化學物質容易在此停留,而小氣道管壁上的纖毛柱狀上皮細胞少、局部清除能力差,所以小氣道比較容易發生損傷[4]。小氣道阻力僅占總氣道阻力的2%,所以發生早期損傷時吸煙者可無明顯表現,但隨著吸煙量的累積,損傷逐漸加重后才會出現氣流受限[5]。
近年來多項研究結果顯示COPD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是吸煙,多數COPD患者均有吸煙史,COPD是引起高發病率以及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尚未確診的COPD仍是一個世界范圍的問題,部分患者早期癥狀不明顯或較輕,很少去醫院就診,更少進行肺功能檢查。因此,早期發現并明確診斷COPD是世界上很多國家公認的不能回避的課題。肺功能測試儀在COPD早期篩查中具有重要價值,與胸部X線檢查和動脈血氣分析方法相比,肺功能測量可提前5~10 a作出正確診斷[6]。肺功能檢查能夠作為判斷氣流受限的客觀指標,且準確率高、重復性好,對于COPD的早期診斷、病情和預后評價以及指導治療均有重要意義。便攜式肺功能測量儀可以隨時隨地對受試者進行測量,能顯著提高COPD的診斷率,值得社區健康體檢推廣使用。
[1] 張邦國. 吸煙與COPD的關系研究[J]. 健康必讀雜志, 2010, 6(6): 188.
[2] 陳勃江, 李衛民, 賈勇, 等. 成都市40歲以上居民肺癌危險因素現況調查[J]. 中國肺癌雜志, 2010, 13(11): 1021-1026.
[3] 妥志強. 男性戰士吸煙原因及對肺功能的影響[J]. 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 2010, 3(1): 44-46.
[4] 陸萍, 王鎮山, 平曉云, 等. 無癥狀吸煙者的肺功能改變[J]. 大連醫科大學學報, 2009, 31(2): 185-187.
[5] 陳勃江, 李衛民, 袁玉茹. 吸煙對無呼吸道癥狀個體肺功能的影響[J]. 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 2011, 4(6): 31-33.
[6] Mannino D M. COPD: epidemiology, Prevalenc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disease heterogeneity[J]. Chest, 2002, 121(suppl): 121-126.
R 448
10.3969/j.issn.1004-437X2014.09.024
201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