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飛燕
(商丘市睢陽區公費醫療醫院 內科 河南 商丘 476100)
卡馬西平、托吡酯與丙戊酸鈉治療腦炎繼發癲癇的療效比較
孟飛燕
(商丘市睢陽區公費醫療醫院 內科 河南 商丘 476100)
目的: 對比分析卡馬西平、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鈉治療腦炎繼發癲癇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60例腦炎繼發癲癇患者,將其均分為3組,A組患者采用卡馬西平進行治療,B組患者采用托吡酯進行治療,C組患者采用丙戊酸鈉進行治療。對3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 A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0%,B組為75%,C組為80%;3組總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PS型發作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其他兩組(P<0.05),各組其余類型癲癇發作治療效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3種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3種藥物均對腦炎繼發癲癇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而卡馬西平治療簡單部分發作(PS型)效果優于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鈉,醫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用藥。
卡馬西平; 托吡酯; 丙戊酸鈉; 腦炎繼發癲癇; 療效
癲癇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腦部疾病,病情進展較慢,容易反復發作[1]。病毒性腦炎作為一種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癲癇[2]。對于腦炎繼發癲癇,臨床上主要使用卡馬西平、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鈉進行治療[3]。本文對60例腦炎繼發癲癇患者分別應用卡馬西平、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鈉進行治療,以比較3種藥物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商丘市睢陽區公費醫療醫院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0例腦炎繼發癲癇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配原則將其分為3組,各20例。A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齡為23歲;病程為2~17 a;繼發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SGTCS型)患者16例,簡單部分發作(PS型)患者2例,小發作(AS型)患者2例。B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齡為27歲;病程為2~14 a;SGTCS型發作患者15例,PS型發作患者3例,AS型發作患者2例。C組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齡為22歲;病程為2~15 a;SGTCS型發作患者有12例,PS型發作患者有6例,AS型發作患者有2例。3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A組采用卡馬西平進行口服治療,劑量為250 mg/d。B組采用托吡酯進行治療,在開始階段每晚進行口服,劑量為50 mg,服用1周后,將每周的劑量增加50~100 mg,分成兩次服用,劑量不得超過400 mg/d。C組患者在臨床上使用丙戊酸鈉進行口服治療,劑量為500 mg/d。3組療程均為9個月。
1.3 治療效果評價 ①完全控制:患者經過治療后,癲癇發作控制率達到100%。②顯效:患者經過治療后,癲癇發作控制率達到75%~99%。③有效:患者經過治療后,癲癇發作控制率達到50%~74%。④無效:患者經過治療后,癲癇發作控制率小于50%。總有效率為完全控制率、顯效率、有效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處理,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效果比較 經過相應的治療后,A組總有效率為80%,B組為75%,C組為80%。3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3種藥物對不同類型癲癇發作的臨床效果 A組(卡馬西平)PS型發作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其他兩組(P<0.05),其余類型發作各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種藥物對不同類型癲癇發作的臨床效果比較(n,%)
2.3 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A組5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B組為6例,C組為7組,3種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于腦炎繼發癲癇患者,臨床上主要采用卡馬西平、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鈉進行治療[4],3種藥物均能夠對患者腦部的異常放電進行阻滯,對癲癇具有較好的效果[5]。研究表明,對于卡馬西平而言,其更加適用于對部分發作的治療,而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鈉則適用于各種發作類型[6]。
商丘市睢陽區公費醫療醫院對60例腦炎繼發癲癇患者進行分組治療,經過9個月的相應治療后,3種藥物臨床效果整體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3種藥物對于腦炎繼發癲癇均有相同的治療效果。而在各發作類型的治療上,卡馬西平則對PS型發作效果更明顯。3種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3種藥物均對腦炎繼發癲癇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而卡馬西平治療PS型癲癇發作效果優于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鈉,醫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用藥。
[1] 張玉琴, 張培元, 劉麗珍. 兒童病毒性腦炎繼發癲癇危險因素及預后分析[J]. 天津醫藥, 2007, 35(3): 182.
[2] 周智慧, 肖爭, 王雪峰, 等. 卡馬西平、托吡酯與丙戊酸鈉治療102例腦炎繼發性癲癇療效分析[J]. 重慶醫學, 2010, 39(21): 2878-2880.
[3] 楊豐, 崔小麗, 劉養鳳, 等. 不同抗癲癇藥物對藥物對新診斷癲癇患者一年保留率的回顧性研究[J].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11, 37(6): 362-365.
[4] 周波, 周東, 肖軍, 等. 卡馬西平、丙戊酸鈉和托吡酯彈藥對新診斷部分癲癇患者額葉相關認知功能的影響[J]. 華西藥學雜志, 2004, 19(5): 389-392.
[5] 盧強, 吳立文, 王莎麗, 等. 托吡酯單藥和添加治療癲癇發作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03, 23(6): 357.
[6] 陳顯光, 何文貞, 徐巧玉. 妥善治療病毒性腦炎繼發癲癇的臨床觀察(附1例報道)[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07, 7(3): 5.
R 742.1
10.3969/j.issn.1004-437X2014.09.045
201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