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戰英
(長垣縣宏力醫院 腫瘤科 河南 新鄉 453400)
西妥昔單抗聯合伊立替康和卡鉑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療效觀察
周戰英
(長垣縣宏力醫院 腫瘤科 河南 新鄉 453400)
目的: 觀察西妥昔單抗聯合伊立替康和卡鉑靶向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90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伊立替康聯合卡鉑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西妥昔單抗。治療4個療程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4.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結論: 西妥昔單抗聯合伊立替康和卡鉑靶向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西妥昔單抗; 伊立替康; 卡鉑; 三陰性乳腺癌; 療效
隨著居住環境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乳腺癌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1]?;颊叩拇萍に厥荏w、孕激素受體及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未出現表達或極低表達的乳腺癌稱為三陰性乳腺癌[2]。有80%~90%的三陰性乳腺癌屬于基底細胞樣乳腺癌,這種類型的腫瘤細胞侵襲性極強,易轉移和復發,臨床治療較為棘手,預后較差,已引起臨床重視[3]。近年來,西妥昔單抗聯合化療藥物治療方案得到廣泛應用。為探討西妥昔單抗聯合伊立替康和卡鉑靶向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效果,現對長垣縣宏力醫院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長垣縣宏力醫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年齡為43~67歲,平均(49.2±3.4)歲。90例患者均符合原發性乳腺癌的診斷,免疫組織化學檢查結果顯示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及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均為陰性。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觀察組(45例)和對照組(45例)。兩組患者病程、年齡、病理分期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45例患者具體方案為:伊立替康100 mg/m2靜脈輸注,間隔1周進行下次治療,治療3次為1個療程,療程與療程之間間隔2周,總共治療4個療程;每次給予卡鉑300 mg/m2,生理鹽水稀釋后靜脈輸注,用藥間隔同伊立替康。觀察組45例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西妥昔單抗,起始劑量為400 mg/m2,靜脈滴注2 h,滴速<5 ml/min,維持劑量為250 mg/(m2·d),滴注時間至少為1 h。西妥昔單抗使用前常規給予H1受體阻斷劑。
1.3 觀察指標 治療4個療程后,復查鉬靶X線或CT等,根據WHO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對療效進行評定[4]:顯效,即病灶全部消失,維持時間在4周以上;有效,即病變組織明顯縮小,維持時間在4周以上;無效,即病變組織無縮小甚至增大、轉移??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定量資料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4.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2.2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輕微不適經對癥處理均得到緩解,未影響繼續治療。
三陰性乳腺癌是一種以惡性程度高、侵襲性強、化療反應敏感及預后差為主要特征的乳腺癌類型,占所有乳腺癌的10%~20%[5-6]?;颊哌z傳傾向較為明顯,發病年齡較小,且多具有惡性腫瘤家族史,容易出現肺、肝轉移及總生存率低是此類患者的臨床特征。三陰性乳腺癌遠處轉移的發生率要高于非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遠處轉移以肺轉移和肝轉移為主,骨和腦組織轉移的發生率與其它病理類型相比無顯著區別。對三陰乳腺癌患者的年齡、乳腺癌家族史、腫瘤大小、淋巴結狀況、治療方式等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腫塊大小和淋巴結狀況是影響三陰乳腺癌預后的兩個重要因素[7]。
西妥昔單抗作為一種針對EGF受體的IgG1單克隆抗體,西妥昔單抗聯合伊立替康和卡鉑治療可通過抑制酪氨酸激酶的產生進而阻斷細胞內信號傳導途徑,產生靶向治療乳腺癌的作用,對癌細胞的增殖產生較強的抑制作用,同時還能誘導癌細胞的凋亡,起到治療作用[8]。本研究結果顯示,西妥昔單抗聯合伊立替康和卡鉑靶向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總有效率達84.4%,且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由此可見,西妥昔單抗在三陰性乳腺癌治療中效果顯著,安全性較高。綜上所述,西妥昔單抗聯合伊立替康和卡鉑靶向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曹陽, 王巖, 隋建麗, 等. 西妥昔單抗聯合化療藥物的方案優化及其機制研究[J]. 臨床腫瘤學雜志, 2007, 12(10): 736-739.
[2] 李洪州, 陸佩知. 內質網應激反應調控三陰性乳腺癌細胞對西妥昔單抗耐受的研究[J]. 中國醫藥導刊, 2013, (2): 87.
[3] 葉開秀. 西妥昔單抗聯合伊立替康和卡鉑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療效[J]. 中國實用醫刊, 2013, 40(20): 119.
[4] 唐小飛, 董志, 傅潔民, 等. 卡鉑聯合PF-04691502抗三陰性乳腺癌細胞的體外研究[J].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2013, 35(5): 332-334.
[5] 馬杰, 魏冰, 楊科, 等. Top2A基因及其蛋白與Ki-67蛋白在三陰乳腺癌患者中的檢測意義[J]. 河南醫學研究, 2012, 21(1): 1-3.
[6] 李洪州, 陸佩知, 任洪軍. 西妥昔單抗聯合吉西他濱對三陰性乳腺癌細胞增殖及凋亡的影響[J].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3, 38(12): 1536-1540.
[7] 李鎖嚴, 李占勇, 李蕾, 等. PARP-1和p53在三陰性乳腺癌中表達的相關性及臨床意義[J]. 現代腫瘤醫學, 2014, 22(1): 70-74.
[8] 李曉旭, 高艷麗, 李孟圈, 等. 三陰性乳腺癌相關基因的研究進展[J]. 河南醫學研究, 2014, 23(1): 141-144.
R 737.9
10.3969/j.issn.1004-437X2014.09.062
201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