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清鳳,彭 宏
(1.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2.福建海源自動化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來,隨著自然災害發生頻率的增加以及高度不確定性、動態性和復雜性,給災害救援帶來了巨大挑戰。應急物流的主要目的是在災害救援中救助和幫助更多的人。救助更多的人以節省時間為前提,幫助更多的人以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為基礎。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利用最少的資源來保障受災人群的緊急需求,提高應急物流的運作效率,成為降低災害對人類社會危害的關鍵。
精益策略最初源于日本豐田公司在20 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種精益生產方式(JIT,Just-In-Time)。其主要目的是減少和消除包括庫存在內的一切浪費,以較少的資源投入(人力、設備、資金)創造更多的價值,實現生產的平準化,達到成本最小。提高精益的方法有:模塊化標準化作業、持續交流學習、減少多余的非增值作業活動、團隊協作、主動創新、需求預測、保持合適的庫存等。
敏捷策略最初是由美國里海大學在1991年提交的一份報告中提出的,敏捷指的是快速回應顧客動態需求的能力,相對于精益關注成本和質量,敏捷更關注時間和服務滿意度。提高敏捷性的方法有:加強信息交流、建立應急小組、訂單拉動、與第三方物流合作、快速重建網絡、保持配送生產柔性、延遲策略等。
在20 世紀90年,通過解耦點將精益和敏捷連接在一起形成了精敏的范式,在解耦點的上游實現精益策略;在下游實現敏捷策略。解耦點越向下游移動表明通用化程度越高,在實現批量生產規模經濟的同時縮短產品的交付提前期。解耦點越向下游移動說明產品的定制化程度越高,顧客能更早參與到產品設計生產中,以滿足個性化需求提高滿意度。
應急物流救援由于研究者的不同需要被分為不同的階段,目前被廣泛接受的災害管理周期有準備——響應——恢復——重建四個階段。表1 總結了應急物流救援不同階段的特點、目標。
表1 應急物流災害救援的四個階段
從上述精敏策略的分析及救援階段的探討,可得出以下結論。
(1)敏捷策略適用災害發生后的高度不確定的動態環境中,精益策略也適用;敏捷策略支持的是效力和速度,而精益策略注重效率和成本。
(2)應急災害救援四個階段的目標在速度和成本間互相轉換,如表2 所示。
表2 階段-策略交互響應性分析
在災害救援的每個階段都有其要達成的特殊目標,而各目標可通過不同策略滿足。階段-策略交互響應分析就是根據各階段要達成的目標和滿足該目標的策略進行比較分析,以給予意見。在應急物流中,效力確保了時間的節省,節省時間意味著可拯救更多的人;效率確保成本的節省,節省成本意味能利用現有限資源幫助更多的人。
綜上,在災害救援中,回應和短期恢復階段的目標(節省時間,拯救生命)可被敏捷策略(效力和速度)滿足;重建、長期恢復和準備階段的目標(節省成本,幫助更多的人)可被精益策略(效率和成本)滿足。因此基于時間維的精敏應急物流概念模型如圖1 所示,確定了在應急物流救援每個階段所應使用的精益/敏捷策略,并提供了一些關鍵實現因素。
圖1 精敏應急物流概念模型
準備階段的工作體現了概念模型中實現精益策略的全部關鍵因素。
(1)完善應急響應預案;
(2)關鍵物資的適當儲備、搜救設備的更新;
(3)對公眾進行自救能力的教育訓練。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來,我國一直在推進抗震防災方面的工作。當面對重大突發性事件時,不需要層層上報到國家,再由國家啟動應急響應預案,而是直接由災害所在的鄉鎮啟動應急預案,使得救援響應預案能夠達到針對性強、反應靈敏的要求。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精益策略。
由于此次地震時間比較短,造成的災害相對比較小,因此可以將響應和短期恢復階段視為災后緊急救援階段一起進行分析。災后緊急救援體現實現概念模型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1)快速啟動應急響應預案,派直升飛機勘探調查災區情況;
(2)成立應急救援小組,評估、分析災情;
(3)迅速組織救援隊伍、醫療人員等深入災區搶救生命;(4)利用第三方物流,快速高效運送物資;
(5)協調政府與NGO 合作關系。
地震發生后四川省快速啟動響應預案體現了敏捷策略的實施。圖2 是災后快速響應時間軸。
圖2 快速響應時間軸
災后將所需物資、搜救設備、醫療團隊運送到災區成為災害救援的關鍵。與汶川地震徒手救援不同,此次進入災區的救援隊伍專業性比較強。汶川地震后,軍隊加強了專業救援力量的建設和救援知識的培訓。同時包括順豐、“三通一達”等民營快遞企業,卡行天下、傳化公路港等干線運輸企業,與螞蟻物流等成都本地物流企業,都開通了“綠色救援通道”提供救災物資寄遞服務,均為敏捷高效救援提供了保障。
但在物資運輸方面,由于未采用延遲策略,大量物資匯聚在賑災點,為救援工作的進行埋下了二次災害。雅安地震物資配送如圖3 所示,物資首先經過雙流機場、新津火車站和螞蟻物流等,再轉運到雅安市集散地,在此進行物資登記后分配到各個縣村。這種倒金字塔結構造成大量物資積壓,需要更多人員進一步分揀、處理等,造成了物資擁堵、配送不及時、流通效率低的情況,使災民無法在合適時間獲得所需物資,增強了災民的痛苦度。
圖3 物資配送流程
信息共享方面,很多無專業技能的志愿者僅憑熱情就在第一時間趕往災區,導致救援生命通道擁堵。這就需要傳媒部門在救援報道中更多地宣傳科學救援的重要性,鼓勵民眾理性救援,加強救援團體的協同作用與信息交流。因此整體上災后緊急救援階段的敏捷性還不足。
地震發生到5月20日處于長期恢復階段。此時,災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不再受影響,沒有必要繼續以高額成本保證敏捷性,而是努力讓更多災民得到災后補助,經濟生活恢復到地震之前甚至更好。政府通過就地、就近、分散安置原則,鼓勵支持災民投親靠友、自建過渡安置房、集中在臨時安置點等方式以解決過渡住房問題。同時,派遣醫療和心理人員進行心理輔導,避免災害的創傷影響了災民的精神生活。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實現精益恢復。
重建階段以政府為主導,周期更長,利用現有的資金批量采購物資,重建地震中坍塌的房屋、校舍、工廠等,幫助災民建設更高質量的家園,這一般需要3 ~5年的時間。因此,選址工作需通過專用的地圖測繪儀和專家進行評估,以統一作業標準、細化分工等。此階段工作正在進行中。
精敏策略在商業物流中的應用已不斷成熟,但很少有學者將精敏應用到應急物流中。本文通過階段-策略交互響應分析建立基于時間維的精敏應急物流概念模型,并對雅安地震進行具體分析,說明模型有一定指導意義。后續研究中可探索影響精敏救援的更多因素,也可利用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SCOR 對此次地震的運作流程進行數據分析,以構建標準的災害救援運作模式。
[1]鄭吉春,李伊松.精益物流與敏捷物流的選擇策略分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4,3(2):29-33.
[2]付秋芳,馬士華.基于TCODP 的供應鏈響應時間模型[J].工業工程,2008,11(3):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