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曉 青
(山西省勘察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水利工程·
采掘業水資源論證若干問題探討
石 曉 青
(山西省勘察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通過工程實踐,總結了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編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對促進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水資源論證,礦坑涌水量,產量,消防用水量
《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于2002年5月開始實施以來,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了建設項目的水資源論證工作,這對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及水資源保護等的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水利部于2005年5月又發布了《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導則對水資源論證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各個方面的工作作了全面而詳細的規定和指導,為水資源論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依據。而且,導則的發布對規范建設項目取、用、退水行為,促進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實際工作中,人們往往把論證范圍的確定、區域水資源狀況的分析、取用水合理性的分析及對水環境的影響等方面作為重點來討論,但其實里面還有包括一些具體問題值得大家去探討。下面我就在平常工作中遇到的幾個實例進行簡要的總結和探討。
水資源論證工作等級的確定主要從建設項目的取水規模、取水水源、取水用途還有當地的水資源狀況及其開發利用程度、取退水的影響程度與影響范圍及水功能區治理等方面來綜合確定的,且按最高等級來確定。在現實工作中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一般是根據水資源論證的分析范圍來確定,分析范圍往往是縣域范圍或市域范圍,范圍比較大。如某個城市地表水開發利用程度較高時,則整個城市任何一個項目只要利用地表水不論這個項目的大小或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水資源論證工作等級均為一級,欠妥。
目前水資源論證報告無論是已建礦井,還是將要新建的礦坑排水量計算,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不符合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1]的現象,我們通常使用富水系數法來計算礦坑涌水量。礦坑排水是由大氣降水、地表水會通過構造破碎帶、河床沉積層等補給給煤系地層中的含水層,或通過采煤產生的裂縫等補給到礦井中及礦井通過含水層時,儲存于含水層中的地下水涌向蒼道,也成為礦井的主要充水水源。因此,礦坑水來水水源是極其復雜的,要想計算、評價礦坑涌水量很困難。我們在現實工作中如果有礦坑排水量的實測資料時通常采用富水系數法來計算。如果礦坑排水沒有實測資料時往往采用水文地質比擬法來計算礦坑涌水量,且不考慮兩礦生產能力的懸殊,僅僅考慮水文地質條件相似,利用這一富水系數法來計算采煤規模數倍擴大后的煤礦的礦坑排水量。然而,生產實際中,即便是同一礦井,其礦坑涌水量與產能之間呈線性相關的情況少之又少,幾乎都是非線性相關的。因此,即便兩礦水文地質條件相似,但產能差別較大時,以產能與參證礦的富水系數之積來計算礦坑涌水量的方法可能并不符合實際。
下面舉幾個工程實例來證明一下以上所述:
以本人今年所做的兩個工程實例來說明,一個是左權某礦的礦坑涌水量實測資料和年產量的關系,還有一個呂梁某礦的礦坑涌水量實測值和年產量的關系(見表1,表2)。

表1 山西左權某煤礦礦排水量實測表

表2 山西呂梁某煤礦礦排水量實測表
從圖1,圖2可以明顯看出,實際的年產量和礦坑涌水量并沒有什么直接關聯。并不像我們平常所說的那樣礦坑涌水量和礦井的產量是線性關系。


一般我們在做報告時,礦坑井下排水經水處理站消耗水不放在綜合指標里,無論是我們在參加各市的評審會還是省里的評審會都沒有人提出異議,但是轉念一想,這些水確實也是我們在生產過程中實際消耗掉的水量,應該算在綜合指標里。如果在礦坑排水量較小的情況下把消耗掉的水用在綜合指標里是實用的,也是合理可行的。如我在呂梁離石區的某一煤礦做的水資源論證,該礦產量是90萬t/年,礦坑排水量是504.50 m3/d,礦坑處理損失按15%計是75.68 m3/d,本礦生活用水量是128.59 m3/d,生產用水量為476.25 m3/d(其中包括了處理損失的75.68 m3/d),實際生產用水量為400.57 m3/d,這個生產用水量對規模較小的煤礦來說是夠的也是合理的,綜合用水指標為0.2 m3/t。但是,在礦坑排水量較大的情況下把處理礦坑水消耗掉的水量放在綜合指標里時就不太適用了。現在水利部門為了各行各業節約用水,特別是采掘業,綜合用水指標越來越小,如果礦涌水量較大,處理損失也必將增大,這樣就占用了太多的用水量,而礦上真正能用到的水量卻很少,實際上是不夠的。如我在山西孝義做的論證報告,礦坑每天的實測排水量是6 690.91 m3/d,處理損失按15%計是1 003.64 m3/d,該礦現有人口4 573人,生活用水量為878 m3/d,該礦產量是600萬t/年,如按綜合用水指標0.2 m3/t計算的話(生產按330 d計),該礦生產用水量為3 636.36 m3/d,但如果把礦坑處理損失的水計算在內的話,本礦實際真正能夠用到的水量為2 632.72 m3/d,經實際調查,2 632.72 m3/d是遠遠不夠本礦生產用水的。按此說來把礦坑處理損失的水量放到綜合用水指標里又不太合理。
一般情況下,我們做論證報告,對于消防用水量及用水水源只是一筆帶過,即:消防用水為偶然用水不計入用水量平衡表及用水量平衡圖中。結果報告中只體現生產和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水源,同時只論證生產和生活用水的合理性及保證程度,整個報告不會體現消防用水量及用水水源,到最后拿到的批文也不體現消防用水水量及用水水源。但實際上,消防用水也是每一個項目的重要用水項,不應該忽略掉。如真的某項目遇到大火了,事先沒有準備好用水水源而水量沒有及時供得上,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我們在做報告的過程中,往往對節水措施千篇一律,沒有針對具體項目而言,且對節水措施和節水潛力分析深度不夠,沒有提出具體措施,而實際上水環境問題很突出,環境容量和水體納污能力很有限,應該嚴格按水功能區管理目標進行節水和水資源保護。
目前水資源論證報告中無論是已建礦井,還是規劃礦區的礦坑排水量計算,都存在著不符合《導則》的現象,即不合時宜的使用富水系數法。消防用水對任何項目都是非常重要的,應該在論證報告中明確提出其用水量及用水水源,且消防用水量必須得以保障。水資源保護措施必須有針對性的對待每個項目,提出實實在在的具體的保護方案,而不應千篇一律,泛泛而談。
[1] 水利部水資源管理中心.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試行)(SL/Z322-2005)[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Discussion on some problems of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in the extractive industry
SHI Xiao-qing
(ShanxiInvestigationResearchandDesignInstitute,Taiyuan030013,China)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summed up the problems in the report preparation process for water resources argu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for discussion, had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mine drainage, yield, water for fire protection
1009-6825(2014)07-0236-02
2013-12-24
石曉青(1978- ),女,工程師
TV213.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