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淞文、呂日陽這兩個名字也許大家不太熟,但提起網絡上活躍的“東北貓”或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東北貓”以熱點為話題進行幽默演繹,其中《東北貓之你瞅啥》等視頻火爆網絡。
2013年秋天,鄭淞文、呂日陽大學畢業后在沈陽找到了工作,他們同在一家大公司,收入可觀。2014年年初,兩個人有了新想法。兩個人工作后,“東北貓”的創作停了下來,有許多人留言說想念“東北貓”了,更有在海外生活的東北人說想家的時候就想聽“東北貓”,希望它繼續報告并評論新聞。兩人決定辭職,自主創業,繼續“東北貓”的事業。當然,不能光做節目不創收,要生存就必須掙錢,他們想到了“東北貓”這個品牌的商業價值,決定試試粉絲對“東北貓”的熱度,把它轉移到微信上,很快就成了東北地區最具人氣的微信。兩個人有信心了。
做什么項目呢?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賣煎餅。
被門前的車水馬龍驚呆了
為什么偏偏看中了不起眼的煎餅?這是兩個人深思熟慮后的選擇。商量的時候呂日陽說:“不管是白領還是普通市民都非常喜歡煎餅,可是大多是街頭巷尾的小吃車在售賣,存在的問題是衛生得不到保障,而且口感良莠不齊……”聽到這里,鄭淞文馬上說:“這是個空白點。我們開的店要解決這兩大問題,既要衛生,又要標準化操作,像肯德基、麥當勞一樣做成標準化的連鎖餐廳。”
東北小伙痛快人,說干就干。2014年1月,兩人在沈陽大東區租了一間60平方米的門市房,開始裝修。與此同時他們開始做市場調查,請傳單派送員到附近的寫字樓發傳單。傳單發出去后,兩天內一份訂單也沒有換回來。他們有點兒發蒙,不知道是周邊人群對煎餅不認同還是自己的定位出了問題。于是,兩個人親自上陣,帶上一箱子傳單從附近寫字樓的頂樓開始一層一層地往下跑,給每個公司送傳單。一天下來,他們付出了點兒代價:腿酸了一個星期,可是,客戶的反饋紛至沓來……
接下來,呂日陽和鄭淞文為自己的產品取了名字,叫“唐太中”,聲音有點兒像皇帝李世民,聽起來牛,但實際上僅僅是一張薄薄的小煎餅。“唐太中”煎餅分兩種,一種是傳統煎餅,他們特意和天津師傅學的,非常地道的老味道,適合中老年或者喜歡傳統風味的客戶群;另一種是新式煎餅,里邊有芝士、培根、雞柳、生菜、沙拉醬、海鮮……符合年輕人的口感。兩個人非常注重食材的選擇與搭配,對口感的追求近乎極致,既要保留傳統煎餅的美味又要兼顧現代營養學的健康理念,為了一種口味的煎餅,配比要反復嘗試上千次。
10月12日,他們的店正式營業,“唐太中”煎餅的大牌子高高掛了出去。原定那天8點開門,他們前一天晚上又是通知粉絲又是在平臺上發布直播消息,忙到很晚,結果第二天7點才出門。兩人快到店門口時,看到店門口黑壓壓一片圍了一堆人。鄭淞文心里一驚,說:“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別耽誤開業呀。”兩人跑過去一看,都是等著來吃煎餅的。站在最前邊的幾名“忠粉”對他們說:“早上不到6點我們就排在門口了,為的是VIP會員卡前10的號碼。我們相信‘東北貓’有百萬粉絲,‘唐太中’以后也一定會有成千上萬的會員。提前來排隊,就為了拿到個元老級的數字,將來和其他人吹牛。”那天原本計劃營業到下午5點半,沒想到下午3點多煎餅就都賣完了。這一天,來買煎餅的大約有1000多人。
10月成了他們的紅火月,營業額達到12萬元。
并駕齊驅
鄭淞文和呂日陽在大學時學的是播音主持專業。由于他們的東北方言口音太重,直到大三的時候仍然是同學們嘲笑的對象。笑著笑著,兩個倔小伙急了,他們決定就用東北話向全國、全世界的人介紹東北文化。
2012年春天,他們開創了“東北貓”視頻,處女作是《東北貓之你瞅啥》,作品中,一只操著東北口音的卡通貓用調侃的語氣解釋“你瞅啥”的含義,風趣地教大家怎么回答才能“不挨揍”。他們把制作好的《東北貓之你瞅啥》放到網上,很多人開始看這個視頻,一邊看一邊樂,點擊量飛速上升。兩人趁熱打鐵又推出了多個原創視頻,很快,“東北貓”的粉絲量突破50萬,被轉播了1000多萬次。“東北貓”火了。那個時候,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東北貓”視頻竟為他們后來的煎餅事業做了預熱。
煎餅店開張后,小哥倆將互聯網思維引進傳統餐飲業。他們在世界各地設立了美食偵探,覆蓋主要國家和地區,這些人有的是他們倆在海外的同學、親人、朋友,有的是經過報名篩選的粉絲。他們的菜單每隔一段時間就更換,每當更換菜單時都會在平臺上投票,由數十萬好友決定上架哪個新品,票數最多的由他們與美食偵探聯絡引進。傳統餐廳是有什么顧客吃什么,“唐太中”是顧客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有個粉絲團不相信“唐太中”會如此神奇,他們在網上對平臺上澳洲的龍蝦、北海道的三文魚、泰國的菠蘿飯、意大利的臘肉、摩洛哥的燉菜進行投票。按照“東北貓”吆喝的承諾,一周后,他們走進店里,果然在餐桌上看到了這些美味。
“唐太中”在顧客允許的情況下建立會員數據庫,顧客的購買行為會被存檔分析,以便優化服務,提供便捷。有位王小姐一個月內連續三次進店都坐在左邊靠窗的位置,她第四次光臨時,服務員就把餐盤端到她習慣坐的那個位置上。網站還有外送地址的記錄,顧客只要成功訂餐一次,數據庫便自動記錄匹配聯系人和地址,下次可以享受快捷訂餐,微信或者打電話說:“要一份×××,地址不變。”就可以完成訂餐。
“東北貓”常常召開“唐太中”煎餅茶話會,讓熱愛生活的人相聚到一起,小劇場、觀影團、化裝舞會、快閃……各種有趣的活動,以“唐太中”為中心形成社交網絡,為大家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快樂。
趣事
為了做出真正的好煎餅,讓顧客見到煎餅就想買就想吃,小哥倆常常上街“偵察”沈陽城每一家煎餅店的優點和特色。有一次,在一家美食廣場里,他們發現一位大娘能把煎餅烙得非常非常薄,又非常非常好吃。他們決定拜師學藝。第一次找大娘的時候,大娘教了他們幾句客流量就上來了,他們只好告辭。當時大娘答應人少的時候教他們。第二次去,大娘的態度突然冷淡了。他們猜了半天也沒猜出來原因,于是就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聊著聊著才知道這不是上次見到的那位大娘,他們認錯人了。下午他們又跑了過去。大娘倒是第一次見到的那位大娘,但是大娘不敢說話了。原來上午認錯的那個人是她的組長,批評大娘泄露了商業秘密。大娘有顧慮了。兩個人想了想,決定在大娘下班的路上等候。第一天撲空了。第二天倒是見到了,可是大娘說要接外孫子放學,匆匆走了。第三天,他們有事遲到,險些錯過大娘下班,緊趕慢趕地趕過去,總算在半路上截到大娘。軟磨硬泡,大娘得知他們創業的艱難,心疼他們了,將自己的技術和盤托出。
有一天,上午9點左右訂餐電話響了,有人要訂103份煎餅,中午11點半送到附近的一所學校。他們從來沒有接到過百份的預定,心里沒底。鎮定下來后他們估算了一下自己的“生產力”,兩口煎餅鍋,正常情況下兩分鐘烙一張的速度應該沒有問題。 確定了“生產力”后就要確定訂單的真實性了,他們有點兒擔心是惡作劇,因為再打電話確認時對方竟然關機。兩人心里非常忐忑,聽接電話的人描述對方應該是一名學生,有可能上課期間不允許接電話,所以關機了,但等到下課時間再打電話確認已經不可能了,時間來不及,需要馬上做決定。經過七嘴八舌的討論,結論是:“‘唐太中’不能辜負每一位信任自己的顧客,既然答應了,即使是惡作劇也認了。不能因為懷疑讓學生餓肚子。”兩口煎餅鍋馬不停蹄地開動起來。11點10分煎餅全部做完,三輛自行車一起“護送”煎餅抵達目的地。事實證明他們的決定是對的,當天那所學校停水食堂沒有午飯,幾個班級的學生一起訂的“唐太中”煎餅。
他們店的附近有一家幼兒園。有一天,一位年輕的媽媽抱著哭泣的寶寶進店用餐。小寶寶特別喜歡他們店里擺設的貓咪玩偶,服務員拿了一個給他玩,寶寶破涕為笑。年輕的媽媽說:“今天是寶寶第一天上幼兒園,他不適應,所以才哭鬧。”鄭淞文對寶寶說:“這個小貓咪送給你了,你明天再來玩。”此后,接連幾天那位媽媽都帶著小寶寶來吃煎餅。一天那位媽媽說:“我家寶寶現在只要一說來吃煎餅玩‘東北貓’,就開心地要來上學。”小寶寶成了“唐太中”最小的會員。
兩個小伙子很辛苦。呂日陽一邊翻著煎餅一邊講述理想:“我們要讓互聯網思維和傳統餐飲更深入融合。未來的計劃是把‘唐太中’開遍全國。”鄭淞文聽了這句話嘻嘻一笑,忙里偷閑地騰出右手做了個自信的“V”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