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姜志燕 攝影 /于飛
致力于太陽能事業的“陽光麗人”羅多
撰文/姜志燕 攝影 /于飛
LUODUO TAIYANGNENG YANGGUANGLIREN
總有一些女子,不以纖弱為壁障,不以婀娜為依恃,身披智慧和能力織就的戰袍,手執淡定和清明做成的魔杖,從容邁過艱難和考驗,以藐視的姿態擊退庸常和非議,舞動雙翼,向前、向高遠處快樂地飛翔,一路撒落令人驚艷的光彩——

三月的珠海,空氣中浸潤著半濃半淡的柔和與潤澤,綻放出舒適與安然的氛圍,綠色與藍色依然是其主色調。香爐灣畔,美麗的漁女塑像擎起璀璨明珠,見證著潮起潮落與歲月悠長。香洲區金珠路旁,同樣美麗的女子,正日夜籌劃,建設一座超過兩萬平方米的超大、低能耗綠色建筑,為珠海的綠色冠冕加珠——她是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羅多。
張學良說,一個人一生做成一件大事,足矣。對于羅多來說,名為green yes的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二期超低能耗示范項目(英文名為green yes)雖不是要窮盡一生之力的大事,但確是她近幾年要完成的大事。
對這件大事,羅多可謂煞費苦心。三八婦女節前夕,羅多作為珠海市杰出女性對各家媒體強調的一句話是:“要讓green yes成為華南地區乃至全球同氣候帶地區最大、最節能的建筑,沒有之一。”面對這樣的宣言、這樣年輕的女子,不少記者都有些狐疑,這“表白”不科學吧!
在國人的觀念中,沒做成的事情不能說得太滿。這個道理羅多不是不知道,但她選擇了讓公眾監督自己,目的在于:給自己和團隊最大壓力,做到最好。對羅多“拼命”的架勢,周圍人倒是表現得非常淡定。在綜合評估、保持理智的前提下向前沖,這是羅多的行事風格。所以,這番“告白”屬于羅多的正常發揮,而非激情演講。

羅多負責的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二期超低能耗示范項目(英文名為green yes)

羅多是可以上雜志封面的那種美麗女子,顧盼靈動,眉目宛然,言笑晏晏。
很多人問,如此重要的一個項目,為何讓一個三十出頭的年輕女子擔綱?
試著梳理羅多的個人發展軌跡,得出的結論是——羅多,是一個絢麗的話題。
羅多是可以上雜志封面的那種美麗女子,顧盼靈動,眉目宛然,言笑晏晏。但了解羅多的人,特別是競爭對手,會有點抽搐地告訴你:“如果只把羅多當美女看,你就錯了!羅多可是一個狠角色,絕對不是靠‘擦鞋’上來的 ”。
是的,羅多是“給一點陽光就燦爛”、有沒有條件都要出成果的“狠角色”。
在多次競標中,她以翔實的圖文、周密的邏輯、富于感染力的講述擊敗了多個競爭對手,贏得項目;在多次論壇上,她講完后,前后演講人相形失色,頗有選錯會場之憾。
翻開羅多的履歷表,也許會更好地了解 “狠角色”的含義:21歲進入興業太陽能公司,25歲成為項目主任設計師,26歲被提拔為該公司設計所所長,29歲成為這家上市企業的技術總工,31歲被聘任為興業太陽能集團研究院副院長;參與多項大型工程,主持了多項國內外尖端課題,參編了多項國家及行業標準,兼任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建筑節能企業聯盟主席、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鋁門窗幕墻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幕墻工程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國光電建筑應用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太陽能建筑專業委員會顧問專家、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大學碩士生導師、長春建筑大學特聘教授……一般來說,4年~5年的技術積累是工程人員所必須的,而在走完了一般工程師都要走過的技術積累之路后,羅多便脫穎而出,開始了 “坐火箭”般的升遷歷程。
但羅多每一次升級都有一個前提——非她莫屬。
在興業太陽能董事長劉紅維看來,由羅多負責green yes項目再合適不過。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的專家曾這樣評價羅多:她是行業中為數不多、極其優秀、有專業能力的女性專家,專業領域知識很廣。而green yes項目應用了數百項技術,其中,集成了遮陽通風技術、計算機云技術、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智能建筑微能網技術等14項高新技術、5大課題,羅多恰恰在大多領域都有所涉獵。

羅多還擔任了很多社會職務: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建筑節能企業聯盟主席、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鋁門窗幕墻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幕墻工程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國光電建筑應用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太陽能建筑專業委員會顧問專家、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大學碩士生導師、長春建筑大學特聘教授。
從21歲至今,羅多的成長故事精彩而勵志,大致可以用一年一升職、兩年一進步、三年大跨越,連升三級來概括。
2003年,羅多因為“特別能戰斗”,作為“設計師中的戰斗機”參加了“硬骨頭工程”——秀水街大廈二期改造項目。由于日程緊,設計量巨大,羅多與其他工作人員每天要加班到凌晨三四點,而其他人員可以休息到第二天中午,但羅多作為主創人員,第二天8點必須爬起來開會。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經過連續20多天的煎熬,羅多感覺體力透支到了極限。“最后,身體非常僵硬,洗澡水沖在身上都疼得受不了。一次小聚后,我忽然出現了胃出血癥狀。被送到醫院后,居然非常開心,覺得自己終于解脫了,不用繼續再加班了。”但當項目負責人帶著鮮花來到她的病床前,很誠懇地表示需要她堅持下去時,責任感、使命感成了她繼續下去的動力。于是,她咬咬牙,從醫院出來后又去加班了……最后,羅多保質如期地完成了該項目。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2004年,羅多跟隨企業負責人和時任總工參加北京昆侖公寓項目投標。當時是總工負責講標,羅多協助。沒想到,現場討論很激烈。而這位總工年齡比較大,反應有點遲鈍,加上對圖樣不熟悉,顯得非常笨拙。因為全部圖樣是羅多畫的,她便主動上前幫忙翻圖樣、解釋。于是,企業負責人當場決定,讓羅多代替那位總工講標。“就這樣,上演了一場大逆轉,我從拎包的變成了主講人。”由于準備充分,現場把控力和反應力非常好,羅多以堪稱完美的表現贏得了甲方的信任,平息了爭論,讓企業順利獲得了該項目,她自己也成為了該項目的主任設計師。該項目建設期持續了兩年,羅多負責設計、銷售、管理等工作,個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通過北京秀水項目和昆侖公寓項目,公司領導意識到,羅多身上蘊藏著巨大能量,是那種可以提升團隊整體作戰能力的“超級戰斗機”。于是,2006年,26歲的羅多被聘任為設計所所長,統領7位副總工、200多名技術人員。
2007年,羅多順利通過注冊結構師考試,成為珠海市當年唯一通過該考試的女性。2008年,她剛滿高工評審的最少工作年限,即通過評審成為建筑行業最年輕的高級工程師。
2007年,興業太陽能公司籌備上市,證監會要求較高,需要一位過硬的技術總監。“當時的總工熊總推薦我,可我覺得自己太年輕了,就拒絕了。”公司也招聘了很多人員,希望找到一位合格的總工,可惜都失敗了,要么是對方無法融入興業文化,要么是不能勝任工作。”相比之下,羅多的硬件和軟件都達標:較早考取了結構師資格證,是高級工程師,在很多核心期刊上發表過比較有影響力的論文,做了很多項目……足夠“撐門面”。2008年春節第一天上班,羅多被任命為興業太陽能公司總工程師。劉紅維說:“從資歷和各方面綜合看,羅多都是最強的。”那一年,羅多29歲。
2009年,上市以后的興業太陽能集團基于形勢需要,成立了研究院。經過一年的運作,研究院研究領域幾乎涵蓋了所有工科專業:材料、自動化、機械、結構、環境、建筑等,需要一位知識基礎寬泛并且有管理經驗的領導。在所有人選中進行衡量后,羅多又脫穎而出了。于是,羅多被任命為興業太陽能公司研究副院長。那一年,羅多31歲。
雖然年輕而且連升三級,但羅多很受敬服。團隊上下非常認可羅多的技術水平,加上其為人平和,她在團隊內非常“受寵”,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
似乎,只能以“完美”來形容羅多了。

羅多在光伏建筑一體化、光熱建筑一體化、智能建筑微能網、綠色建筑等領域都有較深的學術造詣。
這是羅多的關于green yes的手記
“green yes是一個非常好的合作平臺,我們可以與美國頂級專家切磋技術。”
“美方專家對我們的設計非常滿意。但我和我的團隊成員壓力非常大,如何才能實現紙上藍圖,甚至做到更好?”
“因為不斷整合先進技術,工期有所拖延,造價也在上升……好在頭兒很支持我們。”
“green yes的附屬建筑已經建好了,主題建筑也開始打樁了……green yes是我的另一個孩子。”
從2013年立項以來,羅多殫精竭慮,未嘗一日不思量。比較、選擇、傾聽、切磋,在內部成員之間,在中美專家雙方之間,進行了無數次磨合,歷經7個月,終于做出了整體設計圖。
珠海是“東南形勝”之地,毗鄰香港、澳門,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更為海峽兩岸往來打通了障礙。隨著未來兩岸三地共建經濟圈,輸出和引入技術都將變得簡捷。green yes亦是珠海一座綠色的新地標,將肩負展示內地建筑節能技術的重任。
從珠海海岸驅車朝西南方向行進,約40分鐘抵達香洲區金鼎鎮科技創新海岸金珠路工業園區。在金珠路附近,有一座藍白相間、精致玲瓏的三層建筑在兩個月內悄然建成,而旁邊的打樁機還在熱火朝天地工作。略有建筑常識的人一看就知道,更大規模的主體建筑正在開工。是的,2015年,這里將聳立起一座總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超低能耗綠色建筑——green yes。
羅多很喜歡在晚風中瞭望green yes,雖然它還只是一片地基。在羅多眼中,那片地基早就幻化成一幢讓人神爽目清的雙葉形現代建筑,深邃的倩影勾勒出獨特韻律,恰如其分地詮釋了夏熱冬暖地區真正的建筑美學和建筑物理學。建筑周圍樹木蔥蘢,是可以聞得到的草木清香,清澈的空氣絲絲流過,明媚的陽光照耀左右,藍天白云作為背景……
green yes原本是羅多帶領興業太陽能集團研究院員工自行設計的綠色建筑——珠海興業新能源產業園二期研發樓。在設計中應用了很多國際領先的綠色建筑技術和自行研發的先進科技成果。設計結束后,經過測算,建筑運行能耗低于一般能耗三分之二左右。羅多和研發團隊人員產生了一個想法:把這棟建筑做成可以推廣的技術模板,推廣至同氣候帶更多城市,讓更多人住進舒適節能的綠色建筑。結果,一番申請下來,毫無懸念,該項目申請為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二期超低能耗示范項目,住建部、科技部立項項目,獲取中美兩國最高的綠建運營雙認證標識。
目前,雖未建成,但green yes已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green yes設計效果圖

智能建筑微能網技術實踐地——珠海市東澳島南村地面電站
在不少人的觀念中,綠色建筑和智能建筑是用錢“砸”出來的。羅多希望可以通過green yes改變這種錯誤觀念。
“green yes研發團隊整合了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麻省理工大學、中國同濟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建筑大學等中美各大高校研究機構的科研團隊,各相關領域的尖端人才,是中美研究員平等合作的良好平臺。”羅多說。
讓羅多欣慰的是,目前美方專家對設計方案給予了較高評價。美方企業聯盟主席評價說,你們想得太好了,太周到了,非常科學。
green yes是一座非常“聰明”和“善解人意”的建筑。
green yes將計算機云系統的供電系統與智能微電網完美地結合,讓一級負載的計算機云系統的UPS永不斷電,系統更加安全可靠。利用數據集中的特點,會議室可以在夜晚變為加班區。即將1000臺電腦的數據都儲存在數據中心,使用一臺公用主機。這樣做的好處是:所有加班的人都可以到公共會議室加班,使用會議室的空調多聯機系統。這樣,空調設備電費和計算機設備電費都大大節省了,避免了無序加班和能源浪費,也避免了數據丟失。
在遮陽結構上方鋪設了興業自主研發生產的太陽能電池組件,使整個結構在減少建筑得熱的同時為大樓提供了清潔的電力。該系統為建筑提供自遮陽系數為0.7的遮陽條件和功率130.37千瓦的太陽能發電。此外,為了防止太陽能發電給建筑帶來額外熱負荷,興業在太陽能電池組件上、下分別設置了穿孔鋁板作為電池背板通風通道的進出風口,并在上側穿孔鋁板下側設置通風調節推拉裝置。夏季,推拉裝置推向室內,通過背后通風,將組件工作產生的熱量通過熱壓散發至室外,以提高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并防止熱量傳入到室內;冬季,推拉裝置推至室外,光伏板加熱的空氣被排向室內,在發電的同時,為室內提供免費采暖和一定的新風量。春秋過渡季節以及夜晚,這個位于建筑每一層層間的垂直風道可以讓建筑自然通風、自由呼吸,即便室外風雨交加、飛沙走石。美國麻省理工、中國同濟大學的專家將協助興業研究院完成該系統最佳運行策略的方案研究。如此,這個集遮陽、通風、光伏發電、散熱于一體的光伏建筑一體化系統將成為能連通自然的呼吸表皮。
此外,green yes擁有一顆強大的“大腦”——建筑能源管理系統,即利用先進的通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將建筑能源系統運行、室內外環境、樓宇自動化等集成到一個監控平臺,形成智能建筑的最新理念:建筑智能微能網。微能網在數據采集的基礎上進行節能診斷分析并實施系統優化控制,可視化管理能源的使用過程,成為現代化的建筑能源智能管家。
建筑集成以后能否充分發揮各項技術各個設備的能量離不開至始而終的管理和控制。green yes引入美國綠色建筑“調適”的概念,邀請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做調適顧問,組建由興業研究院、同濟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建筑大學組成的調適團隊,從建筑設計、施工、調試、運行全階段,從建筑、結構、給排水、暖通、室內外各專業對建筑進行調適(CX),確保建筑運行后能夠達到設計目標。

羅多關于綠色建筑的觀念是:既經濟又舒適,被動優先、主動優化,利用自然的光、熱、風讓居住者感到舒適。
“如果green yes能夠作為模板推廣開來,能為節約能源、減少霧霾作一點貢獻,我們的努力就是有價值的!”羅多對green yes寄予厚望。
“如果green yes能夠作為模板推廣開來,能為節約能源、減少霧霾作一點貢獻,我們的努力就是有價值的!”羅多對green yes寄予厚望。
其實,羅多也有很多“不足為外人道也”的苦衷。
比如,協調之難。這個項目的“婆婆”很多,十幾所國內外大學、顧問公司、總設計師都對方案提出意見,如果不采取意見,必須給出充分的理由。作為設計方,他們需要不斷判斷、協調、吸收。讓羅多自豪的是,設計團隊將各種技術選優后取得了最協調的效果。
再比如,平衡之難。如何在采用先進技術、先進材料和降低成本間保持平衡,這是一項技術活!即使是有十幾年“省錢”經驗的羅多也常常為尋找這種平衡點而糾結不已。為此,羅多帶領研發團隊,向老祖宗取經,學習中國古代的建筑知識。green yes結合夏季迎風、冬季背風的原理,利用自然通風、垂直通風換氣、吊扇、室內水幕等各種接近零耗能的措施技術,在一樓大廳打造了一個全年無空調的舒適大開間。
正如住建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司長韓愛興所說,綠色建筑不是技術堆砌,而應是被動優先、主動優化,利用自然的光、熱、風讓居住者感到舒適。所幸,“榨干”每個研發人員的創意后,終于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根據測算,green yes每年每平方米將耗電52千瓦時(珠海市辦公建筑平均每年每平方米耗電100千瓦時~150千瓦時)。
“雖然方案已經完成了,如果還有專家、顧問提出更好的意見,我們隨時都會改,要將這個平臺做成一個無限包容和接納的平臺。做好的目的是將來能大規模推廣,但前提是這座超低能耗建筑的性價比要高,如果每項技術造價均攤到平米中,節能貢獻和增量成本的比例達不到標準,就會放棄。”羅多表示。
羅多的期望是,但愿我們的子孫再次翻開我們所創作的作品時,天依然藍,草依然綠,愿包容的生活方式真正為人類所接受,愿人類和他們生活的建筑在綠色中實現了真正的歐羅波斯永生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