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育超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放療科 528000
腦轉移瘤是顱內常見的惡性腫瘤,多原發于肺癌、乳腺癌[1]。腦轉移瘤一旦出現,多提示預后不良。目前腦轉移瘤的治療目的主要是減輕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期。然而,有關腦轉移瘤的治療方案目前仍存在較大差異[2]。本研究在我院60例腦轉移瘤患者中采用替莫唑胺聯合放療,并與單純放療進行比較,以供臨床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放療科住院的腦轉移瘤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45~78歲。所有腦轉移瘤患者的原發腫瘤均為肺癌(腺癌35例,鱗癌15例,小細胞肺癌10例)。排除標準:合并嚴重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治療期間因不良反應過于嚴重而終止治療的患者;無法進行影像隨訪的患者;進行腦轉移瘤手術者。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組與治療方法: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60例患者分為兩組,每組30例:單純放療組(A組);替莫唑胺聯合放療組(B組)。治療后每3個月回院復查1次,隨訪1年。(1)A組:采用單純放療方案。具體方法為:先進行全腦常規放療(WBRT),2Gy/次,1次/d,每周放療4d,共放療4周,總量為40Gy;全腦化療后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RT)局部病灶加量至50~56Gy。(2)B組:采用在進行放療(同A組)的基礎上,聯合口服替莫唑胺(江蘇天士力帝益藥業有限公司,批號20110722)進行化療。具體化療方案為:放療前3d開始口服替莫唑胺,100mg/次,1次/d,5d/周,連服4周。放療結束后繼續服用2周。
1.2.2 觀察指標:療效評價,治療前后1年均進行頭顱MR檢查。治療后1年采用WHO實體瘤評定標準評價療效[3]:(1)完全緩解(CR):腫瘤完全消失,至少維持4周以上且無新病灶出現;(2)部分緩解(PR):腫瘤消退超過50%以上,至少維持4周且無新病灶出現;(3)穩定(SD):腫瘤消退不足50%,或者增大不足25%;(4)進展(PD):腫瘤體積增大超過25%或出現新病灶。根據該評定標準計算:治療有效率(RR)=(CR+PR)/總例數×100%;疾病控制率(DCR)=(CR+PR+SD)/點例數×100%。比較兩組不良反應(頭痛、惡心、嘔吐、骨髓抑制、肝功能損害、腎功能損害等)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對各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均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兩組患者年齡、體重、身高、性別比以及原發腫瘤(肺癌)病理類型的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B組治療后完全緩解率、治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比A組明顯改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B組治療后1年內死亡病例也比A組明顯減少(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3 兩組治療治療期間不良比較 B組治療期間(4周)惡心嘔吐、骨髓抑制的發生率均比A組明顯增高(P<0.05),但經對癥處理后均改善;兩組在頭痛、肝功能損害和腎功能損害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比較
大腦是肺癌、乳腺癌等常見惡性腫瘤轉移的好發部位之一。研究證實,約15%~20%的惡性腫瘤可發生腦轉移[4]。而且一旦出現腦轉移瘤,常提示該腫瘤已經進入了晚期,預后極差。目前研究認為[2],當腦轉移瘤出現后,如不進行特殊治療,中位生存期僅為1個月。然而,由于目前臨床多數化療藥物很難透過血腦屏障,因此腦轉移瘤多采用全腦放射治療(WBRT)。令人遺憾的是,受限于正常腦組織耐受劑量的原因,WBRT常常難以徹底殺滅腫瘤細胞,這從某一種程度上影響了WBRT的療效。
近年來,隨著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RT)的普遍應用,腦轉移瘤的局部照射劑量得到適當的提高。David WA研究發現[5],WBRT結合SRT比單純應用WBRT,可顯著延長單發腦轉移瘤患者的生存期,且可使1~3個腦轉移瘤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然而,盡管WBRT結合SRT提高了腦轉移瘤的臨床療效,但總的治療效果仍差強人意。文獻報道[6],WBRT結合SRT治療后仍有接近50%的腦轉移瘤患者死于顱內腫瘤的進展。因此,尋找一種針對腦轉移瘤的更有效的治療方法,越來越受到臨床醫生的關注。
同步放化療是近年來臨床醫生所關注的熱點。Qin研究證實[7],腦部放療后血腦屏障通透性可由原來的22.1%升高到74.7%,這提示腦部放療可明顯開放血腦屏障,增加化療藥物在血腦屏障的通透率,這項研究對腦轉移瘤的同步放化療意義重大。替莫唑胺是一種新型的小分子、脂溶性口服烷化劑,能較好透過血腦屏障,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血藥濃度高。筆者的研究結果顯示,應用替莫唑胺聯合放療后,完全緩解率、治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比單純放療組明顯改善,而且1年后死亡率也較單純放療組明顯降低。這些結果提示,放療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可明顯提高腦轉移瘤的臨床療效,降低了局部復發率,本文結果與Antonadou基本一致[8]。
替莫唑胺的不良反應主要是骨髓抑制,但發生率較低。在本研究中,筆者觀察到替莫唑胺聯合放療后惡心嘔吐、骨髓抑制的發生率均比單純放療組明顯增加,但經對癥處理后均好轉。這說明,放療聯合替莫唑胺的不良反應可以耐受,安全性仍較好。
總之,應用替莫唑胺聯合放療在腦轉移瘤中有良好臨床療效,不良反應可耐受,值得臨床推廣。
[1]王蒙,呂喜英.腦轉移瘤的診治進展〔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3,30(4):326-329.
[2]楊輝,呂勝青.顱內轉移瘤最新治療進展和策〔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0,10(5):524-527.
[3]高紹英,安永恒.肺癌腦轉移同期放化療機制及相關研究〔J〕.國際腫瘤血雜志,2009,36(2):139-141.
[4]韋燕,趙善琳,黃店.替莫唑胺聯合放療治療肺癌、乳腺癌腦轉移臨床觀察〔J〕.中國藥師,2013,16(10):1559-1560.
[5]David WA,Charles BS,Paul WS,et al.Whole brain radiation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stereotactic mdiosufgery boost for patients with one to three brain metastases:phaseⅢ results of the RTOG 9508randomised trial〔J〕.Lancet,2004,363:1665-1672.
[6]陳秀軍,肖建平,李祥攀,等.立體定向放療與全腦放療在多發腦轉移瘤治療中的作用分析〔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2,21(1):1-5.
[7]Qin DX,Zheng R,Tang J,et al.Influence of radiation on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nd optimum time of chemotherap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0,19(6):1507-1510.
[8]Antonadou D,Paraskevaidis M,Sarris G,et al.PhaseⅡ randomized trial of temozolomide and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J〕.J Clin Oncol,2002,20(17):3644-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