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娜娜 賀新愛 呂晶晶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內科一區 454000
食管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尤其是沿太行山脈地區,是全球食管癌的高發區[1]。化療是晚期食管癌的常用治療方法之一,但往往不良反應較大,患者耐受性較差。為了減輕化療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筆者采用養正消積膠囊聯合化療治療,臨床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56例,經食管鋇餐檢查、經胃鏡檢查取組織病理明確診斷為食管癌。所有患者均存在遠處淋巴結轉移或經胸部、腹部CT證實存在遠處臟器轉移。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齡43~71歲,平均年齡(55.3±8.79)歲,鱗癌26例,腺癌2例;治療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齡40~70歲,平均年齡(54.7±8.13)歲,鱗癌26例,腺癌1例,腺鱗癌1例。全部病例均為初治病例,全部患者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心電圖正常,KPS評分≥60分,預計生存期≥3個月,有可測量病灶。兩組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多西他賽+順鉑方案化療:多西他賽75mg/m2靜脈滴注2h,d1;順鉑25mg/m2靜脈滴注d1~3;21d為1周期。治療組于化療當天開始口服養正消積膠囊(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4粒/次(1.56g),3次/d,連服2個周期。兩組化療前1d均常規口服地塞米松片8mg,2次/d,連服3d,預防過敏及水鈉潴留;化療后如出現Ⅱ度以上的白細胞減少癥,給予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進行支持治療。所有病例均治療2周期后,復查食管鋇餐片及CT評價療效。
1.3 療效評定標準 按實體瘤近期療效評價標準(RECIST)[2],對比治療前、后食管鋇餐片及CT結果,分為完全緩解(CR):全部病灶消失,至少維持4周;部分緩解(PR):病灶最大徑總和縮小至少30%,至少維持4周;進展(PD):病灶最大徑總和增加超過20%,或出現新病灶;穩定(SD):介于PR和PD之間。以CR+PR計算總有效率(RR)。生活質量按KPS評分標準,治療后KPS增加>10分者為提高,減少>10分者為降低,介于兩者之間為穩定。
1.4 毒副反應 按照WHO評價標準,分為0~Ⅳ度,主要觀察血常規、肝腎功能及胃腸道反應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近期療效 所有患者在完成2個周期化療后均可評價療效。對照組和治療組的 RR分別為64.3%(18/28)和67.9%(19/2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430,P>0.05)。詳見表1。

表1 近期療效〔n(%)〕
2.2 毒副反應 兩組主要毒副反應均為骨髓抑制、脫發及胃腸道反應等。對照組患者在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惡心嘔吐、腹瀉方面發生率明顯高于治療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脫發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生活質量(KPS評分) 對照組治療后生活質量提高率為32.1%(9/28),穩定率為35.7%(10/28);治療組提高率為57.1%(16/28),穩定率為39.3%(11/28)。治療組生活質量較對照組有顯著提高(χ2=5.172,P<0.05)。

表2 Ⅱ度以上毒副反應〔n(%)〕
晚期食管癌的治療以全身化療為主,治療的主要目的就是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但是化療在廣泛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對正常細胞有很大的殺傷力,給患者帶來諸多的不良反應,使得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難以耐受化療甚至中斷治療,最終影響了治療效果。因此越來越多的醫生和患者開始關注如何在不影響療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輕毒副反應。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中醫治療可以輔助西醫治療提高療效,治療或減輕西醫治療產生的毒副作用,減輕患者痛苦。
養正消積膠囊是以絡病理論為指導,本著扶正祛邪、改善證候的原則,圍繞絡息成積的主要病機變化,將扶助正氣、散結通絡、解毒抗癌三者有機結合,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合理組方。諸藥合用,共奏扶助正氣、散結通絡、健脾益腎、解毒抗癌之功效[3]。臨床上用于惡性腫瘤放化療期間的輔助治療,增效減毒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減輕消化道反應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本文的兩組患者中,治療組在化療的同時輔以養正消積膠囊治療,并未影響化療的療效,而在減輕化療毒副反應方面,尤其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有效地減輕了患者痛苦,提高了生活質量,從而能很好地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綜上所述,化療聯合養正消積膠囊治療晚期食管癌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同時本觀察初步顯示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勢,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晚期食管癌是一個行之有效卻不增加毒性的治療方案。
[1]孫燕,石元凱.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466.
[2]Therasse P,Arbuck SG,Eisenhauer EA,et al.New guidelines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solid tumors.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f the United States,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f Canada〔J〕.J Natl Cancer Inst,2000,92:205-216.
[3]張水艷,谷春華,高學東,等.養正消積膠囊輔助介入化療治療原發性肝癌的隨機雙盲多中心臨床研究〔J〕.疑難病雜志,2009,8(8):46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