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貫芬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人民醫院婦科 528000
絕經后子宮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是絕經1年后出現的子宮出血[1],病因復雜,是老年婦女的常見癥狀之一。常采用超聲檢查和診斷性刮宮以明確病因,但是漏診率較高,診斷率較低。隨著我院內窺鏡治療婦科疾病技術的日漸成熟,本組采用宮腔鏡檢查診斷絕經后子宮出血患者,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92例絕經后陰道出血患者,病理診斷均符合國際婦科病理協會(FIGO)分類標準,宮腔鏡診斷符合《婦科內鏡學》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均為明確診斷而自愿參加本次實驗,經婦科檢查排除陰道、外陰、宮頸因素等導致的出血,近期無激素治療史。年齡48~74歲,平均年齡(57.8±4.6)歲,絕經年齡44~54歲,平均年齡(48.8±3.2),絕經時間2~21年,平均(8.9±6.1)年,病程2個月~6年,平均(2.1±0.8)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均給予常規婦科檢查,排除生殖道急性炎性反應,并給予心電圖、肝腎功能等輔助檢查,詢問患者病史和用藥史。所有患者均行陰道超聲、宮腔鏡檢查及病理活檢檢查。取膀胱截石位,采用EMP-1100B型超聲診斷儀、陰道探頭為5~7.5MHz進行陰道超聲檢查;采用國產彎管宮腔鏡進行宮腔鏡檢查,5%的葡萄糖作為膨宮介質,壓力為13~20kPa,常規外陰、陰道、宮頸消毒,宮腔鏡緩慢置入,按照順序檢查宮頸管、前后壁、側壁、宮底、宮角、輸卵管開口,觀察宮腔形態。根據鏡下所見對異常部位進行定位活檢、診刮、切除,刮出物和切除物送病理檢查。兩次檢查間隔時間不超過1d。
1.3 觀察內容 以病理檢查結果為診斷標準,記錄陰道超聲和宮腔鏡的檢查結果,比較兩者確診率。其中子宮內膜非特異性病變包括正常子宮內膜、子宮內膜炎、萎縮性子宮內膜。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病理診斷,宮腔鏡檢查準確率從高到低依次是子宮內膜非特異性病變、子宮內膜增生、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癌,均高于陰道超聲檢查。宮腔鏡檢查在子宮內膜非特異性病變、子宮內膜增生準確率明顯高于陰道超聲檢查,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541,P=0.018;χ2=7.251,P=0.007),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癌兩組比無明顯差異(χ2=0.960,P=0.327;χ2=0.731,P=0.392;χ2=0.266,P=0.605);宮腔鏡檢查總體準確率為94.6%,明顯高于陰道超聲檢查,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4.377,P=0.0001)。詳見表1。

表1 經陰道超聲和宮腔鏡檢查在不同疾病診斷中的比較〔n(%)〕
絕經后子宮出血(PMB)是老年婦女的常見癥狀[3],近幾年由于婦女壽命的延長、激素治療、某些藥物如三苯氧胺的應用等原因,絕經后子宮出血的發生率逐漸增高。絕經后陰道出血一直被認為是生殖器惡性腫瘤的危險信號,隨著醫療技術進展和診斷技術的提高,惡性腫瘤比例逐漸下降,生殖器良性疾病成為引發絕經后陰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宮內膜癌在惡性腫瘤導致絕經后子宮出血中居于首位。本文顯示,非器質性因素和良性病變導致絕經后子宮出血占89.1%(82/92),與文獻報道一致。由于絕經后卵巢功能下降至停止,絕經數年內患者體內卵泡刺激素水平較高,其上升幅度高于黃體生成素,從而導致萎縮的卵巢受刺激后卵巢皮質中間質細胞增生,雌激素和雄激素分泌增多,而雄激素在外周組織中轉化為雌激素;此外,絕經后婦女的腎上腺可以分泌雄烯二酮,轉化為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4],導致子宮內膜發生增生期改變和不同程度增生性病變,激素波動時會引起出血。絕經后子宮內膜也可能發生排卵而出現分泌期改變,隨著年齡增大、絕經時間延長,雌激素的水平逐漸降低,子宮內膜萎縮后腺體變細,管口堵塞形成腺體囊腫,破裂后發生出血;由于陰道黏膜變薄、免疫力降低,容易受到細菌入侵而發生生殖道炎癥,也可引發出血。部分患者可能由于絕經后子宮萎縮,宮內節育器發生錯位、嵌頓[5],或者未及時取出而壓迫子宮內膜,發生內膜炎癥反應,血管擴張充血,而發生破裂后出血。
陰道超聲操作簡單、經濟、可重復性、無創[6],能夠清晰顯示增厚的內膜、子宮內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等,但是不能直觀的觀察宮腔,容易漏診范圍小于0.8~1.0cm的腔內病變。過去多采用陰道超聲和診斷性刮宮來診斷絕經后子宮出血,目前診刮仍可作為子宮內膜病變的主要確診手段,但是此方法具有一定盲目性,漏診率較高[7]。采用宮腔鏡能夠觀察宮腔情況,對可疑病灶進行定位活檢,具有準確、直觀的特點,能夠提高診斷率[8],是唯一能直視下檢查子宮內膜生理及病理改變的方法;宮腔鏡還能及早發現惡性腫瘤并給予治療,對于宮腔內良性病變如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宮腔鏡檢查明確診斷后可以進行病灶摘除,對子宮內膜增生者可以行宮腔鏡內膜電切或者電凝術,優點是創傷小、手術時間短、恢復快等。本文中,從表1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宮腔鏡檢查在不同疾病診斷中的準確率要高于經陰道超聲檢查,尤其宮腔鏡檢查在子宮內膜非特異性病變、子宮內膜增生診斷上,總體診斷準確率也明顯高于陰道鏡檢查。說明宮腔鏡在絕經后子宮出血中的診斷價值較高,優于陰道超聲檢查。
綜上所述,宮腔鏡是絕經后子宮出血首選的檢查和治療方法,能夠直視宮腔內病變,準確獲取病理組織,為正確病理診斷提供條件,宮腔鏡與病理診斷相結合才能提高宮腔鏡診斷的準確性,降低漏診率。
[1]王慧.宮腔鏡檢查術在絕經后出血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0):2905-2906.
[2]蔣珊珊,胡京輝,沈鶴萍,等.宮腔鏡檢查在絕經后子宮出血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內鏡雜志,2012,18(9):946-949.
[3]田秀娟,盛敏佳,王策,等.宮腔鏡檢查對絕經后子宮出血的診斷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5):2970-2971.
[4]李國慧.宮腔鏡結合病理學檢查診斷絕經后婦女子宮出血原因的臨床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1):3543-3544.
[5]周英,張靈.絕經后陰道出血112例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13,42(7):837-838.
[6]陸靜.宮腔鏡在診斷圍絕經期異常子宮出血中的應用〔J〕.四川醫學,2011,33(10):1539-1540.
[7]曹冬平.宮腔鏡檢查老年婦女陰道異常流血病因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2,9(20):161-164.
[8]趙慧燕,董海霞,等.陰道超聲與宮腔鏡在診斷圍絕經期子宮異常出血中的應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2):1893-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