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福松
摘要:高山巖隧道地處泉州市中心城區東郊臺商投資區,屬于南北主干道二期工程的百東大道-杏秀路段。隧道呈南北走向穿越高山巖山區,主線隧道采用上下行分離式、雙向 8車道布置,同時在路線東西兩側各設一輔線隧道,4條隧道形成小凈距隧道。在本文中,對泉州臺商投資區南北主干道二期工程高山巖隧道施工技術進行一定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泉州臺商投資區;南北主干道二期工程;高山巖隧道施工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1 概述
近年來,我國的公路建設逐漸向著高速化的方向發展,而這也使得其對于公路建設的施工技術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路建設的過程中,由于地形等方面的因素經常會需要挖掘隧道,而隧道施工技術的好壞也將為公路能否安全穩定的運行起到直接的影響,需要我們對其認真應對。下面,我們就以泉州臺商投資區南北主干道二期工程為例,對高山巖隧道施工技術進行一定的分析。
2 工程概況
2.1 項目概況
南北主干道二期工程北起通港路,路線向南展線與百東大道相交。而后采用隧道穿越開方山及高山巖,即本工程中高山巖隧道。之后下穿繞城高速公路三期,繼續向南與秀涂互通出口相接。高山巖隧道位于南北主干道K2+540~K2+800段,為不大于300m的短隧道。采用上下行分離式、雙向8車道布置,同時在路線東西兩側各設一輔線隧道,4條隧道形成小凈距隧道群。其中,4條隧道規模參數如表1所示:
2.2 工程地質與水文情況
隧道北口自然山坡坡度約30~40°,圍巖為中等風化花崗巖和砂土狀強風化花崗巖,圍巖級別為Ⅳ~Ⅴ類,洞頂覆蓋層為強風化花崗巖第四。洞身圍巖主要為微風化花崗巖,洞頂頂板厚度大,也以微風化花崗巖為主,圍巖級別以Ⅱ級為主第四。隧道南口自然山坡坡度約35~45°,圍巖和洞頂均以中等風化花崗巖為主,圍巖級別為Ⅳ類,洞頂中等風化花崗巖厚度10m第四以上第四。隧道區地表水不發育,地下水主要為基巖風化裂隙-孔隙水,水量總體較貧乏,場地的地表水對混凝土結構具中腐蝕性。
3 施工方案
本工程嚴格按照新奧法原理組織施工,并根據隧道規模、不同圍巖級別、地下水出水情況、周邊環境及安全、合理施工的要求,選擇相應工法。在施工過程中,為保證施工及結構安全,根據量測監控的各類圍巖物理力學指標、支護的受力狀態、監測的位移數據的反饋,對隧道施工方法、開挖步驟及順序、支護參數等進行合理調整,以保證施工安全及支護結構的經濟性。
3.1 隧道洞口的施工
隧道進洞施工前應完成洞口排水系統,施工時必須避開雨季,開挖時需時刻注意洞口地質狀況,確保邊仰坡穩定性。洞口開挖邊坡根據相關規范要求及時支護,及時施做明洞并回填,隧道永久邊仰坡(回填以上)均采用錨桿格梁植草防護。
同時,在洞口段的施工中,我們使用了交叉中隔壁(CRD)法施工,其施工橫斷面圖如圖1所示:
3.2 小凈距隧道施工方法
施工工序按先開挖兩側輔線隧道,后開挖主線隧道的原則進行施工組織;隧道掘進應減少小凈距隧道先行洞與后行洞之間的爆破影響,4條隧道各開挖掌子面縱向錯距離不應小于2倍洞徑;確保施工安全,模筑鋼筋混凝土二次襯砌應緊跟掌子面。
其中,在Ⅲ級小凈距段,我們使用了中隔壁(CD)法施工,其施工橫斷面圖如圖2所示:
而對于Ⅱ級小凈距段,我們則采用了臺階開挖法施工,其施工橫斷面圖如圖3所示:
另外,施工開挖采用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技術,嚴格控制超、欠挖。為保證施工安全,采用臺階法等施工時,下半斷面的落底和封閉應在上部斷面初期支護基本穩定后進行,并及時封閉仰供。
3.3 施工工序
施工前準備“三通一平”→洞外臨時排水系統施作→進出口開挖支護→超前小導管支護→洞挖→初期支護→鋪設防水板、排水盲管等→模筑二次襯砌→管溝、檢修道、人行道施作→路基、路面施工→隧道附屬設施施作→洞內、洞門裝修。
3.4 關鍵技術節點
3.4.1 洞口施工
由于本隧道洞口埋深淺、凈距小、邊坡高,應嚴格控制爆破震動并采取圍巖預加固措施,邊坡開挖后及時支護,及時施做明洞并回填,對進出口進洞方案應編制專項施工組織,加強現場的監測量控,并根據反饋的監測結果及時調整開挖方案和支護參數。
3.4.2 小凈距隧道施工
由于本隧道全線皆為小凈距隧道,應嚴格按照“管超前、嚴控水、強支護、弱爆破、早襯砌”的原則組織施工,為確保中夾巖的穩定及施工安全,嚴格控制爆破,短進尺多循環開挖,合理調整各開挖面的步距長度,并要求二次襯砌緊跟掌子面。加強現場的監測量控,并根據反饋的監測結果及時調整開挖方案和支護參數。
4 工程防、排水
隧道采用復合式防水:在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之間掛設復合防水板隔水,二次襯砌采用自防水混凝土,抗滲等級不小于P8。在防水板與初期支護之間布設透水管網,將圍巖水引排至排水溝內。二襯混凝土施工縫采用背貼式止水帶、中埋式鋼邊止水帶、排水波紋管等進行結構縫防水。同時,隧道排水系統按“雨污分流”設計,圍巖裂隙水通過排水管順接排水邊溝排出,消防用水及路面清洗水通過路面明溝排出。另外,隧道內路面設置1.5%的單向路面橫坡,單側沿縱向設置路面排水溝,通過路面排水溝將路面水引排至洞外排水溝。
5 施工注意事項
5.1 進洞施工
第一,在隧道施工前應對設計的坐標和設計地形進行放樣、復測。第二,洞口邊坡開挖應嚴格遵循從“上至下,及時支護”的原則進行,邊開挖邊支護。第三,洞頂截水溝及應結合現場地形條件設置,并與洞外排水系統合理連接,保證洞口排水暢通。第四,高山巖隧道為小凈距隧道群,需進行專項爆破設計,進洞開挖應減小爆破對相鄰隧道和邊坡的影響。
5.2 洞身施工
第一,施工前需對洞身巖體情況進行調查,尤其注意采石場段巖體開采情況。第二,隧道系統錨桿施作應垂直隧道開挖內輪廓線,特別注意拱頂錨桿施作方向。第三,隧道防水板施工前應注意對初期支護外露鋼筋頭和錨桿頭進行處理,以防刺破防水板。第四,二襯混凝土振搗及養護應充分,避免麻面及蜂窩的出現,拱頂部位需采取措施澆筑密實,并注意隧道供配電、照明和消防工程的孔洞預留。
5.3 環境保護
第一,施工前應做好場地平整硬化,做好施工排水設施,臨時邊坡等及時封閉。第二,工場地地處景區,環境保護要求較高,施工期應加強環境管理,采取措施避免施工噪聲污染、固體廢物、污水污染,減少揚塵產生的空氣污染。第三,棄渣及時處理,避免隨意堆積,造成安全隱患。
結語
在上文中,我們以泉州臺商投資區南北主干道二期工程實例,對于高山巖隧道施工技術進行了一定的探討,由于其地質情況、施工方式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在今后開展隧道施工的過程中,也可以以此為參考,從而為隧道工程的順利進行做出保障。
參考文獻
[1]裴巧玲,薛鑫.小導管注漿技術在淺埋暗挖法施工中的探索與應用[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1):23-25.
[2]韋復才.《隧道巖溶涌水預報與處治——專家評判系統在滬蓉西高速公路的應用》[J].中國巖溶,2010(02):112-112.
[3]張旭東,汪海濱,封明君,鄧哲,李小春.釋能降壓工法在高壓富水巖溶隧道風險規避中的應用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S1):2782-2791.
[4]王建秀,馮波,張興勝,唐益群,楊坪.巖溶隧道圍巖水力破壞機制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07):1363-1370.endprint
摘要:高山巖隧道地處泉州市中心城區東郊臺商投資區,屬于南北主干道二期工程的百東大道-杏秀路段。隧道呈南北走向穿越高山巖山區,主線隧道采用上下行分離式、雙向 8車道布置,同時在路線東西兩側各設一輔線隧道,4條隧道形成小凈距隧道。在本文中,對泉州臺商投資區南北主干道二期工程高山巖隧道施工技術進行一定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泉州臺商投資區;南北主干道二期工程;高山巖隧道施工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1 概述
近年來,我國的公路建設逐漸向著高速化的方向發展,而這也使得其對于公路建設的施工技術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路建設的過程中,由于地形等方面的因素經常會需要挖掘隧道,而隧道施工技術的好壞也將為公路能否安全穩定的運行起到直接的影響,需要我們對其認真應對。下面,我們就以泉州臺商投資區南北主干道二期工程為例,對高山巖隧道施工技術進行一定的分析。
2 工程概況
2.1 項目概況
南北主干道二期工程北起通港路,路線向南展線與百東大道相交。而后采用隧道穿越開方山及高山巖,即本工程中高山巖隧道。之后下穿繞城高速公路三期,繼續向南與秀涂互通出口相接。高山巖隧道位于南北主干道K2+540~K2+800段,為不大于300m的短隧道。采用上下行分離式、雙向8車道布置,同時在路線東西兩側各設一輔線隧道,4條隧道形成小凈距隧道群。其中,4條隧道規模參數如表1所示:
2.2 工程地質與水文情況
隧道北口自然山坡坡度約30~40°,圍巖為中等風化花崗巖和砂土狀強風化花崗巖,圍巖級別為Ⅳ~Ⅴ類,洞頂覆蓋層為強風化花崗巖第四。洞身圍巖主要為微風化花崗巖,洞頂頂板厚度大,也以微風化花崗巖為主,圍巖級別以Ⅱ級為主第四。隧道南口自然山坡坡度約35~45°,圍巖和洞頂均以中等風化花崗巖為主,圍巖級別為Ⅳ類,洞頂中等風化花崗巖厚度10m第四以上第四。隧道區地表水不發育,地下水主要為基巖風化裂隙-孔隙水,水量總體較貧乏,場地的地表水對混凝土結構具中腐蝕性。
3 施工方案
本工程嚴格按照新奧法原理組織施工,并根據隧道規模、不同圍巖級別、地下水出水情況、周邊環境及安全、合理施工的要求,選擇相應工法。在施工過程中,為保證施工及結構安全,根據量測監控的各類圍巖物理力學指標、支護的受力狀態、監測的位移數據的反饋,對隧道施工方法、開挖步驟及順序、支護參數等進行合理調整,以保證施工安全及支護結構的經濟性。
3.1 隧道洞口的施工
隧道進洞施工前應完成洞口排水系統,施工時必須避開雨季,開挖時需時刻注意洞口地質狀況,確保邊仰坡穩定性。洞口開挖邊坡根據相關規范要求及時支護,及時施做明洞并回填,隧道永久邊仰坡(回填以上)均采用錨桿格梁植草防護。
同時,在洞口段的施工中,我們使用了交叉中隔壁(CRD)法施工,其施工橫斷面圖如圖1所示:
3.2 小凈距隧道施工方法
施工工序按先開挖兩側輔線隧道,后開挖主線隧道的原則進行施工組織;隧道掘進應減少小凈距隧道先行洞與后行洞之間的爆破影響,4條隧道各開挖掌子面縱向錯距離不應小于2倍洞徑;確保施工安全,模筑鋼筋混凝土二次襯砌應緊跟掌子面。
其中,在Ⅲ級小凈距段,我們使用了中隔壁(CD)法施工,其施工橫斷面圖如圖2所示:
而對于Ⅱ級小凈距段,我們則采用了臺階開挖法施工,其施工橫斷面圖如圖3所示:
另外,施工開挖采用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技術,嚴格控制超、欠挖。為保證施工安全,采用臺階法等施工時,下半斷面的落底和封閉應在上部斷面初期支護基本穩定后進行,并及時封閉仰供。
3.3 施工工序
施工前準備“三通一平”→洞外臨時排水系統施作→進出口開挖支護→超前小導管支護→洞挖→初期支護→鋪設防水板、排水盲管等→模筑二次襯砌→管溝、檢修道、人行道施作→路基、路面施工→隧道附屬設施施作→洞內、洞門裝修。
3.4 關鍵技術節點
3.4.1 洞口施工
由于本隧道洞口埋深淺、凈距小、邊坡高,應嚴格控制爆破震動并采取圍巖預加固措施,邊坡開挖后及時支護,及時施做明洞并回填,對進出口進洞方案應編制專項施工組織,加強現場的監測量控,并根據反饋的監測結果及時調整開挖方案和支護參數。
3.4.2 小凈距隧道施工
由于本隧道全線皆為小凈距隧道,應嚴格按照“管超前、嚴控水、強支護、弱爆破、早襯砌”的原則組織施工,為確保中夾巖的穩定及施工安全,嚴格控制爆破,短進尺多循環開挖,合理調整各開挖面的步距長度,并要求二次襯砌緊跟掌子面。加強現場的監測量控,并根據反饋的監測結果及時調整開挖方案和支護參數。
4 工程防、排水
隧道采用復合式防水:在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之間掛設復合防水板隔水,二次襯砌采用自防水混凝土,抗滲等級不小于P8。在防水板與初期支護之間布設透水管網,將圍巖水引排至排水溝內。二襯混凝土施工縫采用背貼式止水帶、中埋式鋼邊止水帶、排水波紋管等進行結構縫防水。同時,隧道排水系統按“雨污分流”設計,圍巖裂隙水通過排水管順接排水邊溝排出,消防用水及路面清洗水通過路面明溝排出。另外,隧道內路面設置1.5%的單向路面橫坡,單側沿縱向設置路面排水溝,通過路面排水溝將路面水引排至洞外排水溝。
5 施工注意事項
5.1 進洞施工
第一,在隧道施工前應對設計的坐標和設計地形進行放樣、復測。第二,洞口邊坡開挖應嚴格遵循從“上至下,及時支護”的原則進行,邊開挖邊支護。第三,洞頂截水溝及應結合現場地形條件設置,并與洞外排水系統合理連接,保證洞口排水暢通。第四,高山巖隧道為小凈距隧道群,需進行專項爆破設計,進洞開挖應減小爆破對相鄰隧道和邊坡的影響。
5.2 洞身施工
第一,施工前需對洞身巖體情況進行調查,尤其注意采石場段巖體開采情況。第二,隧道系統錨桿施作應垂直隧道開挖內輪廓線,特別注意拱頂錨桿施作方向。第三,隧道防水板施工前應注意對初期支護外露鋼筋頭和錨桿頭進行處理,以防刺破防水板。第四,二襯混凝土振搗及養護應充分,避免麻面及蜂窩的出現,拱頂部位需采取措施澆筑密實,并注意隧道供配電、照明和消防工程的孔洞預留。
5.3 環境保護
第一,施工前應做好場地平整硬化,做好施工排水設施,臨時邊坡等及時封閉。第二,工場地地處景區,環境保護要求較高,施工期應加強環境管理,采取措施避免施工噪聲污染、固體廢物、污水污染,減少揚塵產生的空氣污染。第三,棄渣及時處理,避免隨意堆積,造成安全隱患。
結語
在上文中,我們以泉州臺商投資區南北主干道二期工程實例,對于高山巖隧道施工技術進行了一定的探討,由于其地質情況、施工方式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在今后開展隧道施工的過程中,也可以以此為參考,從而為隧道工程的順利進行做出保障。
參考文獻
[1]裴巧玲,薛鑫.小導管注漿技術在淺埋暗挖法施工中的探索與應用[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1):23-25.
[2]韋復才.《隧道巖溶涌水預報與處治——專家評判系統在滬蓉西高速公路的應用》[J].中國巖溶,2010(02):112-112.
[3]張旭東,汪海濱,封明君,鄧哲,李小春.釋能降壓工法在高壓富水巖溶隧道風險規避中的應用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S1):2782-2791.
[4]王建秀,馮波,張興勝,唐益群,楊坪.巖溶隧道圍巖水力破壞機制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07):1363-1370.endprint
摘要:高山巖隧道地處泉州市中心城區東郊臺商投資區,屬于南北主干道二期工程的百東大道-杏秀路段。隧道呈南北走向穿越高山巖山區,主線隧道采用上下行分離式、雙向 8車道布置,同時在路線東西兩側各設一輔線隧道,4條隧道形成小凈距隧道。在本文中,對泉州臺商投資區南北主干道二期工程高山巖隧道施工技術進行一定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泉州臺商投資區;南北主干道二期工程;高山巖隧道施工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1 概述
近年來,我國的公路建設逐漸向著高速化的方向發展,而這也使得其對于公路建設的施工技術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路建設的過程中,由于地形等方面的因素經常會需要挖掘隧道,而隧道施工技術的好壞也將為公路能否安全穩定的運行起到直接的影響,需要我們對其認真應對。下面,我們就以泉州臺商投資區南北主干道二期工程為例,對高山巖隧道施工技術進行一定的分析。
2 工程概況
2.1 項目概況
南北主干道二期工程北起通港路,路線向南展線與百東大道相交。而后采用隧道穿越開方山及高山巖,即本工程中高山巖隧道。之后下穿繞城高速公路三期,繼續向南與秀涂互通出口相接。高山巖隧道位于南北主干道K2+540~K2+800段,為不大于300m的短隧道。采用上下行分離式、雙向8車道布置,同時在路線東西兩側各設一輔線隧道,4條隧道形成小凈距隧道群。其中,4條隧道規模參數如表1所示:
2.2 工程地質與水文情況
隧道北口自然山坡坡度約30~40°,圍巖為中等風化花崗巖和砂土狀強風化花崗巖,圍巖級別為Ⅳ~Ⅴ類,洞頂覆蓋層為強風化花崗巖第四。洞身圍巖主要為微風化花崗巖,洞頂頂板厚度大,也以微風化花崗巖為主,圍巖級別以Ⅱ級為主第四。隧道南口自然山坡坡度約35~45°,圍巖和洞頂均以中等風化花崗巖為主,圍巖級別為Ⅳ類,洞頂中等風化花崗巖厚度10m第四以上第四。隧道區地表水不發育,地下水主要為基巖風化裂隙-孔隙水,水量總體較貧乏,場地的地表水對混凝土結構具中腐蝕性。
3 施工方案
本工程嚴格按照新奧法原理組織施工,并根據隧道規模、不同圍巖級別、地下水出水情況、周邊環境及安全、合理施工的要求,選擇相應工法。在施工過程中,為保證施工及結構安全,根據量測監控的各類圍巖物理力學指標、支護的受力狀態、監測的位移數據的反饋,對隧道施工方法、開挖步驟及順序、支護參數等進行合理調整,以保證施工安全及支護結構的經濟性。
3.1 隧道洞口的施工
隧道進洞施工前應完成洞口排水系統,施工時必須避開雨季,開挖時需時刻注意洞口地質狀況,確保邊仰坡穩定性。洞口開挖邊坡根據相關規范要求及時支護,及時施做明洞并回填,隧道永久邊仰坡(回填以上)均采用錨桿格梁植草防護。
同時,在洞口段的施工中,我們使用了交叉中隔壁(CRD)法施工,其施工橫斷面圖如圖1所示:
3.2 小凈距隧道施工方法
施工工序按先開挖兩側輔線隧道,后開挖主線隧道的原則進行施工組織;隧道掘進應減少小凈距隧道先行洞與后行洞之間的爆破影響,4條隧道各開挖掌子面縱向錯距離不應小于2倍洞徑;確保施工安全,模筑鋼筋混凝土二次襯砌應緊跟掌子面。
其中,在Ⅲ級小凈距段,我們使用了中隔壁(CD)法施工,其施工橫斷面圖如圖2所示:
而對于Ⅱ級小凈距段,我們則采用了臺階開挖法施工,其施工橫斷面圖如圖3所示:
另外,施工開挖采用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技術,嚴格控制超、欠挖。為保證施工安全,采用臺階法等施工時,下半斷面的落底和封閉應在上部斷面初期支護基本穩定后進行,并及時封閉仰供。
3.3 施工工序
施工前準備“三通一平”→洞外臨時排水系統施作→進出口開挖支護→超前小導管支護→洞挖→初期支護→鋪設防水板、排水盲管等→模筑二次襯砌→管溝、檢修道、人行道施作→路基、路面施工→隧道附屬設施施作→洞內、洞門裝修。
3.4 關鍵技術節點
3.4.1 洞口施工
由于本隧道洞口埋深淺、凈距小、邊坡高,應嚴格控制爆破震動并采取圍巖預加固措施,邊坡開挖后及時支護,及時施做明洞并回填,對進出口進洞方案應編制專項施工組織,加強現場的監測量控,并根據反饋的監測結果及時調整開挖方案和支護參數。
3.4.2 小凈距隧道施工
由于本隧道全線皆為小凈距隧道,應嚴格按照“管超前、嚴控水、強支護、弱爆破、早襯砌”的原則組織施工,為確保中夾巖的穩定及施工安全,嚴格控制爆破,短進尺多循環開挖,合理調整各開挖面的步距長度,并要求二次襯砌緊跟掌子面。加強現場的監測量控,并根據反饋的監測結果及時調整開挖方案和支護參數。
4 工程防、排水
隧道采用復合式防水:在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之間掛設復合防水板隔水,二次襯砌采用自防水混凝土,抗滲等級不小于P8。在防水板與初期支護之間布設透水管網,將圍巖水引排至排水溝內。二襯混凝土施工縫采用背貼式止水帶、中埋式鋼邊止水帶、排水波紋管等進行結構縫防水。同時,隧道排水系統按“雨污分流”設計,圍巖裂隙水通過排水管順接排水邊溝排出,消防用水及路面清洗水通過路面明溝排出。另外,隧道內路面設置1.5%的單向路面橫坡,單側沿縱向設置路面排水溝,通過路面排水溝將路面水引排至洞外排水溝。
5 施工注意事項
5.1 進洞施工
第一,在隧道施工前應對設計的坐標和設計地形進行放樣、復測。第二,洞口邊坡開挖應嚴格遵循從“上至下,及時支護”的原則進行,邊開挖邊支護。第三,洞頂截水溝及應結合現場地形條件設置,并與洞外排水系統合理連接,保證洞口排水暢通。第四,高山巖隧道為小凈距隧道群,需進行專項爆破設計,進洞開挖應減小爆破對相鄰隧道和邊坡的影響。
5.2 洞身施工
第一,施工前需對洞身巖體情況進行調查,尤其注意采石場段巖體開采情況。第二,隧道系統錨桿施作應垂直隧道開挖內輪廓線,特別注意拱頂錨桿施作方向。第三,隧道防水板施工前應注意對初期支護外露鋼筋頭和錨桿頭進行處理,以防刺破防水板。第四,二襯混凝土振搗及養護應充分,避免麻面及蜂窩的出現,拱頂部位需采取措施澆筑密實,并注意隧道供配電、照明和消防工程的孔洞預留。
5.3 環境保護
第一,施工前應做好場地平整硬化,做好施工排水設施,臨時邊坡等及時封閉。第二,工場地地處景區,環境保護要求較高,施工期應加強環境管理,采取措施避免施工噪聲污染、固體廢物、污水污染,減少揚塵產生的空氣污染。第三,棄渣及時處理,避免隨意堆積,造成安全隱患。
結語
在上文中,我們以泉州臺商投資區南北主干道二期工程實例,對于高山巖隧道施工技術進行了一定的探討,由于其地質情況、施工方式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在今后開展隧道施工的過程中,也可以以此為參考,從而為隧道工程的順利進行做出保障。
參考文獻
[1]裴巧玲,薛鑫.小導管注漿技術在淺埋暗挖法施工中的探索與應用[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1):23-25.
[2]韋復才.《隧道巖溶涌水預報與處治——專家評判系統在滬蓉西高速公路的應用》[J].中國巖溶,2010(02):112-112.
[3]張旭東,汪海濱,封明君,鄧哲,李小春.釋能降壓工法在高壓富水巖溶隧道風險規避中的應用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S1):2782-2791.
[4]王建秀,馮波,張興勝,唐益群,楊坪.巖溶隧道圍巖水力破壞機制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07):1363-13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