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瑜 胡軍凱
(大冶有色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析測試中心,湖北 黃石435005)
銅精礦是生產電解銅的主要原料,由于礦產資源開采日漸貧乏,銅精礦本身含氯量較高;我國進口的銅精礦部分在運輸過程中有時會遭到海水濺濕;其它雜礦成分又較復雜,有的摻有工業垃圾,使得銅冶煉原料的氯含量偏高;而氯會對銅冶煉的生產設備造成嚴重腐蝕。現在銅冶煉生產過程中,氯已經被列為有害元素而受到了嚴格控制。現在國內銅精礦中氯的分析方法有離子色譜法,該方法成本較高,操作繁瑣,分析周期長[1-3]。本文提出了用無水碳酸鈉-氧化鋅混合熔劑高溫焙燒樣品,分離大量的基體元素,用沸水浸取半熔物,在乙醇-水溶液中用硝酸銀標準溶液電位滴定測定試液中的氯量;探討了影響銅精礦中高含量氯分析的相關條件。實驗表明本方法能滿足銅精礦中高氯含量(0.10~5.00%)的分析要求[4-5]。
METTLER TOLEDO T50自動電位滴定儀、DM141-SC銀環復合電極(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
無水碳酸鈉-氧化鋅混合溶劑:由5份無水碳酸鈉(優級純)加2份氧化鋅(優級純)混勻混合,研細,105℃烘干備用。
銀標準溶液(1 mg/mL):準確稱取1.000 0 g金屬銀(純度99.99%),于250 mL高型燒杯中,加入15 mL HNO3溶液(1+1),蓋上表面皿,微熱至完全溶解,取下冷卻,移入1 000 mL容量瓶中,再加入6 mL HNO3溶液(1+1),用水稀釋到刻度,混勻,避光保存。
氯化鉀:基準物質,經105℃烘干備用。
硝酸(優級純)、無水乙醇(分析純),所有實驗用水為二次去離子水。
準確吸取含氯樣溶液20 mL于100 mL燒杯中,用硝酸酸化,加入無水乙醇20 mL,用水稀釋至60 mL,在攪拌下用硝酸銀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記錄硝酸銀體積。
銅精礦中存在大量的金屬元素及非金屬元素,用硝酸溶解樣品,只能分解出游離的氯,測定結果偏低;不分離基體用硝酸銀電位滴定,曲線突躍較小,讀數漂移嚴重。為了獲得良好的滴定曲線,提高靈敏度,因此選用堿熔法分解試樣,分離基體。常用的堿熔試劑有:碳酸鉀-無水碳酸鈉、硝酸鉀-無水碳酸鈉、氧化鋅-無水碳酸鈉等,實驗證明,前兩種熔劑高溫焙燒樣品后結塊嚴重,水浸取時不易被分散。因此選用無水碳酸鈉-氧化鋅作為熔劑,混合質量比例為5∶2。分離基體后樣品溶液經酸化后用硝酸銀標準溶液電位滴定,曲線突躍明顯,結果穩定。
用1.00 g試樣進行實驗,在700~800℃的焙燒溫度下,氯的熔出量最高,850℃時樣品燒結,不易被水浸取。因此實驗選擇750℃作為焙燒溫度。
為了充分保證經高溫焙燒后樣品中高含量氯能夠熔解完全,硫以及硫化物都能轉換為硫酸鹽。經實驗后選定30 min作為焙燒時間。
將標準樣品試液的p H值分別調節為8.0,7.0,5.0,3.0,2.0,1.0,測定氯含量。結果表明,溶液為弱堿性時滴定找不到等當點,溶液為弱酸性時曲線突躍明顯,讀數穩定。選擇滴定酸度為弱酸性(p H=3.0~5.0)。
乙醇的加入可降低溶液的初始電位E0,并提高終點電位Eend,從而提高等當點判定的準確性,乙醇的加入量應使其占被測溶液的為宜。而被測溶液
的初始體積在60 mL時,測定結果最優。這是由于要使電極完全浸沒,溶液的初始體積至少要達到50 mL。因此選擇乙醇加入量為20 mL。
稱取0.50~1.00 g(精確至0.000 1 g)樣品于50 mL瓷坩堝中(根據樣品中氯離子含量選擇稱樣量),加入5~10 g混合熔劑,混勻,再覆蓋1 g混合熔劑,保證稱樣量與熔劑比例為1∶6~1∶10,加蓋,將瓷坩堝放入高溫爐750℃焙燒30 min,取出冷卻。用30 mL沸水浸取5 min,將瓷坩堝內熔物全部轉到100 mL容量瓶中,用溫水洗滌坩堝,以水定容,搖勻。用中速濾紙干過濾,去掉前10 mL溶液,繼續用150 mL燒杯承接溶液。準確移取20.00 mL待測溶液于100 mL滴定杯中,加入5 mL硝酸,中和,搖動至反應平衡,調節溶液為弱酸性,加入20 mL無水乙醇,稀釋至60 mL。用自動電位滴定儀進行等當點滴定,同時進行空白實驗,在磁力攪拌器均勻攪拌下用硝酸銀標準溶液滴定,電位突躍為終點,記錄消耗的硝酸銀標準溶液的體積。
氯化物含量以氯(Cl)的質量分數w(Cl)計,含量以質量百分數(%)表示,按式(1)計算:

式中:
V—滴定中消耗硝酸銀標準溶液的體積,mL;
V0—空白實驗中消耗硝酸銀標準溶液的體積,mL;
C—硝酸銀標準溶液的濃度,mol/L;
V1—測試溶液的體積,mL;
V2—移取測定溶液的體積,mL;
m0—試料的質量,g;
M—氯(Cl)摩爾質量(35.45 g/mol)。
對銅精礦中不同氯含量樣品按照實驗方法進行精密度實驗,結果如表1。從表1可以看出,測定結果的相對標準偏差RSD為1.4%~4.4%,結果較穩定。

表1 精密度實驗結果Table 1 Precision test results /%
為更進一步證明方法準確性,對分析試樣進行加標回收實驗,結果如表2。數據表明,氯的加標回收率為96.1%~100.4%。

表2 加標回收實驗結果Table 2 The results of standard addition recoverytests/mg
取不同的樣品,分別采用電位滴定法和離子色譜法測定氯的含量,結果如表3。從表3可知,采用電位滴定法測得的結果與國家標準方法測定結果基本吻合,結果準確可靠。

表3 結果對照Table 3 Result comparison /%
銅精礦中高含量氯的測定結果精密度和準確度較好,且自動電位滴定法操作簡便、滴定速度快,易于掌握,適用于銅冶煉原料中有害元素的控制分析。
[1]劉瑋,于力,湯淑芳,等 .礦冶行業陰離子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無機分析化學,2012,2(3):8-11.
[2]戴達勇 .離子色譜法測定飼料級硫酸鋅中氟和氯元素[J].中國無機分析化學,2013,3(1):77-79.
[3]陳郁,鐘乃飛,曾雪靈,等 .離子色譜法測定乙胺類物質中 的 氯 離 子 [J].中 國 無 機 分 析 化 學,2012,2(3):64-65,72.
[4]株洲冶煉廠 .有色冶金中元素的分離與測定[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79.
[5]國家標準委員會 .GB/T3884.12—2010銅精礦化學分析方法:氟和氯含量的測定 離子色譜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