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秋
村委會幾間透風的舊瓦房冷冷清清,鎮領導坐在破舊的長條凳上刮破了褲子,黨員、群眾都不愿意靠前……14年前,發生在小鹽場村的那一幕,村里人至今難忘。當時的小鹽場村欠外單位64萬元,銀行貸款546萬元,而群眾最關注的是拖欠村民工資款34萬元,怎么還?
誰來接這個爛攤子?鎮領導來村里推選村黨支部書記,岳喜芳義無反顧地挑起了這副重擔。
斬窮根,女子撐起半邊天
小鹽場村有21個自然屯,由于居住偏遠分散,挨門挨戶走訪一次,得用一個月時間。過去村里有什么事兒,都是先通知居民組長再通知群眾到村里來。岳喜芳當書記后,第一件事就是挨門挨戶走訪群眾,群眾見她真心誠意,紛紛表示支持她工作。然而,大家心里還是不托底:“多年積攢下的問題沒人能解決,這個新上任的女書記能解決嗎?”
村里棠梨溝碼頭年久失修,成為漁船和養殖船只生產安全的隱患,村里缺少資金,請不起工程隊,岳喜芳就組織村里黨員干部自己動手維修。修碼頭要在海水落潮時施工,有時早上落潮,有時午夜落潮,要跟著潮汐時間趕進度,苦干了40天,終于為漁民修建好安全靠舶碼頭。
小鹽場村有幾條在全鎮都出了名的“破路”,其中,臘樹溝海邊到西爐屯站這條長2000多米的土路,狹窄且凹凸不平,一趕上雨雪天車子就窩在里邊出不來,村里20多個養殖戶養殖的扇貝,與鄰村同樣的價格,就是沒人要。岳喜芳帶領村干部們每天從早到晚為群眾修路,潮漲潮落、風里雨里不間斷。群眾被感動了,修路的人從十幾人到幾十人到幾百人,最多一天來了589人。路暢通了,困擾養殖戶多年的行路難、運輸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商家也紛紛來到小鹽場村收購海產品,養殖戶收入多了,漁村也發展了。幾年時間,岳喜芳帶領群眾共修建村屯水泥道路11公里,這些路在海灣里、在山坳里曲折延伸,成為漁村的致富路。
改變小鹽場村落后面貌,最主要是抓經濟。會計出身的岳喜芳一刻也沒有忘記這一點。村委會門前有一塊210畝的海區,被人承包多年已經到期了,岳喜芳不失時機地向鎮里申請經營這塊海區。那些個日日夜夜,她四處奔走,多方協調,積極爭取鎮黨委、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可是,她在奔走,別人也在奔走,有很多人都想得到這塊海區。為了村里的百姓,在與對手競爭中,岳喜芳也不得不去有關部門拉關系,可是,批文就是下不來。她一氣之下跑到縣政協,去找當時的縣政協主席李春東,請求縣領導幫助村里說話。這一招兒還真靈,海區批下來了,那一天是2002年1月8日,是令岳喜芳難忘的日子。振興村經濟的寶押在這片海區,岳喜芳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村里沒資金,岳喜芳就帶頭拿出3萬元,和其他黨員集資18.9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參苗下海,岳喜芳在村辦公室倉庫里用些廢舊木板搭起一張床,她和婦代會主任夜間護海、查崗回來就睡在這里。這片海區能不能有收益,能不能讓小鹽場村經濟起死回生,關鍵靠管理。為管護好這一海區,不讓集體財產有半點流失,她還帶領村委會成員進行海底改造,上百斤重的大石頭,男人搬運都發怵,她先伸手去搬。那段時間,她和男人一樣,工作跟著潮汐時間運轉,白天出海作業,晚上輪班看護海區。汗水沒有白流,付出換來了回報。當年,村集體收入30萬元,讓群眾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岳喜芳沒有滿足,又帶領大家進一步擴大規模,改造海底,修建養殖海參“石房”。幾個月下來,硬是在海底建起3000多個“石房”,把貧海改造成富海。群眾跟著岳喜芳發展海上養殖,集體經濟帶動個體經濟,全村養殖規模發展到2.8萬畝。村經濟有了起色,岳喜芳把村里的欠債一筆一筆還清。2006年,小鹽場村又投資264萬元,建起集旅游、水產品加工于一體的綜合樓,解決了村集體灘涂小水產品加工銷售問題和村民就業問題,運營當年就收益20多萬元。到2013年年底,全村人均收入已經達到2.5萬元,村可支配財力增加到551萬元,社會總產值實現3.679億元,村固定資產從岳喜芳上任前的9.6萬元增加到3000多萬元。
鑄黨魂,情系鄉親暖民心
“黨支部書記是黨的基層代言人,村干部就是同百姓生死相依的人。”岳喜芳常用這句話提醒自己,關心村里貧困群眾,把群眾的大事小情掛在心上。
岳喜芳帶頭與困難群眾結對子,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一上任,她就與年近80歲的傅連恩老兩口和單親家庭婦女傅吉春結成幫扶對子,只要騰出空就到這兩家去看一看,一幫就是十幾年。小鹽場村低保戶李桂苓家住在低洼區,一到雨季家里幾間瓦房就成了危房。縣領導走基層,岳喜芳把縣領導領到李桂苓家,面對面解決她家的困難。岳喜芳征求縣里、鎮里領導意見,由村里、鎮里拿出10萬元幫助李桂苓家翻建改造房屋。每年正月初一上午,岳喜芳和班子成員都要走訪慰問村里五保戶宋承先老人,這已形成了慣例。2009年,岳喜芳還帶著村里黨員干部為老人的房屋換瓦改造。宋承先老人今年已經80歲,從吃的、用的,到草房變成瓦房,再到用上自來水,岳喜芳始終像親閨女一樣照顧他。小鹽場村殘疾人王煥文的兒子發生車禍住院搶救,因家庭困難,王煥文找到岳喜芳,岳喜芳發動班子成員籌集8000元錢送到醫院,交到王煥文手中,及時補交了治療費用。在之后的治療中,岳喜芳積極協調縣慈善機構幫助爭取救助資金1.8萬元,并多次到他家探望、慰問。小鹽場村三組居民葉國民的女兒葉雪梅考上沈陽某大學,由于葉國民身體有病不能參加勞動,家中經濟來源全靠妻子打零工。岳喜芳得知后,從自己兜里拿出2000元錢交到孩子手中,之后又幫助聯系助學貸款,解決葉雪梅的讀書費用。小鹽場村貧困戶王世強因病住院須要做手術,岳喜芳帶領村班子成員到縣醫院看望,她自己拿出1000元,班子成員每人拿出200元,作為慰問金交給王世強的家人。王世強出院后正逢端午節,岳喜芳又安排班子成員到他家看望,送去煮好的粽子,安慰老人安心養病。岳喜芳在村里制定了“五關懷”工作制度,即關懷老黨員、關懷老年人、關懷育齡婦女、關懷貧困家庭、關懷流動人口。在岳喜芳的帶動下,全村有能力的黨員都與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積極為群眾辦實事。endprint
“真情對待鄉親,自己要廉潔。否則,群眾就認為你是虛情假意。”這是岳喜芳做事的原則。岳喜芳在村里實干為民,群眾的心氣兒順了,村黨總支有了凝聚力,想到村里謀職干事兒的人也多起來。村婦代會主任位置空缺,很多人都瞄著這個位置,找人拉關系的很多。能不能當好這個家,能不能取信于民,真正把手中權力交給群眾,在當時,無論是干部還是群眾都替岳喜芳捏了一把汗。岳喜芳想,過去群眾氣兒不順,很大原因是村里辦事不公,如果這件事處理不好,會直接影響全村工作。岳喜芳向群眾表示:“要用就用本村婦女。”岳喜芳親自主持,小鹽場村婦代會主任一職進行公開競聘。
競聘當天,圍觀的群眾把村委會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有不少人是抱著來看這“形式主義”怎么搞、誰家親戚能當上婦代會主任的心態來看熱鬧的。結果,經過一天嚴格面試、筆試,最終擇優錄取了本村婦女付莉,而那些準備“看場熱鬧”的群眾也在這一天中實實在在地體驗了一把做主考官的滋味。個別群眾還有懷疑,當場發問:“岳書記,婦代會主任選完了怎么辦?”岳喜芳果斷宣布:“明天就上班。”話音剛落,在場群眾報以熱烈的掌聲。村里這次公開、公平、公正地選人用人,使群眾對村干部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村民在半信半疑的觀望中,對村里發展的底氣足了,信心足了。大家說:“把村子交給岳書記,我們放心。”
岳喜芳愛人尹壽善是村里個體養殖戶,在海里養殖扇貝,每年收入20多萬元。家里一雙兒女也相繼長大成人。岳喜芳當村黨總支書記,家里人不贊同。在海上勞作的丈夫渴望妻子照料,兒女想吃媽媽做的飯菜。岳喜芳對家人說:“咱自家過上好日子容易,可讓全村群眾都過上好日子就難了,得有人付出。”沒當書記那會兒,她家的會計、銷售環節都由她完成,而現在是雇人來做。岳喜芳當書記14年來,家里的生活狀態完全變了個樣。由于早出晚歸,先是吃飯吃不到一起,后是在一起說話的機會也少了。可是,就在這14年中,村里以前欠下的債務全部還清,生產問題、交通問題、吃水問題、幼教問題、醫療問題等一系列問題相繼得到解決,村里面貌改變了,人居環境在一天天改善。
由于過度勞累,岳喜芳病倒了。她悄悄地來到大連,做了手術。按醫囑需要休息3個月,而她僅休息16天就上班了。村民知道后,紛紛來看望她,但送來的禮品被岳喜芳一一退還。岳喜芳公公去世,村委會派人從海區撿了30多斤螃蟹送到她家,岳喜芳執意不收,在眾人勸說下,她收下了,第二天就拿出200元錢記到村里賬上。
岳喜芳對自己嚴格要求,但群眾有困難,她卻竭盡所能幫助解決。村里養殖大戶海參苗銷售困難,經過研究,村里收下這些海參苗,投放到承包海域中,解了養殖戶的燃眉之急。她說:“我是村里當家人,個人得失是可以割舍的,百姓的信任、百姓的得失是不能割舍的,我必須擔當起這份責任。”
這些年來,岳喜芳在困難面前不氣餒,在榮譽面前不驕傲。遼寧省勞動模范、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岳喜芳實至名歸。面對群眾一分信任,她要拿出十分擔當。群眾對她的感情與信任是她努力工作的動力,激勵著她在帶領漁村奔小康的道路上步伐更堅定,目標更遠大。
□本欄編輯/程曉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