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明
“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干部作風建設提出的明確要求,雖然只有樸實無華的24個字,卻直指為人為政的根本,扼住干事創業的要害,是領導干部的為官之道和行為準則。
“三嚴”是正心修身的重要守則。古人講“形直則影正”“律己則寡過”。對于領導干部來說,嚴以修身,才能耐得住清貧,抵得住誘惑,守得住底線;嚴以用權,才能不越雷池,不觸紅線,不失民心;嚴以律己,才能錘煉意志,鍛造品格,永葆政治本色。“嚴”是勤于自省的審慎,是恪守紀律的敬畏,更是堅持黨性的覺悟。我們只有守住“三嚴”準則,不為私而用權,不為己而破戒,才能達至“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三實”是干事創業的行動指南。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從嚴上要求,從實處干起,最能體現共產黨人的扎實作風。謀事要實,就是凝神靜氣,集思廣益,致力于長遠;創業要實,就是苦干實干,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做人要實,就是講究誠信,懂得規矩,遵守紀律。“實”是永不懈怠的干勁,是抓鐵留痕的力度,是敦本務實的精神,更是一心為民的追求。我們常講“為官應立公仆之志,從政最貴愛民之心”,如果領導干部只想著自己積累資本,不斷升遷,甚至談發展皆靠形象工程,講政績全憑虛擬數字,勢必會失信于民,離百姓越來越遠。只有心里裝著群眾,把實現群眾的期盼當成義不容辭的責任,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篤定、“失誤責任有我”的擔當,才能做出經得起實踐檢驗、贏得群眾滿意的成績。
“三嚴三實”是作風建設的重要保障。為山九仞,非一日之功。當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但作風積弊非一日之寒,作風轉變也非一日之功,需要下決心、動真格、零容忍,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否則,難免會“松一篙而退千尋”。而“三嚴三實”正是新形勢下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的新規范,是一劑醒腦洗心的“良方”。簡言之,修身用權律己,須“嚴”字當頭,“實”字為要;謀事創業做人,須“實”字引領,“嚴”字保障。
踐行“三嚴三實”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內外合一,方能形神兼備。內化于心就是要用“三嚴三實”“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警鐘長鳴,發條常緊。外化于行就是要用“三嚴三實”這把尺子量一量自己的行為,看看是不是踐行了權為民用、情為民系、利為民謀的要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靈魂深處筑起抵御各種不良風氣侵蝕的堡壘。
踐行“三嚴三實”須從嚴上要求,向實處著力。俗語講“一處弛則百處懈”,要求一旦放松,標準一旦從寬,自我約束就會被自我放任所代替。唯有嚴、實并進,才能練就思想上的“金鐘罩”,增強拒腐防變的免疫力,確保權力的運行始終不偏離為民利民的軌道,以廉潔奉公的作風、夙夜在公的勤勉,彰顯兩袖清風、一心為民的政德與官德。
踐行“三嚴三實”領導干部要做好表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應以“三嚴三實”為標桿,真正在思想上強化“三嚴”意識,在行動上貫徹“三實”要求,樹立起“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的從政理念,面對誘惑一身正氣,不為所動,面對阻力百折不撓,毫不退縮。要始終把群眾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作為衡量和檢驗工作的最高標準,切實增強搞好教育實踐活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克服麻痹大意的心態、無所謂的認識、擔心畏難的情緒,一以貫之地從嚴要求,從實運作,確保真查、真改、真轉,讓“為民、務實、清廉”蔚然成風。
“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只有自覺踐行“三嚴三實”,發揚“釘釘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韌勁,才能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用看得見摸得著的作風轉變向黨和人民群眾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作者系義縣縣委書記)
□本欄編輯/程曉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