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博

一切好像都變了。
無論是近期上映的《老男孩之猛龍過江》,還是即將上映的《小時代3》與《我就是我》,都帶著互聯網的味道。
在此之前,老牌電影公司博納影業總裁于冬在一場名為“電影全球融資策略談”論壇上的發言稱,未來十年,將會是互聯網引領中國電影產業革命的十年,傳統電影業就是互聯網的“打工者”。
除了宣傳和播映渠道之外,互聯網的力量也逐漸滲入至電影產業鏈的上游——投資。
一種“噱頭”?
2013年9月27日,“快男”決賽當晚,汪涵宣布《我就是我》啟動眾籌。
9月28日,2013年“快男”冠軍華晨宇在認證微博上貼出《我就是我》的眾籌項目鏈接。
“很多用戶都是從華晨宇的微博點進來參與眾籌。”眾籌網CEO孫宏生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同時,天娛傳媒旗下的微博賬號與“快男”選手們不斷傳播。最終,20天內,參與人數將近3萬,眾籌金額超過500萬元。
有人曾就此質疑電影制作方天娛傳媒“圈錢”,但天娛傳媒副總裁彭力并不以為然。
“《我就是我》去年年初就立項,4月份范導演就進組了。”彭力不滿地回應。他強調,片子的準備與拍攝時長是為了避免再次引起對《爸爸去哪兒》式的“粗制濫造”的批評。《爸爸去哪兒》用62天時間完成了拍攝,并在春節檔上映,收獲7億元票房。
在彭力看來,眾籌只是為了做一個互動,是一個整體事件里的新聞事件,保證了“快男”熱潮的延續。
“500萬元無論是從成本還是票房來看,意義都不大。”彭力指出。但至于這部電影的成本,他表示,與《爸爸去哪兒》一樣,屬于商業機密。
在這個“互動”之前,《大魚·海棠》與《十萬個為什么》通過眾籌網站“點名時間”分別募集了158萬元和137萬元。同樣,一百多萬元對于一部電影來說,仍是杯水車薪。
《大魚·海棠》的“眾籌”資金只占到總投資的10%,但是線上的熱度引起了線下投資機構的關注,目前《大魚·海棠》早已進入制作階段。
“眾籌的成功與個人信譽是息息相關的,參與者都是項目發起人的‘3F及其延伸。”孫宏生說。所謂3F是指項目發起人的family、friend、fans。
他認為,中國的眾籌剛剛起步,市場很大,但由于大眾還尚未形成習慣,所以影視類眾籌的測試屬性明顯高于籌資屬性。
對于“不差錢”的天娛,他們要的是粉絲的“關注”。《我就是我》所呈現的形態更像是一次給粉絲的提前售票,“雖然表現形式像是預售,但背后的邏輯是有不同的”。孫宏生解釋,“這個項目里多了個性化服務,比如首映禮的門票。”
同樣,在7月1日上線的京東眾籌上樂視影業發布了《小時代》的眾籌項目,項目投資人不僅可以獲得門票還可以擁有限量T恤。
“讓子彈飛一會兒”
“眾籌平臺誕生于文化創意產業。”京東金融眾籌業務總監金鱗表示,最早形態的眾籌就是線下贊助藝術家,藝術家給予的并不是等值回報。
2014年7月1日,京東金融眾籌業務“湊份子”正式上線。由《三聯生活周刊》主筆王小峰和微博紅人王小山聯袂執導的微電影《你》成為首批項目之一。
“這次之所以采用眾籌,主要是沒錢,再就是我不擅長跟別人談判籌錢。”王小峰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明明可以到手的錢,我能談崩了。”王小峰舉了個例子,“我當時都準備要跟企業簽約了,但是因為覺得一個廣告植入環節太假,不好接受,三十五萬元的贊助費用就沒有了。所以我特別不善于談判,眾籌對我來說回避了我的短板,不用談判了。”
之所以選擇京東眾籌,王小峰同樣考量了半天,最終“雙方互相瞧得上”。
由于各自在博客及微博圈子里攢了不少人氣,因此王小峰發現,眾籌開始的前幾天很明顯,都是博客的讀者與粉絲,后來就不完全是了。
《你》距離項目結束還有26天,還需要籌集資金48萬元。
“有點難度,但眾籌這種方式本身就帶著兩種可能,首先你必須接受這種可能,不能以為一眾籌就能成功。”王小峰說。
由于這是一部微電影,無法售票,所列出的權益對普通受眾很難有吸引力。
“我們一直在努力去推這個事,但是我真想不出來還有什么方法。讓所有的人知道可能很容易,但讓人掏錢就很難,即便那些明星想去掙粉絲的錢,我覺得都夠嗆。”王小峰說。
“比如說我為自己寫的書做宣傳,買書的人拿到的是等值的,但是這電影不一樣,得到的東西跟它不等值,就會讓很多人有心理障礙,我覺得是中國人參與狀態的問題。”
《我就是我》的導演范立欣同樣對于獨立影視類的眾籌信心不強,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如果《歸途列車》在中國眾籌,可能籌不到多少。”
而孫宏生認為,“眾籌平臺會給人一些教育,用戶埋單就有做的可能,用戶不埋單就要好好考慮一下,互聯網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是檢驗理想主義的試金石。”
對于眾籌電影,他也認為,“還沒有找到北。”
2013年,眾籌網與微電影合作,來投資了一些作品,但發現“很難做,微電影質量不是很高,為了點擊率,會做一些色情、暴力的東西,參差不齊。”
“也許未來的方向還是會以高質量的大電影和更高水準的商業電影為主導。但現在考慮這些還為時尚早,亟需解決的是如何讓二三線城市熟悉眾籌,讓更多人了解眾籌,至于眾籌電影,可以讓子彈飛一會兒。”孫宏生說。
娛樂理財產品試水
相對于眾籌的雷聲大雨點小的“噱頭”性質,阿里巴巴推出的理財產品娛樂寶“玩得”就大多了。
作為一款不保本不保收益的投連險,娛樂寶對接的是國華人壽旗下的國華華瑞1號終身壽險A款。數字顯示,娛樂寶第一期銷售7300萬元,第二期銷售9200萬元。endprint
第一期娛樂寶的投資項目包括,郭敬明導演的《小時代3》、電影《狼圖騰》、王寶強和小沈陽共同主演的喜劇《非法操作》以及游戲《魔范學院》。其中,影視劇項目投資額為100元/份,游戲項目的投資額為50元/份,每個項目每人限購兩份。
相對于眾籌網站種類繁多的項目,娛樂寶清晰指向影視文化領域,而它給項目投資人的權益已經跳出了售票領域,除了預計的7%收益,還包括影劇組探班、視劇主創見面會門票、電影點映會門票、獨家授權發行的電子雜志、明星簽名照等“福利”。
“娛樂寶還會單獨開發電影的衍生品作為項目投資人的權益。”阿里巴巴集團在對《瞭望東方周刊》的回復中表示。
阿里巴巴回復稱:“娛樂寶的投資項目和其他所有保險理財產品一樣,具備風險性。通過娛樂寶平臺購買國華人壽的保險理財產品后,資金將采取合法合規的方式,投向文化產業,獲取投資收益。我們也會對項目風險進行專業的評估和管理,也對上線項目的預期收益有信心。”
從阿里巴巴選擇的項目來看,都是已經進入拍攝制作階段,并有票房號召力的電影。
“娛樂寶有一整套的選片模型,其核心的幾個維度包括:題材、內容、陣容(從導演、攝影、到男女主演的全體陣容)、影響力、是否適合商業化(比如廣告植入)、受眾規模,然后會給各項綜合打分。”阿里巴巴回復稱。
除阿里巴巴之外,互聯網的“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強之中,百度的影視眾籌剛剛上線,騰訊還沒有聲響,阿里這一步走在了前面。
阿里巴巴數字娛樂事業群總裁劉春寧曾公開表示,互聯網創新對文化產業的影響,不再只停留在“賣幾張電影票”的階段,而是深入到投資、內容制作等環節。“娛樂寶將顛覆現有的影視投資模式,打破精英門檻,讓網民一起參與到中國文化產業的締造中來。”
“郭敬明導演的《小時代3》有超過10萬名網友參與投資。”由此可以計算,《小時代》所獲投資至少在2000萬元以上,這個量級遠遠大于眾籌,已經足夠作為一部電影的宣傳和發行費用。
阿里巴巴回復本刊稱,對電影制作方而言,娛樂寶不僅可以帶來資金保障,還可以幫助征集最真實的用戶聲音。用戶們“用錢投票”,評判對某個影視項目導演、演員、劇本的喜好程度。“這些第一手的用戶數據,將成為影視娛樂行業新的風向標,從投資制作環節就對內容產生影響,實現真正的大數據創作。”
劉春寧也表示,未來,大眾“投資人”甚至可以決定一部電影可以由誰來導演,由誰來當男一號、女一號。普通網民,同樣具有“造夢造星”的權利。
當然,阿里巴巴不會甘于為他人做嫁衣,它對電影的介入已經越來越深。不久前,阿里巴巴已經正式完成對文化中國傳媒的收購,并提議公司更名為“阿里影業”。
《華爾街日報》援引專業人士評論稱,“谷歌目前并沒有進入電影領域,因為電影在美國并不是一個增長型的行業,但是在中國,電影業卻是還在等待開發的一片沃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