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斗而不破,底線何在?
自2013年下半年以來,中美關系接連被認為是負面的消息籠罩,以致有分析人士認為,在地緣政治層面,中美關系可能呈現螺旋向下的態勢。而在2014年7月9日至10日舉行的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雙方確認要深化戰略互信、拓展務實合作、建設性管控分歧,以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
“上有天花板封頂,下有地板托底”
楊希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外交部朝鮮半島事務辦公室原主任)
中美關系好比一個在天花板和地板間運動的球。
兩大支柱撐起“地板”,使得兩國可以求同存異,斗而不破:一是“負面”支柱,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中美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大災難,理性會制約兩國決策者力避全面對抗;二是正面支柱——中美在亞太地區擁有兩大共同利益:和平穩定、持久繁榮。
中美要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必須學會管控分歧,盡量擴大共同利益。
怎樣做?比如共推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如果談定,此舉將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掃除投資壁壘,為制定全球投資協定樹立“樣板”。
再比如就亞太政治安全問題達成共同愿景。日本重新軍事化和去和平主義的法治建構,對日本和亞洲究竟意味著什么?中美應對此類戰略性、趨勢性問題進行探討,達成戰略共識,管控戰略分歧。
再談“天花板”。客觀來講,國際權力之爭就是“零和”游戲,你之所失即我之所得。中美戰略競爭關系導致兩國無法開展真正、全方位的合作。另外,受美國國家價值觀驅動,中美之間有一些永遠也解不開的扣子,比如人權問題。
上有天花板封頂,下有地板托底,中美關系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差。
“不破”是利益驅使
斯蒂芬·約翰·哈德利(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中國對領土爭端的反應,似乎已從被動強硬轉化成主動強硬了。中國有自己的解釋和理由。問題是,結合這些行動來看,美國及中國的鄰國都會懷疑其建立新型國家關系的努力。
中國可能也會認為美國虛偽,尤其是談到網絡問題,中國也會問:美國是不是真正致力于建立美中新型關系?
當然,美中可以打破“歷史魔咒”,即“修昔底德陷阱”——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后者將用武力回應威脅。
首先,一些引發大國沖突和對抗的因素并不存在于美中之間。比如,兩國沒有領土爭端,也不爭奪殖民地,美國也沒有阻止中國崛起。
其次,兩國在經濟、金融和貿易領域的相互聯系和依存度很高。兩國都是諸多國際組織的成員,這使得兩國無需訴諸對抗或軍事力量,而可以通過全球多邊渠道解決爭端。
但我對美中打破魔咒謹慎樂觀的最大原因是,兩國都在各自利益驅使下這么做。讓我們建立戰略性對話,幫助彼此理解對方的利益,并尋找途徑避免可能導致對抗的利益沖突。這會成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良好開端。
有一些原則供參考:美國接受中國的“和平崛起”和“和平發展”的愿望;中國接受美國繼續在亞太以維持穩定的力量存在;互相承認各自的成功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互利共贏”;兩國必須通力合作共同管控存在持續爭端或分歧的領域,不破壞合作關系或倒退到沖突與對抗狀態。
中美關系充滿活力也頗具韌性
阮宗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我更傾向于說現階段中美關系呈現邊對話邊爭吵的新常態。
中美關系充滿活力也頗具韌性。我們說“斗而不破”,“不破”是底線,全面對抗不可取,但在涉及國家利益時要斗得堅決。在斗的過程中,中國意圖會更加透明,“紅線”會更加明晰,這樣才能使對方常保敏感。
影響中美關系發展的因素很多,既有結構性障礙,也有歷史、文化差異,還有一些新興領域的問題以及第三方因素的挑戰。增加對話、消除誤解、管控分歧,需要雙方相向而行,否則便會錯過對方。
歷史上大約有15次新興大國的崛起,其中有11次與既有守成大國之間發生了對抗和戰爭。這也許就是“零和”論的史實依據。
但今非昔比,對抗將是雙輸,戰爭沒有贏家。中美日益成為利益攸關方,這是大勢所趨。如今中美貿易額已超過5000億美元,相互投資超過800億美元,而且據中美交流基金會研究報告,未來中美兩國將成為彼此最大的貿易伙伴。到2022年,美國對中國出口額將達4500多億美元,為美國創造超過250萬個就業機會。
經營好中美關系要創新,要有包容心。正如習近平主席強調的,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尊重對方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
鑒于此,保持中美之間經常性的高層接觸與對話的作用必不可少,要多栽花、少栽刺。
“拉偏架”對美國也非明智之舉
保羅·葛維爾茨(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中國中心主任)
中國在崛起,有權追求安全利益和經濟利益,這是美國必須接受的事實;美國將在亞太地區永久存在,這是中國必須接受的事實。
如果中國試圖或者“被認為”試圖把美國趕出亞洲,這非常危險,將導致兩國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亞太地區的和平和安全需要美國,中美需要深入戰略對話,擴大共同的利益。
管控并減少分歧,可以實現嗎?我有信心。美中沖突不可避免?這種說法是愚蠢的,完全低估了人們創造歷史的智慧和能力。
但創造歷史并不簡單,中國崛起,尤其是軍事上,會導致關注和擔憂,這是不可避免的。鄰國希望中國變得更為透明,包括發展目標、軍費開支、軍事現代化的步驟;中國不應該到處示強,中國必須同其他國家就其安全利益和軍事部署進行坦率的溝通,求得“和諧”,這很困難。
美國希望建立一種“降溫機制”,這對區域安全至關重要。有一些中國朋友說美國在“拉偏架”。“拉偏架”是不對的,對美國來說也非明智之舉。但實際上中國應該考慮自己的一些所作所為,是不是逼得區域內其他國家越來越靠近美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