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采豐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 重慶 400067)
重慶市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①
李采豐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 重慶 400067)
高校大學畢業生作為人才資源中較高層次的一類,其就業過程是國家高層次人力資源配置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畢業生難以找到好工作,已成為大學生、高校及家長共同的感受。大學畢業生就業不僅關系到每個學生的前途,還直接影響到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更是關系到我國社會人力資源和經濟發展狀況的一件大事。大學生就業難在何處,就業難是不是國家高校擴招所帶來的呢,本文通過對重慶市高校本、專科層次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的分析,探尋重慶市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相應的解決策略和辦法。
重慶市 體育教育 就業 畢業生
1.1 研究對象
重慶市內重慶第二師范學院、重慶文理學院、重慶長江師范學院、重慶三峽學院、重慶師范大學5所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南岸區、渝中區、北碚區、涪陵區、九龍坡區、大足區、綦江區、奉節縣、開縣、梁平縣、城口縣、秀山縣、云陽縣、巫山縣、豐都等19個區縣教委及數十所中小學校。
1.2 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向5所高校發放問卷280余份,收回有效問卷228份,有效率81.4%,調查問卷分兩次進行,第一次2013年6月;第二次2013年12月。
(2)訪談法:訪談用人單位的人事干部和學校體育部、室負責人。了解部分體育專業大學生求職考核過程。
(3)文獻資料法:查閱了大量有關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的專著、論文、報道、文件及有關的檔案資料,對已有研究成果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為該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論依據。
(4)數理統計法:根據研究的目的與要求,將問卷調查所獲得的有關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與分析。
表1 重慶市2013屆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一覽
表2 重慶市2013屆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初次就業滿意度一覽
表3 就業行業分析
表4 就業行業分析
表5 重慶市2013屆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地域情況一覽
2.1 初次就業率、就業質量情況
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即當年6月底已就業的畢業生人數占畢業生總人數的比例。我們調查了重慶市5個有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高校,2013屆重慶市被調查的5所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初次就業率見表1,平均就業率本科為73.68%、專科80.56%,總體來看差異性較大,專科就業率明顯好于本科。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分別為46%,50%,54%,59%,55%,平均滿意度為53%,就業滿意度不高。(見表2)
2.2 就業行業分析
被調查的畢業生初次就業中本、專科學生專業對口率(到教育系統就業的人數除以調查總人數)分別為35%和25%,調查發現,主要是由于各個區縣的公招考試時間集中在下半年。年底調查統計中可以看出,本、專科最終就業對口率為62.5%和50%,有較大提升。就業對口率提升主要得益于重慶市中小學的體育課逐步落實由原來的每周2節,增加到每周4節。被調查的學校和教委均反映,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崗位缺口仍然較大,據初步估算大致為5000余個(據查2013年重慶市體育專業畢業生不足900人)。因此在被稱為“就難就業季”的2013年,體育教育專業同學的就業不僅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就業對口率和前幾年比較反而出現了樂觀的景象。(見表3、表4)
2.3 就業地域分析
從表5中可以看出被調查的2013屆重慶市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地域本科相對集中在區縣城區,專科相對集中在鄉鎮和農村。通過和用人單位的訪談也驗證了,主城區中學校進人主要傾向于從外地211學校、體育專業院校進人,小學校招收部分市內畢業生;區縣城區中小學校主要以市內本科畢業生為主;多數鄉鎮、農村學校則招收專科以上畢業生。
2.4 就業觀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2013屆重慶市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觀呈現如下幾個特點:第一,擇業期望值高;第二,基層就業熱情不夠;第三,不少本科畢業生不愿到學校就業;第四,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在高期望的支撐下去追尋理想的就業單位,這樣做的結果就會導致在開始階段一部分單位急于面試簽約而畢業生卻高不成低不就,等到擇業后期畢業生想回頭簽約時,很多單位已經錄用了其它學校的畢業生。
3.1 基層就業熱度不夠
基層就業就是到城鄉基層工作。一般來講“基層”既包括廣大農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區;既涵蓋縣級以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也包括社會團體、非公有制組織和中小企業;既包含自主創業、自謀職業,也包括艱苦行業和艱苦崗位。體育教育專業同學基層就業意識、政策熟知、就業觀念等都較為缺乏。
3.2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文化功底較差
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入學時文化課的分數線較其它專業低,因此文化素質相對較差,加之自身的外語水平不高(在研究生考試、專升本考試中無法達到國家規定的外語分數線),這就限制了此類專業的畢業生的進一步求學。另外事業單位進人都需要進行公招考試,這也增加了這一群體的就業壓力。
3.3 學校人才培養沒有形成錯位發展
被調查的重慶市幾所高校中,層次上有專科、本科兩個層次,地域上有主城、周邊、邊遠三個區域。但在人才培養中沒有明顯的錯位。即在就業區域、就業層次上缺乏針對性,特別是本科層次中所瞄準的就業市場和區域還在求全、求大,沒有很好地進行錯位發展。
3.4 教師職業信仰缺失
教師職業信仰,是該專業同學對于所從事體育教育工作的意義、規律、原則的極度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和活動指南的一種情感體驗。經過調查,2013屆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中教師職業信仰較為缺失,對該專業和教師職業認可度低,直接表現在有些同學因就業地域和薪酬等原因直接放棄教師就業崗位。
4.1 加強畢業生升學、公招應試培訓
根據重慶市目前事業單位考試的門類、升學途徑,有針對性地加強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公招考試應試能力。為他們開設各種升學、公招考試培訓班,提升考試的上線率。
4.2 加強畢業生就業觀念教育
強化就業服務理念,切實轉變同學就業觀念。有針對性地加強基層就業政策宣講,基層就業引導,自主創業培訓等。幫助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認清就業形式,珍惜就業機會,幫助他們定位合理可行的擇業期望,決不能有較長時間的觀望,要鼓勵畢業生深入基層,服務基層教育和民辦教育。
4.3 加強畢業生職業信仰教育
高校應該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進行職業信仰教育,從教師職業的使命感、職業良知、職業感情等方面入手,逐步培養起學生對教師職業的認可,有利于體育教育同學的就業及職業認可度。
4.4 進一步明確人才培養定位
同一區域的不同高校,可以根據自身的地域、辦學層次實際情況,來確定人才培養的就業市場、就業層次。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專業和思想素質進行培養和教育,錯位發展。這樣既有利于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又有利于避免資源浪費、惡性競爭。
[1]李曙剛.河北省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2]高永豐.論現代高校教師職業信仰的缺失與重塑[J].商業經濟,2013(1):76-78.
[3]劉超,趙一平,楊繼星.高師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與對策研究[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75-79.
G80-32
A
2095-2813(2014)11(a)-0182-02
李采豐(1979,2—),男,四川榮縣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