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平 袁鋒
(1.江蘇省靖江市斜橋中學;2.江蘇省靖江市濱江學校 江蘇靖江 214500)
中小學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和評價
袁建平1袁鋒2
(1.江蘇省靖江市斜橋中學;2.江蘇省靖江市濱江學校 江蘇靖江 214500)
課外體育活動是中小學生體育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對學生的發(fā)育成長以及培養(yǎng)優(yōu)良的品質和活潑開朗的性格都有著積極的意義。一個課外體育活動的成功與否,不僅需要精心組織設計與引導,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自發(fā)地參與到活動中。課外體育活動是中中小學生體育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對學生的發(fā)育成長以及培養(yǎng)優(yōu)良的品質和活潑開朗的性格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合理科學的課外體育活動不僅使學生的身體得到鍛煉,還能從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悅,通過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拓展中小學生生活的時間和空間,增強他們人際能力,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幫助學生來擺脫不健康的行為和心理困擾,走向快樂人生,教育工作者有義務從一開始就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養(yǎng)成健全人格的環(huán)境。一個好的課外體育活動必須精心組織,怎樣組織才能讓學生喜愛,才是有鍛煉價值的課外體育活動。筆者結合我校的情況,談談這方面的體會。
中小學 課外體育活動 組織 評價
體育課的時間、場地都是有限的,學生活動量、密度、活動的項目都受到各方面條件的制約,因此,有計劃、有組織地利用課外體育活動來養(yǎng)成學生自覺鍛煉身體的好習慣,通過課內外的鍛煉領悟技術、熟練技術、拓展技術、發(fā)展技術,并以多元化、多層次的評價,促進學生的生理、心理和體育能力、健康有序地發(fā)展,使學生在活動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對課外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為學生能終身熱愛和參與體育運動打好基礎。
1.1 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
要組織好課外體育活動,首先要確定一個整體框架,即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采用何種器材、如何規(guī)劃并合理使用場地等等。一般在進行準備活動之后,小學生可在班主任組織下進行集體模仿練習以及諸如鉆山洞、頭頂毽子走、抬轎子和走跑、攀爬、跳躍等集體練習項目,一周輪換一次;中學生則進行靈敏、柔韌、速度、趣味田徑、趣味球類以及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練習和互測等。同時做到各種基本動作有機結合、班級與年級活動的整分結合。讓學生身心在除大課間以外的體育活動中得到極大的滿足和鍛煉。
1.2 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步驟
1.2.1 提出要求
各班主任簡要總結上一次活動情況,提出本次活動重點及要求。所有學生都應該了解活動的內容和要求,爭取在活動中獲得更大成功的體驗。
1.2.2 組織活動
各班在班主任帶領和體育老師組織下根據(jù)一周課外體育活動安排表上的具體安排和具體要求進行活動,所需器材我們實行“每班一筐”,即在活動前體育老師和器材室根據(jù)一周安排每天將各活動區(qū)域的器材準備到位,最大程度保證活動時間不受侵占;活動以先練習后競賽的方式進行組織,周一至周三對新項目進行熟悉和練習,周四、周五則根據(jù)各班練習情況進行班級內競賽或者班級間的對抗賽;如果該項目難易不當,教師可根據(jù)學生情況調整難度,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難度,體驗之后,再思考,挑戰(zhàn)更大難度的練習,以滿足學生的身心需求。
1.2.3 放松和小結本次活動效果
播放優(yōu)美舒緩、學生喜愛的、熟悉的音樂,學生在音樂聲中調整呼吸,使情緒逐漸恢復平靜,有針對性的放松自己的身體器官,待心率下降后,收拾器材,歸還器材室做好記錄,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走出操場,結束課外體育活動。
1.3 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注意事項
要組織好課外體育活動,還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過去我們易犯的錯誤是老師將自己的喜好強加于學生頭上,課外體育活動要么千篇一律,變成軍訓,要么流于形式,變成放羊。既然課外體育活動是學生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需要,從中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特點出發(fā)來設計、編排、組織和實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器材功能,才能真正的組織好課外體育活動,這樣的活動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例如:小學各年級學生在進行爬鉆練習時,可以變換器材位置,增加趣味性,以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也可是當增加難度,給學生一個挑戰(zhàn)自我、發(fā)展自我的空間;中學各年級在進行夢想大灌籃時可以降低籃圈高度,體驗灌籃成功帶來的成就感;也可以就男女生性別進行分組,根據(jù)各自的興趣分別進行不同的運動項目,各自體驗成功的快感。
課外體育活動是以教師精心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的活動,如何評價一個課外體育活動的成功與否?我認為從六個方面來評價。
2.1 活動組織目的是否明確、是否有效
課外體育活動不是徒有其表地講為了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意志,也不是開展花拳繡腿式活動,更不能搞專業(yè)訓練式活動。既然是體育活動就要有明確的目標,有實實在在的體育技能,還要有運動量,三者缺一不可?;顒訒r學生的最高心率在150次/min左右,呼吸頻率在30次/min左右。
2.2活動組織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
每天課外體育活動環(huán)節(jié)的組織必須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接受能力。明顯低于或超出范圍的隨意性安排都是沒有效果的,甚至會將學生的終生體育意識扼殺在搖籃里。
2.3 學生是否積極參與
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如果一個活動下來只見幾個老師在打球,一群學生在圍觀或只見老師在吆喝,學生個個不想動,那可以說是相當?shù)氖?。要讓學生參與活動,并且全身心地投入進去,活動內容、過程的精心設計,器材的精心選擇,教師的精心組織是缺一不可的。
2.4 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
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fā)揮不僅是教師的語言、動作、情緒,還包括活動過程中教師注重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如:怎樣在游戲中遵守游戲規(guī)則,與同伴合作,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樂于助人等。
2.5 場地器材的合理利用
場地器材的合理利用會直接影響活動的效果,如學生進行單調而枯燥的跳高活動時,教師若不在場地、器材的布局上下功夫,只是隨意布置一個或兩個跳高場地讓學生去練習。這樣,學生就會覺得沒滋沒味,一節(jié)課究竟能練幾次?學生的參與性嚴重受限,大部分時間將會在等候與觀看中消磨。相反的,教師若能巧設成放射狀環(huán)形場地若干,高度有高有低,且以皮筋代替橫竿,讓學生以游戲的形式去練習,在練習中挑戰(zhàn)同伴、挑戰(zhàn)自己,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加了活動的密度,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
2.6 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杜絕意外事件發(fā)生
對于可活動場地較小的學校,場地小、人數(shù)多、器材裝卸是意外事件發(fā)生主要原因,教師應在活動前規(guī)劃全校的可活動場地,調整年級與年級之間的活動時間,分段進行。而器材的裝卸給老師的組織工作增添了困難,往往在這時候,很多老師心存諸多顧忌而輕言放棄,與此相反,教師必須始終利用學生的幫助,并且盡早地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對器材進行裝卸。教師承擔監(jiān)督的責任,在學生無法完成裝卸器材,確實需要幫助時,才給予幫助,并在安裝完成后檢查器械安裝情況,防止練習中意外事件的發(fā)生。另外,在進行體操項目練習時,必須教會學生如何進行保護與幫助,同時,教會學生信任自己的同伴,敢于完成有難度的動作。
總之,課外體育活動為學生養(yǎng)成這種持續(xù)性和不間斷性提供了空間,因此,形成了體育課的自然延伸和體育教學的第二課堂。但是,課外體育活動又不僅僅是體育課教學的簡單延續(xù)和第二課堂,而是對體育課內涵的補充和外延的升華。它不在乎學生的身體素質好壞,運動技能高低,而是要使學生通過積極的參與獲得對體育運動深刻內涵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體育意識,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吃苦耐勞、奮發(fā)向上的進取精神??梢?,一個課外體育活動的成功與否,不僅需要精密的內容設計,精心的組織編排,精巧的場地設置,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自發(fā)地參與到活動中。
[1]教育部制訂.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
[2]楊貴仁.學校體育工作培訓教材[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
[3]安德利亞斯·科賽爾,蓋哈德·海克爾,著.玩的藝術—德國中小學體育課的練習及游戲[M].丁鵬,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G807
A
2095-2813(2014)11(a)-02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