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雷怡安
新環保法 關乎你我
●本刊記者/雷怡安
現狀:環境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進入5月,成都的天空再次變得灰蒙蒙,許多市民在呼吸時,總有咽喉腫痛的感覺。據成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數據顯示,市區南部的雙流縣、新津縣國控點以及中心城區南部三瓦窯站都達到重度污染或嚴重污染級別。這些現象的發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焚燒秸稈。
5月進入油菜豐收季,成都周邊地區農民又開始偷偷焚燒秸稈。一位農民告訴記者:“年年都在查焚燒秸稈,但有什么辦法呢,不燒不知道怎么處理?!?/p>
對于焚燒秸稈的危害,專家指出:焚燒秸稈時產生的滾滾濃煙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三項污染指數明顯升高,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既然焚燒秸稈會給環境和人體帶來危害,那么處罰措施是什么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在人口集中地區、機場周圍、交通干線附近以及當地人民政府劃定的區域內露天焚燒秸稈、落葉等產生煙塵污染物質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百元以下罰款。
四川省眉山市白馬鎮每個村都張貼了政府的通告,任何時間都禁燒秸稈。鎮上組織了22人的秸稈禁燒巡邏滅火隊,每個村也都由村支書、村主任代表簽了《秸稈禁燒目標責任書》,如被發現,每一處火堆扣100元,并扣減目標考核分1分,重點敏感時期發現的加倍處罰。
然而,就算有這些條款和措施,依然沒能禁止住周邊農民焚燒秸稈的行為。
現狀:環保意識薄弱,環保知識欠缺
事例二:垃圾分類依然沒有落實到位
如今在成都街頭,分類垃圾箱已經不是新鮮事物了??苫厥绽筒豢苫厥绽臉酥厩逦赜≡诶渖希屓藗円谎劬湍鼙鎰e出來。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清楚地說出兩者的區別,甚至絕大多數人還一頭霧水。
王芳住在市區的某商品房小區里。小區的環境和樓盤品質都屬于中等偏上,在這個小區住了將近三年的王芳對小區各方面都比較熟悉,唯一不熟悉的就是小區里的幾個分類垃圾箱。“沒有專業人員告訴我如何分類,所以扔垃圾時從沒分過”。
而相對于完全不清楚如何垃圾分類的王芳,李洪量對于分類垃圾有更多的無奈。由于在大學里學的是環境科學,所以李洪量對于垃圾分類有一定的認識。當看到街上越來越多分類垃圾箱出現時,他特別興奮,“這代表我們社會對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了”。然而,這股子興奮勁兒沒過多久就消失了,因為李洪量發現就算自己將垃圾分類扔掉后,當垃圾車來時,這些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又被倒在一起,沒有被區分放置。
新環保法的出臺,加重了對不規范垃圾分類的處理,以后不進行垃圾分類的行為將涉及違法。對這條說明,李洪量喜憂參半,國家對于環境保護的看重毋庸置疑,但如何界定垃圾的分類以及如何監督公眾對垃圾的分類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記者觀察:
環境保護似乎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每次一旦有相關法律法規出臺,必然會在社會上引起不小的關注。這種關注說明了整個社會對環境保護的認知度越來越高。
事實上,如今的環保工作已經明顯優于從前,每個城市都出臺了相關的環境保護辦法。針對燒秸稈現象,四川通過衛星來監控燃燒秸稈情況,做到嚴查監管。2014年被四川省環保廳確定為“環保執法檢查年”,省環保廳將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規范環境行政管理行為。同時四川還成立了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確立了229家重點污染監控企業,設置了排查水源安全隱患監控室等。
但是,比起整個環保事業,從國家到社會再到個人,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據2010年中華環保聯合會對全國18個重點流域工業園區的調查結果顯示:100%有水污染問題,78%涉及大氣污染,17%存在固體廢棄物污染。2014年,綠色和平組織公布的74座城市里,接近92%的城市空氣PM2.5年均濃度達不到國家標準,其中32座城市的PM2.5年均濃度是國家標準的2倍以上,而排行前十名的城市PM2.5年均濃度幾乎是國家標準的3倍以上。從4月到5月短短一個月內,就有蘭州、武漢、靖江三個城市遭遇水源污染。
這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據表明,環保的任務還很艱巨。而4月底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修訂草案)》著重就企業和個人的環保意識和行為作了特別的說明,加重了對環保違法的嚴厲打擊。環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出臺一個法律就能解決所有環保的事,環保需要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完成,不僅涉及到規范每一個公民的行為,更涉及到強化每一個公民的環保素質。
環保法的修訂,再次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我國公民在保護環境上的意識還比較欠缺,一些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環保意識也較弱。在生產生活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廢棄物,如何不讓廢棄物變成污染物,如何通過深加工進行循環利用,這是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并將成為一個長久被討論的話題。(責編:彭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