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玲王艷君
河北省圍場縣腰站學區中心校腰站小學
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提出有效問題策略的研究
劉艷玲王艷君
河北省圍場縣腰站學區中心校腰站小學
愛因斯坦曾談到:“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可見,在問題解決中,提出問題更為重要。無論是研究活動還是學習活動,如果只學會解決別人提出的問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與研究。然而在我們的課堂上卻看到有的學生雖然提問題,但提出的問題卻提不到點子上,因此我們的問題學習應致力于使學生能有效地產生問題,形成積極的問題意識,不僅敢提問題,愛提問題,而且會提問題,能提出比較有價值的問題。
什么樣的問題是有價值的問題呢?我認為有價值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有思考價值,能夠激活思維,推進思考,發展智力;有學科價值,能夠滿足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需求,暢通學習過程,達成教學目標。
有效提問是相對“低效提問”和“無效提問”而提出來的。所謂“有效”是:“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問”意味著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由此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展。下面就我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提問”,談談自己的做法。
好的題目、好的素材在內容上要具有現實性,要貼近孩子生活實際,從形式方面新穎活潑,從單一的文字形式到了圖文并茂的形式。這樣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當中就獲得了思維的發展,也就是要用數學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過去的數學教學從內容上來講是遠離孩子們的身邊、孩子們實際的。而新課程改革以來,由于呈現形式的變化,出現了生動活潑的畫面,而且要在畫面中要提取數學信息。要提出好問題應該從趣味性層面去吸引孩子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例如在學習《年、月、日》時,提出這樣的問題:爸爸去外地出差了,小明在家一天天的數日子,等著他快點回來,兩個月后,爸爸回來了,猜猜小明一共數了多少天?這里要結合生活實際,考慮到鄰近兩個月有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答案也是多樣化。這樣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解題的技巧,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如教學《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有什么特征》?課前先讓學生隨意說出幾個分數,老師對答如流地說出哪能些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哪些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學生通過驗證無誤后,感到老師實在是不可思議了。其中有什么奧秘嗎?從而自然而然提出許多相關的問題:什么有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為什么有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有什么特征嗎?(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應如何進行判斷等許多問題。
能力在實踐中形成,學生要會提問題,首先得愛提問題。課標把養成敢于質疑問難的習慣作為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目標之一。因此,我在教學中把提問題定為每節課的教學任務之一,在課前、課中、課后精心設計問題教學環節,激發學生提問的興趣,并讓每個學生建立一個“問題本”,在本上先記錄自己提出的問題,再記錄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然后將自己的問題與同學的問題作比較,比較提問的角度,比較問題的難易,比較問題的價值。長期下來,同學們提問的習慣有了,問題意識也有了。
1.培養學生興趣,激發求知欲望,讓學生想提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探索知識的強大動力。要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放下教師的權威,關心和愛護學生,先讓學生對數學教師感興趣,而后對數學感興趣,實現“親其師而信其道”。其次,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如故事懸念法、操作實驗法、游戲競賽法等,引起學生好奇,讓學生覺得數學有趣有用好玩。最后,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使學生感到我能行,數學并不難學,對學好數學有信心,從而引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進而使學生在求知欲的驅動下,想向教師提出問題。
2.建立民主課堂,創設良好氣氛,讓學生敢提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收起嚴肅的面孔,有親切、和諧的笑臉,把微笑帶進課堂,說話要幽默,尊重學生人格,消除學生對提問題的恐懼感。因此教師要做到:當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符合要求或不是本課所要解決的內容時教師要給予同樣的鼓勵,贊揚這種敢于提問題的精神,并從積極的方面進行引導;當學生在提問題的過程中,由于緊張或考慮不充分而語無倫次、詞不達意或結結巴巴,教師不能中途打斷或輕易否定而忽視其中有用的信息,要用肢體語言、眼神表示鼓勵,直到學生提問完畢,并認真予以解答;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錯或教師在上課時已多次出現過,而學生又當作問題提出時,教師不能嘲笑、諷刺、指責。要知道勇于提問題、對任何事物都愛問一個為什么的尋根究底的積極探索態度是高素質的一種表現。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自己一時也答不上來時,不要敷衍應付,草率作答或躲閃回避,應盡可能地發動全班一起來討論或做善后處理。一節課的成功不僅要看解決了多少問題,更要看學生提出了多少問題,提出了多少個高質量的問題,哪怕有的問題是一兩節課甚至是一兩年都解決不了的,教師要想方設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允許學生自由提問,允許學生自由爭論,不清楚的問題允許重提,說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教師說錯允許批評,允許保留自己的看法。這樣才能消除學生的心里障礙。
3.教給學生方法,尋找問題來源,讓學生會提問題。
學生有了提問題的勇氣,并不等于就能提出問題了。因為有些學生想向老師提出問題,但卻不知道如何提出問題,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容易產生問題。因此,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在課題與學習的主要內容中尋找問題。課題是教材重要資源,同時也是許多問題的隱藏之處。讓學生從課題中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新舊知識找矛盾與聯系中發現問題。數學知識前后聯系緊密,許多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伸與發展,在新舊知識的聯系中,只要認真思考就能產生許多問題。在聯系生活與已有的認知中得到問題。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我們的身邊處處有數學問題,關鍵在于我們能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反向思考中提出問題。人們雖習慣或偏愛正向的思維,但往往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甚至從事物的反面去思考,進行反向思維會找到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很可以試一試。
總之,學生能否提出“有效”的問題,是學生是否有創新意識、是否會主動地探究問題的基礎。所以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更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提問。使學生敢問,會問,有機會問,從而提高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