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紅
江蘇省沭陽縣華沖中學
英語教師的多種角色及作用
蔣紅
江蘇省沭陽縣華沖中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現代教師要“履行當代教育家的職能。”由此可見,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家不同與教書匠,單一教師角色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教師必須充當好控制者、組織者、評估者、參與者、導師、研究者、幫助者、促進者等多種角色。
英語教師;角色的多樣化;作用
當前我國的中小學英語教學因班級人數多的制約和傳統教育的影響,很多老師只是充當“控制者(controller)”、“評估者(assessor)”和“組織者(organizer)”。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高中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絕不是為了學生會說幾句外國話,而是使學生通過學習英語來“促進心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和綜合人文素質的提高。”老師的“控制者、組織者和評估者”的角色遠遠不能使學生達到以上目的。因此,現代教師除了當好以上的角色外,還必須當好“參與者(participant)”、“導師(tutor)”、“研究者(researcher)”。
“控制者”是非常典型、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角色。老師完全控制課堂——不僅控制學生做什么,而且控制學生什么時候說和使用哪些英語(Harmer,1991)。
這種角色的優勢在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老師的講解,而且所有學生的學習步調一致。因此,它在介紹新課和句型操練等方面很有效。但要真正控制每一個學生,使他們緊跟你的教學步驟,老師的課必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他們的興趣。
老師工作的主要部分就是評估學生的學習,從而知道他們的學習好壞及進展如何,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以適應學生。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迫切渴望。有兩種評估方式:糾正錯誤和組織反饋(feedback)(Harmer,1991)。
組織反饋(feedback)是在學生們完成了一項任務之后,老師對它的整體評價。老師應肯定優點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及今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例如:新教材每個單元后的課題研究(project)——學生們分組做一些研究來完成一個主題,并做成課件,最后由每小組在班上進行匯報表演(presentation)。
組織者是老師最難和最重要的角色,課堂活動的成功與否取決于老師的組織(Harmer,1991)。老師在布置學生完成任何任務之前必須發出準確全面的指令,使學生準確知道他們將做什么。我發現學生的活動不成功都是因為老師沒有給出關鍵清晰的指令,學生不知道做什么,或者因英語水平差不知道怎樣進行對話或討論,使課堂冷場,好些學生不參與活動或用漢語交談,結果浪費了很多寶貴的課堂時間。應當特別注意的是:老師不能想當然以為學生知道該怎么做。在全班活動之前,師生或生生進行示范表演是必要的。也可以抽查部分學生,檢查他們是否已掌握。另外,為了使全班學生明白,必要時可以使用漢語。因此,老師在備課時,要花一定的時間思考怎樣給指令,才能使學生清晰明了。
“參與者”就是老師把自己當成學生中的一員,參與他們的各種活動。在學生進行活動時,老師不能只站在講臺上觀望,而應下去積極參與學生的小組活動,因為它既可以增進課堂氣氛,為學生提供和英語水平比他們好的人說英語的機會(Harmer,1991),又可以增進師生感情。同時,老師在參與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難題,還可以向學生學到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好點子,有利于自己今后的教學,從而使師生互相學習,教學相長。
“導師或教練”是指學生在自學或獨立完成他們所選定的任務時,老師對他們進行指導或提出建議(Harmer,1991)。
這種角色在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和做課題研究方面特別重要,因為老師的指出錯誤和改進的建議是他們順利完成任務的關鍵。我對所教學生的作文進行面批面改,使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對于每個小組的匯報表演(presentation)一一進行指導、把關,使他們的課件和講解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也看過很多學生不成功的匯報表演,原因是老師缺少具體的指導。
“研究者”是指教師不斷研究學法和教法,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Harmer,1991)。教師應盡可能地參加課程進修,教學研討會和聽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為自己的教學找到新的方法。
實踐證明,那些不研究新的教學法和在專業上不思進取的老師會發現他們的教學單調乏味,而那些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和不斷改進教學的老師會在教學上獲得豐厚的回報(Harmer,199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現代教師要“履行當代教育家的職能。”由此可見,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家不同與教書匠,單一教師角色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教師必須充當好控制者、組織者、評估者、參與者、導師、研究者、幫助者、促進者等多種角色。只有不斷提升自己,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成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孫瑞欣,校本教研的7個關鍵點,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7,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