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雪峰

盡管上半年股市乏善可陳,但這并沒有影響到基金上半年分紅總額創出近三年來的新高。其中,銀華優質增長基金以18億元摘得“分紅之王”;上半年分紅最多的10只基金合計分紅達76億元,占分紅總額的41%,華夏旗下基金在其中占據三席
今年上半年,上證指數一直在1974點至2177點區間震蕩,創下了有史以來最窄的半年箱體,并以下跌約3.2%收盤;滬深300指數也下跌了7.08%,在全球主要股市跌幅居前。但基金公司給投資者的回報卻逆勢而上,上半年基金分紅反而同比增長44%。
誰是上半年最慷慨的“分紅基金”?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6月30日,2014年上半年共有274只基金實施了分紅,分紅總額達到183億元,與去年上半年127億元相比,同比增加了44%。其中,銀華優質增長基金、新華優選消費基金、易方達積極成長基金、華夏回報基金、華夏行業精選基金分別以17.89億元、9.46億元、8.38億元、7.80億元、7.22億元的區間分紅總額位居前五。
“盡管分紅多少與基金的盈利能力之間并不存在絕對的‘正相關,但在市場機會不多時,及時通過現金分紅把投資收益鎖定,至少展示了基金公司的避險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年上半年基金分紅總額的同比增長,正說明了基金公司的日趨成熟與理性。”北京一位基金經理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在今年上半年股市的窄幅下跌震蕩中,基金現金分紅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投資者及時鎖定投資收益,也有利于增強基金抗風險能力。
分紅總額同比增長44%
盡管上半年的股市乏善可陳,但這并沒有影響到基金上半年分紅總額創出近三年來的新高。
據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各類基金累計分紅335次,合計分紅18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4%,創下了近三年來的新高。
從區間分紅總額來看,共有43只基金分紅總額超過1億元。其中,上半年分紅之王被銀華基金旗下銀華優質增長基金摘得,該基金于2014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共分紅3次,分紅總額達到17.89億元,在所有基金中最高。
此外,區間分紅總額排在第二至第十名的單只基金依次為新華優選消費、易方達積極成長、華夏回報、華夏行業精選、基金金鑫、博時第三產業成長、華夏回報2號、泰達紅利行業精選、銀河銀泰理財分紅。其上半年分紅總額分別為9.46億元、8.38億元、7.80億元、7.22億元、6.27億元、5.80億元、5.65億元、3.78億元、3.5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華夏基金公司旗下有3只基金擠進了區間分紅總額前十,每只分紅總額都超過5億元。上半年分紅最多的10只基金合計分紅達75.75億元,占基金分紅總額的41%。
從單位區間分紅金額來看,排名第一的是銀華交易貨幣,每10份分紅金額達到32.1元,泰達紅利行業精選、信誠盛世藍籌、新華優選消費、長信內需成長、中海藍籌配置、華夏行業精選、基金金鑫、富國天盈、銀華優質增長依次排在第二至第十名,每10份分紅金額分別為7.25元、3.7元、3.6元、3.0元、2.7元、2.5元、2.09元、2.0元、1.66元。
上半年實施分紅的274只基金中,39只基金上半年分紅次數在1次以上,占比14%。其中,去年混合基金冠軍寶盈核心優勢在今年上半年實施了4次分紅,但每次分紅比例都不大,每10份合計分紅1.1元。“在市場處于膠著狀態下,采取多次小額分紅更有利于基金抵抗風險,鎖定收益。”一位資深基金業人士告訴《投資者報》記者。
股基一季度分紅動能較強
盡管基金分紅一度被認為是把左口袋的錢倒到右口袋,乍看上去似乎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但是在左口袋存在較大風險時,把錢倒到右口袋未嘗不是一種有效規避風險的辦法。
“在目前滬深股市窄幅震蕩下行的格局下,如果基金有分紅意愿,那么就會積極兌現浮動盈利,有利于積小勝為大勝。”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在弱市陰跌中通過基金現金分紅,至少能實現兩個戰略意圖。首先,如果基金在前期累積了一定的收益,那么通過現金分紅,一方面能讓投資者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回報,同時也能避免后市進一步下跌的風險;其次,基金公司不用擔憂過高的凈值引發持有人強烈的贖回愿望,而且由于目前從基金分配中獲得的收入,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持有人也沒有稅收方面的負擔。
不過,從一、二季度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偏股型基金(以下簡稱“股基”)分紅情況對比來看,股基分紅動能正在逐步弱化。
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以來,可納入統計的655只股票型基金共計分紅86億元,占基金整體分紅額度的47%,且較去年同期股基47億元的分紅總額同比增長83%。其中,一季度股基分紅總額為74億元,占今年上半年股基分紅總額的86%。換言之,二季度股基分紅總額僅12億元,僅為一季度的16%強。
從上半年股基的業績來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393只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0.82%,跑輸去年同期0.65%的收益水平。而且收益率超過10%的基金產品僅有30只。
“一季度股票型基金分紅總額較大,主要是基于去年股票型基金整體收益不錯。”深圳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對于股基來說,凈值的上漲得益于自己所持有的股票組合中相關股票的上漲。然而花無百日紅,在市場缺乏好的上漲機會時,把組合里收益不錯的投資品種及時地獲利了結,落袋為安,并以現金紅利的形式回報投資人,這正說明了基金管理人的日趨成熟。
債基分紅意愿增強
不過,與股基在二季度分紅減少相比,從年初開始債市回暖,債券型基金(簡稱“債基”)分紅意愿也大幅增強。據Wind數據顯示,一季度債基分紅總額并不高,只有8.7億元。但二季度債基分紅總額達到14.21億元,增長了63%。
以上投摩根基金旗下債基為例,日前上投摩根基金發布旗下4只債基集中分紅公告,根據公告,上投摩根四只基金此次分紅的基準日為6月30日,上投摩根強化回報A類份額每10份分紅0.1元、B類份額每10份分紅0.07元;上投摩根雙債增利A類份額每10份分紅0.3元、B類份額每10份分紅0.28元;上投摩根紅利回報每10份分紅0.1元;上投摩根天頤年豐每10份分紅0.2元。
“良好的業績是基金實現分紅的前提。因為基金只有先具備凈值高于面值這個條件,才有分紅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有分紅能力且經常性給投資人分紅的基金有相對較高的可投資性。”北京一位資深基金分析師告訴《投資者報》記者。
以年內已是第二次分紅的上投摩根紅利回報為例。據銀河數據統計,截至6月30日,上半年上投摩根紅利回報位列16只股債平衡基金第4名。盡管該基金多次分紅固然是由于其產品設計了強制分紅條款,到點分紅,即在符合有關基金分紅條件的前提下,每季每份基金可分配利潤超過1分錢,就會啟動分紅,分紅比例不低于可分配利潤的50%。但是,沒有良好的業績支撐,再好的產品設計只是鏡花水月。
超六成小比例分紅
從今年上半年各只基金的分紅比例來看,大比例分紅基金寥寥無幾。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6月30日,全市場2349只基金中僅有274只基金上半年實施了分紅,其中每10份分紅超過2元的不足9只,每10份分紅超過1元的也僅28只,每10份分紅在0.4元以下的基金數量為187只,占比高達68%。
分紅總額靠前的基金均采用了大比例分紅策略,排名前五的基金中,更有3只基金采取了大比例多次分紅的策略。其中,排名第一的銀華優質增長基金上半年分紅次數為3次,單次分紅比例為每10份分紅1.66元;排名第三的易方達積極成長基金上半年分紅次數為2次,排名第四的華夏回報基金上半年分紅次數為3次,單次分紅金額分別為每10份分紅0.8元和0.9元。
上半年基金分紅同比增長超4成,是否暗示基金經理對目前市場看淡?對此,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研究部總監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對于成熟的基金經理來說,不可能存在為了籌集現金進行分紅而去突擊賣股票。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大比例分紅之后基金往往迎來大量凈申購,基金經理手中資金因此而更加充裕,反而更有利于更加積極地備戰三季度行情。”
“基金分紅實際上是給了投資人一個自由支配利潤的權益,投資人可以選擇分紅再投資,亦可以選擇落袋為安。”上述研究部總監表示,近年來部分基金公司在市場處于高位、風險凸顯的時候,及時對基金已實現收益進行大比例分紅,主動為投資者實現收益,這是值得尊重的行為,也是行業走向成熟,基金公司專注于持有人利益、立足長遠發展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