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予涵,孫曉偉,張璐璐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設備處,北京 100034
醫療機構中醫療設備檢查預約時間長,不但降低了患者的滿意度,也增加了醫院運營成本,成為降低平均住院日,提高醫療效率的瓶頸[1-2]。目前,國內相關研究多是從信息技術和流程改進的角度探討降低預約時間的方法[3-5]。加強設備的績效管理也可以促進對預約時間的控制。設備管理者通過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可隨時掌握資源配置、使用等情況,從而分析預約時間延長的原因,并針對可控問題加以干預。醫療管理可在“醫學裝備使用評價”的方法和“提升醫療質量”的目標之間找到契合點。
本文將通過我院降低骨密度儀預約時間的實例探討醫療設備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以及在檢查預約時間管理方面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效果。
我院骨科于2012年7月購進1臺雙能量X線骨密度儀(諾蘭德XR-800),除骨科外,婦產科、內分泌科、風濕免疫科等都具有臨床需求。作為我院唯一1臺骨密度儀,該設備安裝使用后,檢查預約時間最長可達3個月,嚴重影響相關醫療工作的開展。為此,我院設備處利用醫療設備績效評價的方法開展調研和干預。
2.1.1 評價范圍
我院醫療設備績效評價對象主要為重點科室的重點設備,從甲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逐步擴展到X線檢查設備、超聲診斷設備、內窺鏡等,由點及面,有時也會選擇一段時期有突出問題的設備開展專項評價。通過實踐驗證,這種評價范圍的設定比全面覆蓋更有針對性和可執行性。
2.1.2 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體系主要由3個層面構成,見圖1。
(1)設備配置情況:品牌型號、數量和分布、使用年限、購置價格等,以評價資源配置是否合理,及對設備老化情況進行判斷。

圖1 醫療設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圖
(2)設備在用狀態:了解設備的開機時間、故障頻次、因故障停機時間,由此可計算出設備的日均開機時間、開機率、完好率等,以對設備在用狀態是否良好進行評價。
(3)設備使用效率:了解設備檢查人次、檢查陽性人次、設備日最高檢查人次、次均開機時間等,由此可計算出陽性率、開機使用率、能力利用率等,以評價在開機時間內工作量是否飽和,設備是否被充分利用。
2.1.3 數據的獲取
根據設定的評價指標,設備處設計了《醫療設備績效評價月報表》(表1)。每月月初,設備使用科室由專人負責向設備管理部門填報報表,要求填寫內容真實完整。設備管理部門定期利用信息系統,如PACS、HIS等對科室填報數據進行核查。數據收集后進行整理、錄入和分析。

?
我院的骨密度儀于2012年7月底安裝完成,2012年8月對檢查設備的預約時間調查中發現該設備預約時間已達3個月。通過《醫療設備績效評價月報表》獲取數據,見表2。
2.2.1 評價步驟與結果
第一步:對獲取的原始數據根據指標體系進行定量分析。從表1中可以分析出以下信息:① 資源配置情況:這是我院唯一一臺新安裝的骨密度儀;② 在用狀態:8月共有3次故障,因故障停機20 h,完好率88.89%,故障率較高;設備1周開機5天,日均開機時間不到8 h,開機率86.96%;③ 使用效率:月檢查病人311人次,檢查時間為20 min/人,與外院同類設備相比,次均占機時間較長;開機使用率64.79%,能力利用率67.61%,說明該設備有效利用率不高,有可提升空間。
第二步,針對客觀數據所反映的情況,通過現場調研發現:① 此設備偏重科研型功能,掃描速度較慢,影響次均占機時間; ② 每周有一個下午不做檢查,影響開機率;③科室只有1名操作人員,此人要同時負責預約、叫號、擺放患者、檢查操作、出報告等,降低了設備的有效利用率; ④設備雖為新安裝,但故障率較高,且廠家工程師故障響應不及時。
2.2.2 改進建議
針對分析出的問題,提出建議:① 盡快增加配置1臺臨床型的骨密度儀;② 骨科應增加該設備開機天數,針對目前情況周末應開機服務; ③ 建議人事部門增加該設備人員配備;④ 設備處與設備廠家協商,要求其盡快排查設備故障,保證平穩運行。
我院利用“院長辦公會”和每月1期的《醫療信息簡報》平臺(圖2)進行醫療設備績效評價結果的反饋。設備處一方面將評價結果通過院長辦公會向院領導匯報并提出措施建議,一方面以《醫療信息簡報》為載體向臨床科室展示評價結果,并與相關科室進行溝通。醫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公開透明的數據展示途徑對于績效評價體系發揮作用十分關鍵。

圖2 績效評價結果反饋與干預流程示意圖
設備處通過反饋平臺與院領導和科室進行了信息溝通后,根據改進建議采取了以下措施:① 骨科提出新購臨床型骨密度儀的設備申請;② 增加開機時間,1周7天全開機做檢查;③ 人事部門協調,增加1名工作人員;④ 設備廠家派駐1名工程師對設備進行駐場檢測維修。
骨密度儀8~12月重要績效指標變化情況,見圖3。預約時間從92天降到了15天。骨密度儀8~12月開機率和開機使用率情況,見圖4。開機率從86.96%提升到120.83%,開機使用率從64.79%提升到76.35%。

表2 骨密度儀8月績效數據

圖3 骨密度儀8~12月重要績效指標變化情況

圖4 骨密度儀8~12月開機率和開機使用率情況
(1)建立醫療設備績效評價體系,是設備管理部門實現從單純的設備采購職能到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轉型的重要手段。這一工作不但可以在設備采購前提供決策依據,在設備采購后用來評估使用效益[7-8],還可以幫助管理者實現對問題原因的合理解釋,并找到解決方法,是促進醫療工作科學管理的有力工具。
(2)我院醫療設備績效評價體系是具有選擇性、針對性的重點關注價值較高的大型設備、專用設備或在臨床活動中有突出問題的設備。此選擇方式可以使評價工作便于操作,可控性強且有的放矢。而在評價周期上,堅持長期開展和月報制度,數據長期的收集和比較保證了績效評價的前瞻性,較短的評價周期體現出評價工作的時效性。
(3)績效評價工作的核心是評價指標的選取和評價體系的搭建。選取較易獲取的指標,并將其劃歸為資源配置、在用狀態和使用效率3個層面,從靜態到動態,從時間到數量,從絕對的數值到相對的比率,搭建了清晰的評價體系,確保了評價方法的全面和科學。
(4)反饋機制的建立。反饋機制是我院醫療設備績效評價體系的特色,是該體系發揮功效的重要保證。院領導、設備使用科室、設備管理部門通過“院長辦公會”和《醫療信息簡報》這樣的信息交換載體構成了三位一體的反饋系統,使得績效評價結果能快速發布,有效回應,并對領導的決策有明確的指導意義,收到較好的干預效果。
(5)目前我院醫療設備績效評價體系以人工上報數據為主要數據獲取途徑,PACS等信息系統因為覆蓋面較窄,還只能作為輔助的核查手段,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績效評價的效率和結果的準確性。這也是目前各醫院開展醫療設備績效評價工作普遍出現的短板。加速信息系統發展,保證原始數據獲取途徑的真實性、準確性、同一性是績效評價工作未來的發展方向。
[1]朱志峰,黎曉新,趙越,等.北京某綜合醫院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研究[J].中國醫院,2009,13(6):39-41.
[2]焦峰,王欣,王力紅,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在縮短住院患者影像檢查預約時間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3,34(10):166-168.
[3]張渝,李初民,張廣嶺,等.放射檢查預約流程優化及系統設計[J].重慶醫學,2011,40(35):3569-3570.
[4]黃培.基于信息化的醫院門急診流程再造時間[J].中國醫療設備,2014,29(1):87-88,79.
[5]黃培.醫院建立綜合檢查預約平臺的實踐及思考[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2,26(3):337-339.
[6]冷文,許峰,陳薇薇.利用數據資源構建大型醫療設備管理績效評估體系[J].醫療衛生裝備,2010,31(11):95-97.
[7]黃龍梅,董立友.公立醫院醫療設備購置績效評價的探討[J].醫院院長論壇,2010,(3):42-46.
[8]高潔,張正.探討績效考核在醫院管理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 20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