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敏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盧建敏
目的 探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控制情況對母嬰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 將福建省龍巖人民醫院產科門診2011~2013年收治的150例妊娠糖尿病孕婦按血糖控制滿意情況分為試驗組(n=93,血糖控制滿意)和對照組(n=57,血糖控制不滿意),觀察比較2組妊娠期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圍生兒結局。結果 試驗組早產、巨大兒、新生兒窒息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2組胎兒窘迫及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試驗組妊高癥、羊水過多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2組產后出血、感染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加強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期間的血糖控制,采取積極有效的血糖控制措施,加強血糖監測,對降低妊娠期母嬰并發癥發生率及改善圍生兒結局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妊娠期糖尿??;血糖;妊娠結局
妊娠糖尿病是指孕產婦在妊娠期間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通常發生在妊娠的中、晚期,對母兒的影響取決于糖尿病的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病情較重或血糖控制不良者對母體和胎兒影響較大,易引起產科并發癥,嚴重威脅母兒健康。隨著近年來臨床對妊娠糖尿病篩查的不斷重視,早期采取積極有效的血糖控制措施是減少圍生期母嬰并發癥的主要方法[1]。本研究回顧性分析對15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進行飲食指導及藥物治療的臨床資料,觀察比較血糖控制是否滿意與妊娠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圍生兒結局的影響,旨在為降低母嬰并發癥發生率及指導圍生期保健提供理論支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福建省龍巖人民醫院產科門診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妊娠糖尿?。℅DM)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第6版《婦產科學》中有關GDM的診斷標準[2]?;颊吣挲g20~38歲,平均(29.0±5.3)歲;孕周22~38周,平均(30.1±4.7)周;孕次1~4次,平均(1.2±0.5)次;初產婦94例,經產婦56例。按照治療后血糖控制情況將150例孕婦分為試驗組(n=93,血糖控制滿意)和對照組(n=57,血糖控制不滿意),2組產婦在年齡、孕周、孕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孕婦一經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即開始指導其進行飲食治療,指導孕婦進行合理飲食控制及適當運動,針對性的控制7 d后復查孕婦餐后2 h血糖,未達標準的孕婦則入院給予血糖控制治療,1周后復查孕婦空腹血糖及三餐2 h后血糖,仍未達到標準者則行胰島素治療。經飲食指導治療或經胰島素治療后血糖控制處于正常范圍內為試驗組,經入院血糖控制治療后血糖水平仍不滿意為對照組。
1.3 血糖控制標準[3] (1)血糖控制滿意標準:孕婦在正常一日三餐時間外無明顯饑餓感,復查空腹血糖在3.3~5.6 mmol/L,餐前30 min血糖在3.3~5.8 mmol/L,餐后2 h血糖在4.4~6.7 mmol/L,夜間血糖控制在4.4~6.7 mmol/L。(2)血糖控制不滿意標準:復查空腹及餐后2 h血糖中至少有1項未達到上述血糖控制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圍生兒結局比較 試驗組早產、巨大兒、新生兒窒息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2組胎兒窘迫及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見表1)。

表1 2組圍生兒結局比較[n(%)]
2.2 妊娠及產褥期并發癥比較 試驗組妊高癥、羊水過多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2組產后出血、感染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妊娠并發癥情況比較[n(%)]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和年輕化趨勢。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因為長期高血糖,可引起母體廣泛性血管病變、血管內皮細胞增厚和管腔變窄等[4-5],導致組織器官供血不足,極易并發妊娠期高血壓甚至孕婦腎衰竭、胎兒生長受限和胎兒宮內缺氧窘迫等。另外,胎兒處于高血糖環境,易促使蛋白質和脂肪的合成,引起巨大兒發生率及剖宮產率增高[6-8]。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因素較多,臨床學者認為孕期胎盤催乳素、生乳素、孕激素及糖皮質激素等拮抗胰島素激素抵抗是最主要的原因。妊娠期孕婦由于血容量較正常時期增加、血液稀釋度較大、胰島素分泌不足,同時由于多種激素的綜合作用,使孕婦出現暫時性的胰島素抵抗而導致不同程度的糖代謝量下降情況出現,因此為了維持正常的糖代謝水平,孕婦胰島素需要量必須按量增加,對于胰島素分泌受限孕婦,妊娠期不能維持正常糖生理代謝而導致血糖明顯升高,從而使得隱性糖尿病顯性化,使原有病情加重,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目前諸多臨床研究表明,決定妊娠糖尿病患者母嬰結局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妊娠期血糖控制情況,賀建平等[9]的研究表明,孕期血糖控制接近或達到正常范圍可有效降低圍生期母嬰并發癥發生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血糖控制滿意組妊高癥、羊水過多發生率顯著低于血糖控制不滿意組(P<0.05);且早產、巨大兒、新生兒窒息發生率也顯著低于血糖控制不滿意組(P<0.05)。
綜上所述,理想的血糖控制狀態可有效減少妊娠糖尿病孕婦母嬰不良事件的發生,同時應重視妊娠糖尿病孕婦的血糖定期檢測及早期控制治療。
[1] 韓歡,應豪.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兒影響[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3,29(4):244-246.
[2] 楊慧霞.我國妊娠期糖尿病診治現狀和應對措施[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3,29(4):241-243.
[3] 宋曉平,張艷梅.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嬰結局影響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5):767-769.
[4] 梁若笳,姚志韜,蔣學祿,等.個體化飲食控制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療結局的影響[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9):698-702.
[5] 陳燕,呂俊.妊娠期糖尿病產婦母嬰預后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2):1894-1896.
[6] 姚蘭,張建梅,李萍.妊娠合并糖尿病對母嬰的影響研究[J].當代醫學,2011,17(2):46-48.
[7] 孟淑叢,韓玉環.妊娠合并糖代謝異常孕婦血糖控制與圍產結局的關系[J].天津醫藥,2010,38(11):1002-1003.
[8] 蔣麗江,郭躍文.糖尿病合并妊娠43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5):774-776.
[9] 賀建平,賀敏.妊娠期糖尿病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附95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34):5020-5021.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5.030
福建 364000 福建省龍巖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盧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