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麗
不同年齡組腦梗死患者危險因素及臨床特點芻議
孫 麗
目的 探討不同年齡組腦梗死患者危險因素以及臨床病理特點,以提高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青年(≤45歲)腦梗死患者50例,老年(≥65歲)腦梗死患者50例,比較2組患者性別、病因、危險因素。結果 青年組患者中女性12例,占總人數的24.0%,老年組中女性28例,占56.0%。高血壓病、高血脂、腦動脈硬化為腦梗死的常見的疾病病因,其中吸煙為青年、老年危險因素;失眠、偏頭疼、風心病以及外傷感染是青年腦梗死組的重要危險因素;冠心病、糖尿病以及嗜酒為老年腦梗死組的危險因素。結論 青年腦梗死組患者危險因素不僅與高血壓病、高血脂、腦動脈硬化有關,同時還與失眠、偏頭疼、偏胖、風心病以及外傷感染等危險因素有關,青年組腦梗死患者病情較老年組輕、治療療程短、并發癥少、預后好。
腦梗死;青年;老年;危險因素;臨床特征
腦梗死是老年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近年來,臨床根據相關調查結果發現,腦梗死疾病發生群體越來愈年輕化,青年腦梗死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且疾病發生具有自身的危險因素和臨床特征[1]。這種現象引起臨床上的廣泛關注,為了對比不同年齡組腦梗死患者危險因素及臨床特點,對45歲以下的青年患者和6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進行對比分析,發現青年組患者腦梗死病情輕,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選擇沈陽市胸科醫院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青年腦梗死患者與老年腦梗死患者各50例,年齡27~82歲。青年組患者中女12例,男38例,患者年齡27~45歲,平均年齡(32.5±5.4)歲,住院時間(22.0±3.5)d;老年組中女28例,男22例,患者年齡65~82歲,平均年齡(72.4±4.6)歲,住院時間(28.4±4.3)d。
1.2 一般方法 分析2組患者高血壓、吸煙、嗜酒、風濕性心臟病、高血脂、偏頭疼、外傷以及腦動脈硬化等病因及危險因素與患者性別、臨床療效等特點,比較青年組與老年組患者之間的差異。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資料進行數據的分析,正態計量資料結果用“x±s”表示,組間比較用t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性別差異 青年組中女12例,占24.0%,老年組中女28例,占總人數的5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2組患者病因及危險因素比較 本組選取的腦梗死患者共100例,對比分析青年組與老年組病因及危險因素,2組在高血壓、吸煙、高血脂以及腦動脈硬化等方面無明顯差異。其中吸煙是導致青年、老年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失眠、偏頭疼、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是重要的危險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病因及危險因素比較[n(%)]
3.1 性別差異 青年組中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老年組中女性患者比男性多,這種現象說明青年女性比男性發病率低,這與女性體內一定水平的雌激素有關,雌激素能調節人體脂質代謝,抑制血小板凝固,防止應激或機械損傷引起患者血管內膜增殖,從而能減少腦梗死發生率[2]。
3.2 疾病病因及危險因素 本次調查中,青年組與老年組在高血壓、高血脂、吸煙以及腦動脈硬化等方面不存很明顯差異,但是在這幾個方面腦梗死發生率比較高,說明高血壓、高血脂、腦動脈硬化等是直接危險因素[3-6]。尤其是吸煙可能會增加動脈硬化程度,改變動脈血流狀態,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吸煙者中發生腦梗死多集中于35歲左右的年齡階段,2組患者均有較高的比例。此外,飲酒也逐漸成為腦梗死疾病的誘發因素,長期大量飲酒使得血黏度上升,機體血液流動不暢,最后由于高血壓導致血栓[7]。本次研究中,老年組中大量飲酒者占50.0%,幾乎1/2的患者有飲酒習慣,值得臨床上高度重視。失眠、偏頭疼、風心病以及外傷等則是重要的危險因素,而冠心病與糖尿病是老年腦梗死的危險因素,本次研究老年組中冠心病患者有23例,糖尿病患者32例,明顯要低于青年組。青年組吸煙、飲酒、失眠等因素要明顯高于老年組,這些因素都是可控制和預防的,若患者逐漸改變生活習慣,戒煙戒酒就能防治腦梗死疾病[8-9]。由此可見,青年組腦梗死的病因較復雜,但是,病情比較輕,治療時間短,并發癥發生率非常低,預后相對較好,通過提高對青年組危險因素及臨床特點的認識,提高患者依從性,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加強干預,可以有效防止腦梗死的發生。
[1] 鄢輝龍,謝正勇.136例青年腦梗死的臨床分析[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1(3):809-810.
[2] 曾一君,鄭華,郭春生.青年腦梗死危險因素和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0(8):741-742.
[3] 張玉潔,趙鳳玲.中青年腦梗死60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 (28):564-565.
[4] 鄧勇,周珂,于弋水.青年腦梗死與老年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及臨床特點對比分析[J].卒中與神經疾病,2009(6):1156-1157.
[5] 高利,劉萍,宋玨嫻,等.中老年腦梗死患者危險因素及血CRP、PAgT、Fib的含量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23(8):940-942.
[6] 耿濤.青年與老年腦梗死患者危險因素的對比分析[J].黑龍江醫學, 2011,26(6):432-433.
[7] 楊左光.180例腦梗死患者危險因素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2, 18(10):3845-3846.
[8] 鄧勇,周珂,于弋水,等.青年腦梗死與老年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及臨床特點對比分析[J].卒中與神經疾病,2009(6):1156-1157.
[9] 許一帆.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對血脂、血清CRP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2,18(21):142-1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5.064
遼寧 110031 沈陽市胸科醫院 (孫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