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福
護理干預對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患者膀胱痙攣的影響
王祥福
目的 分析護理干預對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患者膀胱痙攣的影響。方法 選取行TURP術后并發膀胱痙攣的患者68例,隨機均分為2組(n=34)。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比較2組患者不同時段膀胱痙攣發生情況,膀胱痙攣疼痛程度、持續時間與人均次數。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術后48 h與術后72 h膀胱痙攣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VAS評分與膀胱痙攣人均次數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研究組膀胱痙攣持續時間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患者給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術后膀胱痙攣并發癥的發生率與人均次數,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護理干預;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膀胱痙攣
前列腺增生疾病屬于臨床老年男性常見多發疾病,通常采用TURP(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主要術式治療方案。而膀胱痙攣屬于前列腺增生疾病手術后常見并發癥,發病率50%左右,當患者術后發生膀胱痙攣(BS),可進一步造成出血、疼痛、感染等并發癥,對術后生活質量具有一定程度影響。為進一步改善患者術后膀胱痙攣癥狀,本文主要對護理干預應用于68例TURP術后并發膀胱痙攣患者的臨床資料予以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新沂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行TURP術后并發膀胱痙攣的患者68例,隨機均分為2組(n=34);對照組年齡59~85歲,平均(74.28±6.51)歲,首次出現時間2~20 h,平均(10.38±4.19)h;研究組年齡61~83歲,平均(75.68±5.61)歲,首次出現時間3~21 h,平均(9.83±3.92)h。2組患者在年齡,癥狀首發時間、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臨床征象均符合TURP術后膀胱痙攣并發癥患者且均為男性;均簽署治療方案的知情同意書;無應用相關藥物或手術禁忌證[1]。排除標準:不穩定膀胱、神經源性膀胱等激發功能改變者;心、腦、肺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合并有嚴重基礎性疾病者;不配合方案實施者,資料不完整者[2]。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即對住院患者行疾病知識統一宣教,并發癥對癥采取相應處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護理干預,操作方法如下。(1)心理護理:辦理入院信息時護理人員初步評估患者與家屬可影響患者術后恢復的心理因素,及時給予患者心理干預或治療,患者家屬安排心理指導講座,提高家屬與患者依從性;(2)膀胱痙攣預防護理:沖洗液溫度選取28℃~35℃,依據尿色決定沖洗速度(色深則快,色淺則慢,血尿消失后停止沖洗);術后膀胱導尿管留置須符合患者前列腺重量,氣囊內注水量20~30 mL,待沖洗液變清后抽出氣囊內10~15 mL液體;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定期傾倒與更換引流袋,2次/d給予長期留置導尿管患者0.5%碘伏清潔尿道口;(3)疼痛內壓護理:采用硬膜外鎮痛泵給予鎮痛制動藥以解痙止痛,選取平臥位減少患者翻身次數,預防呼吸道感染。
1.4 效果評價標準 觀察并記錄患者不同時段痙攣發生情況,包括術后24 h、術后48 h與術后72 h;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3](VAS)評估患者護理前后膀胱痙攣程度;統計并處理患者護理前后膀胱痙攣持續時間、人均次數。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不同時段膀胱痙攣發生情況比較 予以不同方案護理后,研究組患者術后48 h與術后72 h膀胱痙攣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2組患者術后24 h膀胱痙攣發生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膀胱痙攣程度、持續時間與人均次數 予以不同方案護理后,2組患者VAS評分、持續時間與人均次數均有明顯下降,并且研究組護理后3組數據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不同時段膀胱痙攣發生情況比較[n(%)]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膀胱痙攣程度、持續時間、人均次數比較(x±s,n=34)
本研究對行TURP術后患者給予護理干預,通過心理護理平衡患者由疾病引發的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提高患者腎上腺皮系統對膀胱逼尿肌的抑制作用,相應減少膀胱痙攣的發生次數[4]。通過預防護理選用適宜的沖洗液溫度與氣囊內液體容量,預防患者因導尿管尿置留引發的尿路感染,盡量避免患者因腹內高壓引發的前列腺窩出血,進而有效減少膀胱痙攣并發癥的出現,減輕患者由疾病帶來的生理與心理痛苦[5]。
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2組患者不同時段的膀胱痙攣發生情況予以分析,發現研究組患者術后48 h與術后72 h膀胱痙攣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膀胱痙攣預防護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術后第2~3天的膀胱痙攣發生次數,表明本院護理人員采用的預防護理措施在減少膀胱痙攣發生率上具有高效可行性,值得臨床借鑒與推廣。此外,通過對比分析患者護理前后膀胱痙攣相關數據情況,發現兩組患者經護理后VAS評分、持續時間與人均次數均有明顯下降,說明常規護理干預在縮短膀胱痙攣持續時間,降低人均發生次數以及減輕痙攣疼痛程度上有一定的效果。同時,研究組護理后VAS評分、持續時間與人均次數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護理干預在降低患者術后膀胱痙攣程度與人均次數上效果較常規護理更顯著。針對護理干預對患者術后第1天膀胱痙攣發生率與常規護理效果類似,由于本文研究對象過少,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針對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患者給予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膀胱痙攣并發癥的發生率與人均次數,縮短膀胱痙攣持續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周艷波.綜合性護理對前列腺電切術患者康復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3,19(4):144-145.
[2] 王莉.臨床護理路徑在降低前列腺電切術后膀胱痙攣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8):1236-1237.
[3] 王燕.前列腺電切術后膀胱痙攣302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4):6011-6012.
[4] 吳曉莉.護理干預對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患者膀胱痙攣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3,34(28):5906-5907.
[5] 劉杰.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后膀胱痙攣相關因素分析及臨床治療[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36):127-128.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5.073
江蘇 221400 江蘇省新沂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王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