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憶 楊正輝
心理護理在腦動脈狹窄血管內支架成形術后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王 憶 楊正輝
目的 研究心理護理對腦動脈狹窄血管內支架形成術后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行腦動脈狹窄血管內支架形成術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術前向患者發放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并評分,術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于術后3個月再次對患者進行SCL-90評分。結果 患者術后3個月SCL-90量表評分焦慮[術前(1.85±0.41)vs術后(1.41±0.34),t=7.39,P<0.01]、抑郁[術前(1.98±0.47)vs術后(1.72±0.43),t=3.65,P<0.01]、恐懼[術前(1.98±0.62)vs術后(1.74±0.52),t=2.65,P<0.01]三項評分明顯優于術前,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腦動脈狹窄血管內支架成形術后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顯著降低患者的焦慮、抑郁、恐懼情緒,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值得在臨床推廣。
心理護理;腦血管狹窄;支架成形術
缺血性腦病是神經內科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其發病率高,預后較差,對中老年人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而腦動脈狹窄是造成缺血性腦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有50萬左右新發缺血性腦病患者是由腦動脈狹窄引起[1]。對于此類患者,腦血管狹窄支架成形術是目前最為有效的治療手段[2]。作為介入手術,血管內支架成形術對患者造成的損傷雖小,但仍會對患者心理造成較大影響[3]。本研究采用心理護理對80例腦動脈狹窄血管內支架成形術后患者進行護理,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間在成都軍區總醫院住院治療的80例缺血性腦病需行腦血管狹窄支架成形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颊咧心?4例,女26例;年齡48~69歲,平均(57.4±7.6)歲。患者中61例以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入院,19例以急性腦缺血性中風入院;患者臨床表現為視力障礙、肢體麻木、失語、智力減退、共濟失調、面癱等。行CT、MRI檢查發現頸內動脈顱內段狹窄22例(27.5%),大腦中動脈狹窄27例(33.8%),椎動脈顱內段狹窄24例(30.0%),椎動脈顱內段狹窄7例(8.7%)。采用NASCET標準[4]評價患者狹窄程度平均值為(79.6±8.41),平均狹窄長度(5.77±1.41)mm。
1.2 研究方法 在進行腦血管狹窄支架成形術前,對80例患者發放癥狀自評量表 (SCL-90)進行填寫,之后采用16 FP軟件進行評分。術后當天開始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和心理護理,術后3個月再次向患者發放SCL-90量表填寫并進行評分,比較患者兩次評分情況以評價心理護理的效果。
1.3 心理護理方法 責任護士于術前患者完成第1次SCL-90量表測評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教育內容包括:告知患者腦動脈狹窄的病因、發病機制、治療方法及預后情況;向患者講解血管內支架成形術的原理及意義,重點說明其安全性,并向患者講明可能的并發癥及處理措施;向患者講述治療成功的病例以增強其治療信心等。術后詢問患者術后感受,告知患者此種手術損傷小,恢復快,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較小,不必過于擔心。在日常護理中,經常與患者進行交流,傾聽患者心聲,詢問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對治療是否有疑問并及時解答,以融洽護患關系;播放一些輕松的音樂、相聲小品及影視節目以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通過在病房擺放鮮花、懸掛風景畫等方式營造良好的康復環境[5]。在患者出院前再次對患者進行宣教,除告知患者今后生活中防治血栓的注意事項外,應教育患者在日后的生活中應盡量控制和改變自己的性格,增強身心修養,遇事不要激動,要量力而行,處理問題應平心靜氣,以緩解精神系統的緊張狀態,保持愉悅的心情。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錄入SPSS 13.0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以“x±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術前及術后SCL-90量表評分情況如下(見表1)。患者在進行心理護理后焦慮、抑郁、恐懼、軀體化癥狀等指標均較未進行心理護理之前明顯上升,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心理護理對患者產生了明顯療效。

表1 患者兩次SCL-90量表評分情況比較
SCL-90量表是目前廣泛使用的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礙檢查量表之一,具有涵蓋癥狀范圍廣、測試結果信度高的特點[4],可以從多方面了解測試對象的心理健康情況,如軀體化癥狀、人際關系狀況以及抑郁、焦慮等情緒,并可以較為準確地反映其嚴重程度。術前對患者進行的測試表明,患者中普遍存在嚴重的焦慮(1.85±0.41)、抑郁(1.98±0.47)、恐懼(1.98±0.62)情緒,并有一定程度的軀體化癥狀表現(1.41±0.32),這是由于患者面臨手術,心理壓力較大,擔心手術能否成功、術后是否會出現并發癥等情況造成的[6]。通過術后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患者親身感受到手術的安全性、微創性,其焦慮、抑郁、恐懼情緒和軀體化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對于腦動脈狹窄所致缺血性腦病患者,焦慮、抑郁、恐懼等情緒可導致患者軀體進入應激狀態,從而導致心律增快、血壓升高等一系列不良反應,存在加重病情、誘發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顱內出血等并發癥的風險[7]。通過心理護理不但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獲得更好的醫療體驗,而且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8],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1] 王西玲,王宇,余玲.SCL-90心理測評及針對性護理干預在腦動脈狹窄行支架置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4):155-156.
[2] 磨莉,李呂力,王桂鳳,等.血管內支架成形術治療癥狀性腦血管狹窄的護理[J].廣西醫學,2010,32(11):1436-1437.
[3] 李婷,郭亞輝,劉亞紅.腦血管支架植入術后拔鞘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12,3:38-39.
[4] 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ail Collaborators.Beneficial effect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carotid stenosis[J].N Enl Med,1991,325:445-453.
[5] 劉曉霞,朱英,劉世英,等.音樂療法在重癥監護病房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3,11:25-27.
[6] 郭麗霞,侯俊.心理護理在普外科手術后患者的護理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3,8:1628.
[7] 張靜.心理護理干預對惡性腫瘤住院化療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3,4:729.
[8] 曹楠.心理護理對腦卒中后抑郁和焦慮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1,13(15):261-262.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5.081
四川 610083 成都軍區總醫院神經內科(王憶 楊正輝)
楊正輝 E-mail:wangyihyc@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