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明 雷漫飛
摘?要:本文選取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的回族作為研究對象,深入探討瀍河區回族的民族認同情況以及影響民族認同的因素,認識瀍河區回族民族認同的層次,并對城市少數民族的民族認同現狀進行理論概括和解釋。回族是我國分布最廣泛的一個少數民族,沒有本民族語言,長期使用漢語言,在經濟上與當地民族結為一體,若是按斯大林民族定義的標準來看,回族并不能算是一個獨立的民族。但是民族認同意識凝聚起的民族情感卻將散落于華夏大地的一千多萬回族群眾聯結成一個統一的民族共同體,并且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文化先進、經濟發達的民族。民族認同意識對于回族的形成及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是回族最主要的內部凝聚力量。
一、瀍河回族區的田野景觀
瀍河回族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東部,因境內有瀍河流過而得名,轄區總面積34平方千米,有7個街道辦事處,1個回族鄉,29個社區居委會和11個行政村,全區總人口17.88萬,其中回族人口2.76萬,占總人口的15.4%。瀍河回族區正式成立于1957年11月15日,是我國五個城市民族區之一,城市民族區是既區別于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鄉,又不同于一般市轄區的特殊市轄區行政建制。
二、瀍河區回族民族認同因素的分析
(1)居住格局。為了宗教活動和生活的方便,穆斯林圍寺而居,逐漸每座清真寺都形成一個“坊”,這就是回坊。洛陽是我國中部較發達城市之一,但是回坊的少數民族特色并沒有因為這座城市的快速發展而褪色,反而因為洛陽旅游業的發展,在回坊建立了“絲綢之路伊斯蘭風情街”“洛陽市清真飲食特色餐飲界”等眾多民族特色街區。回坊是瀍河區回族保持民族特色和宗教文化的物質載體,在洛陽這座大城市里,回坊是回族聚居狀態的文化島嶼,它不僅增強瀍河區回族的民族認同,也增強了其他民族對回族民族認同的積極肯定。回坊的聚居狀態使得他們的民族特色更加顯著,使其他群體更加容易將回族區分出來,這樣也就從某些方面增強了瀍河區回族自身的民族認同。
(2)宗教信仰。人們最常以宗教信仰來區分回族與漢族,回族的生活習慣以及其他觀念行為都能夠以伊斯蘭教來解釋其文化特色。這說明回族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伊斯蘭文化,回族群眾接受了具有系統性知識的伊斯蘭文化,該文化成為回族人民進行思考的思想價值體系,從而構成回族與漢族之間的一條邊界,加強了回族群體內部的民族認同和其他民族對其認同的認可。
(3)族際通婚。經過訪談結果的分析,適婚年齡的瀍河區回族群體在面對實際婚姻問題時首先考慮的是盡快步入婚姻、組建家庭,以免年齡過大失去婚姻競爭優勢,從而對通婚的態度比較寬松;與非穆斯林通婚的則更傾向于和父母分開居住,以免生活不便發生矛盾。而老年人或者不足結婚年齡的人則更傾向于以宗教文化來限定婚姻選擇。婚姻選擇時的種種考慮,反映出不同群體之間的根本差異雖然已經深植于人們的民族認同觀念之中,但回族內部不同年齡段的人們面對實際問題時做出了不同的回應,體現了兩族關系總體水平已經發生了某種轉變。在不同代際中是否存在著不同層次的民族認同,以及出現的原因,則有待于進一步的調查和研究。
三、討論與分析
總的來說,回族之所以能夠以一個獨立的民族出現在歷史舞臺上,是有其深刻的歷史根源和民族價值觀、思想體系的,這才是回族民族認同的深層原因。民族認同只有以歷史存在性為根據才能夠產生民族心理的一致性。另外,民族認同并不是單一地在某個民族內部相互認同,而是需要該民族外部成員也參與其中,對這一民族及其文化給予承認和接受,這樣才構成了我國和諧統一的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回族在保持自我擁有的一套價值觀、思想體系的同時,可以接受現代化的種種文化上的變遷,但是毫不影響他們自己的民族認同心理和民族凝聚力,或者說回族的價值觀念和思想體系歷史性地構成了該民族存在發展的根基。
參考文獻:
[1]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
[2]白壽彝.回回民族的形成和初步發展[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