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平
在我看來,讀書,尤其是讀一本好書,有著享受不盡的樂趣。但是,我年少時的一些讀書故事,相對于今天的大多數讀書人來說,真的是羞于言表的往事,也是我一輩子難于忘懷的讀書經歷。
在我的小學、初中時代,不僅僅是物質的荒蕪,精神糧食的匱乏更是眾所諸知的,因此,讀書,尤其是讀一本適合我們年齡特征的有益的書,也算是一種“奢侈”了。小時候,父親在外地工作,每逢他回來的時候,我并不在乎他給我帶回多少的糖果、餅干、玩具等等,而是翻檢他的行李包,看看有多少有趣的兒童書、連環畫之類的讀物。只要翻到屬于我的書籍,我便如獲至寶地高興好些日子,然后似懂非懂地閱讀好幾遍,印象最深的也許就是《金光大道》、《艷陽天》、《西游記》、《三國演義》、《雷鋒》等等,甚至連那個時代的產物關于“階級斗爭”的書也不放過,例如《收租院的故事》、《劉文學斗地主》等等。也正是那個時候開始,我喜歡上了讀書,喜歡上了文學,其后,更是喜歡上仿寫和創作。
年少時代的讀書,不僅使我從書中明白了為人處世的道理,從中了解和展望了我們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豐富了我的少年生活,充實了我單調枯燥的生活空間。
父親是一個書畫家,也是一個師范教師,他總會盡量滿足我的讀書要求,但時代所限,加上父親工資微薄,家里并不富有,因而家里的讀物也并不豐富。為了看上自己喜歡的好書,我除了向別人借書,有時候還不惜靠并不高明的“騙術”,獲得一兩本好書。記得小時候,趁著父母不在家,我常常在家里翻箱倒柜地找一些書來看,這些書包括那個時代的所謂“禁書”。有一次,個子小小的我居然貓著腰爬上了父親的大木床的床頂,在床頂上翻出沾滿灰塵的“禁書”,包括《青春之歌》、《歐陽海之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等一大批書,就如饑似渴地偷偷地閱讀起來。有幾次還差點從床頂摔下來。父親似乎有所察覺而責怪我的時候,我撒謊說是一只老貓在床頂追老鼠,結果弄亂了床頂的東西。也不知道當時是不是父親有意原諒我,反正也沒有追究這些事,反而讓我如法炮制地閱讀了好些書。如今想起來更為可笑的是,有一次,母親給了我兩角錢去鎮上買油鹽,我經過書店的時候,禁不住停下腳步然后往書店里鉆,看到剛剛出版上架的一本新書《敵后武工隊》,喜歡得不得了,就拿出母親給我買東西的兩角錢,買下了這本書。這下糟了,油鹽買不成了,怎么辦?回到家里,母親見我兩手空空,追問我怎么沒買回東西來?我只好硬著頭皮又一次撒謊說,我手上緊抓著的錢,在路上不小心松了手,不知道什么時候弄丟了。母親責怪了幾句,也沒在意我心慌意亂,就不了了之了。就是這本書,我也一連看了幾遍,畢竟“來之不易”啊!
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的物質需求更豐富了,精神生活也多姿多彩了,書籍品種更多了,但人們包括我自己,讀書的時間和精力反而更少了。這也許是無可非議的事情,因為人們的生活追求和人生樂趣并不一樣,也沒必要強求一樣。但我始終相信,讀書帶給我自己的益處,是說也說不完的。開卷有益,簡單地說,我能夠成為一名教師,一名作家,跟讀書的獲益是不無關系的。這也是我敢于把羞于言表的讀書往事與大家分享的一個原因吧。
責任編輯蕭田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