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制改革激活了文化企業,攪動了文化市場,迸發了文化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要求給文化體制改革打開了新的天地,注入了新的動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體制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文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之際,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的《論文化體制改革》一書不久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作為對文化改革發展作出的有力注解,全書彰顯了蓬勃發展年代里改革的本色、求真的底色,更折射出文化振興時代中改革的速度、力度、維度和溫度。
改革的速度
在文化創新發展亟需沖破思想觀念障礙,突破利益固化藩籬,迎接以市場為主導的“改革大考”的年代里,《論文化體制改革》以翔實的改革案例和生動的改革實踐,記錄和詮釋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十年來,文化體制改革從試點向全面鋪開,改革速度不斷吹響文化前行的號角,也讓文化市場釋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從2003年6月21家新聞出版單位成為文化體制改革的試點單位到2010年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出版社基本完成轉企改制工作,從2004年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成立,事業單位性質的“出版國家隊”轉成企業,確立了自己的市場主體地位到2012年4月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改革實踐中,120多家出版傳媒集團相繼組建,50多家出版傳媒企業先后上市,新聞出版業100多項審批事項被減少,50多項審批權被下放,民營書業得到“正名”并有了相關的支持政策,文化體制改革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力量。
十年來,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改革速度不斷奏出文化創新的樂章,催生了一大批文化精品力作并在國際市場上不斷發出時代強音。一批出版傳媒集團相繼實現了股份制改造并上市融資,一批出版傳媒集團主動參與國際競爭,開拓海外市場,在擴大經營規模和壯大自身方面成績斐然,其骨干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擔當起文化發展主力軍的重任,逐步成為文化產業的戰略投資者。這些改革成就清晰地反映出國家文化改革發展的目標:“建立起一個多出精品的長效機制,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同時讓我們這個時代生產出的精品,為后世留下一份記憶?!?/p>
《論文化體制改革》記錄的,正是這樣一個充滿激情的改革年代中文化發展的足跡。翻閱書稿,我們能夠深刻地感受到思維創新、思想雀躍的力量。創新文化觀念、創新組織形態、創新內容形式、創新傳播平臺、創新技術手段、創新文化業態、創新管理方式等這些旨在使文化的生產和傳播更加生氣勃勃的改革路徑,正逐漸變得清晰務實。
改革的力度
未來的文化改革不但需要新的氣象,更需要新的力度。全球化時代,我們需要用世界眼光、國際視野、戰略思維,在廣闊的空間中來定位和謀劃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的視角,我們還需要打破文化企業“玻璃門”“彈簧門”和“旋轉門”的制約,激發各類文化市場主體活力的現實路徑。《論文化體制改革》以改革為主線,致力于尋求一種基于文化資源稟賦,與文化資本運行并行不悖,并互為杠桿的新范式,從而以理論與實踐的創新和提升,賦予改革強大的力量。
改革創新推動了文化旗艦企業的誕生,賦予了我們更為強大的競爭力。一直以來,在全球經濟文化一體化的國際市場上,講述文化產業的“中國故事”,彰顯文化市場的“中國智造”一直困擾著文化企業。而國內文化市場上條塊分割、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等現象的存在,又使文化產業難以形成制勝全球的核心競爭力?;谥袊幕瘋髅狡髽I發展中的現實困境,作者指出,改革是發展的根本動力,經歷了改革陣痛的文化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逐步摸索體現文化企業特點的資產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讓文化資產在市場中發揮了更大作用,在經濟運作體系中實現了保值增值,進而誕生了文化旗艦企業。
改革創新釋放了文化發展活力,賦予了文化企業發展的源頭活水。以市場活力釋放經濟增長潛力,發揮市場改革理論與實踐,核心在于尋求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新路。這也進一步表明,改革的魄力在于破舊立新的創造。藉此,作者在書中提出了既不“刻舟求劍”,又不“閉門造車”地探索改革路徑:從物質基礎、體制、發展的思路各方面樹立跨越式發展的意識,通過行業的跨越、經營地域的跨越和資本市場的跨出去的橫縱聯合實現產業的跨越發展。唯有“破立并舉”,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傳統體制,打破按地區、按部門、按行政級次配置出版資源、設置出版機構和分配出版產品的管理模式,才能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健康繁榮的大市場、大流通體系。
改革的維度
如何以改革為主線,致力于尋求一種基于頂層設計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如何在文化改革發展的難題中,不斷啃硬骨頭、涉險灘,突破固化的藩籬與壁壘?如何凝聚更廣泛的共識與更大的智慧勇氣來謀改革?在《論文化體制改革》中,這些改革難題在實踐的維度上不斷迎刃而解。
改革打開思想閘門?!墩撐幕w制改革》提出文化體制改革最根本的突破是觀念的突破。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首先需要解放思想。書中,作者以“我們不僅要換湯,還要換藥,還要把藥罐子都砸碎了”來比喻文化體制改革這場攻堅戰,其對改革之比喻堅定而執著,直接推動了中國出版發行體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和文化市場的深刻變化。
改革關注現實境遇?!墩撐幕w制改革》提出改革必須保持適當速度,掌握合理方式,才能穩步前進。在文化體制改革快速推進、文化產業迅速發展時,作者又定下了“既要改、又要穩”的基調,要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進而推動文化事業的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又要把握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在改革中始終堅持不改導向。
改革聚焦政府創新?!墩撐幕w制改革》提出的“學會用經濟、市場手段解決意識形態問題”和以“唯物辯證法”的思維促進改革發展的思路表明,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才能更好地履行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一如作者在書中所言,“改革是一場偉大的革命”,預示著一個以市場為主導,發揮市場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健康繁榮的文化市場體系漸行漸近。
改革的溫度
用文化傳達積極的精神信念,給人以希望和動力,用文化改革釋放發展紅利,洋溢著溫暖和勇氣,文化體制改革正不斷助力中國經濟發展換檔升級。文化體制改革的成效應由市場來判斷,市場是最客觀也是最準確的“決策者”,《論文化體制改革》在詮釋文化的改革溫度的同時,清醒地表明文化的市場邏輯。
用文化重塑核心價值體系,為呼嘯前行的中國列車,增添了恒久強勁的精神動力。文化體制改革正不斷助力中華文化產生強大凝聚力,把整個國家、民族和人民緊密團結在一起。但文化本質上是人的生活方式,發掘釋放中國夢的文化力量,說到底就是改進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創造一種清正、文明、和諧、自由的新生活。在回顧文化改革發展的歷史、審視文化創新突變現實、展望文化建設未來的時間卷軸上,《論文化體制改革》在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同時,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夢想的漸近線,釋放著中國夢的文化力量,讓我們對新的年歲充滿期待。
(齊驥,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