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敬梅 張斌 胡均雄 江蘇省徐州市家畜良種站 221000
目前國內在種公牛的培育上,存在著重引進、輕培育的思想誤區,國家和地方財政對育種場和品種培育的投入較少,從國外引進種牛的比例偏高,有的大型種牛站甚至達到了50%以上,而且引進種牛價格不菲、質量不高(為二三流水平),致使肉用種公牛整體質量難以提高。我站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自主培育公牛工作,投入經費補充后備公牛。現結合我站多年來在育成牛培育方面的經驗,針對如何提高育成牛精液產量和質量談些認識。
種公牛的犢牛期一般是在育種場度過的。種公牛站往往不能控制這一時期犢牛的飼養,所以早期選擇時,通常在小牛斷奶后(7~12月齡時)進行。要根據系譜資料、牛本身的體況及生長發育情況來挑選,首選身高體壯、四肢粗健、毛色順滑、頭寬嘴闊這四個遺傳性狀明顯的小牛。在后期的培育期(7~24月齡),著重于生長速度(增重)、體重、體型體貌和精液品質幾個方面的選擇。種公牛在3歲后才有穩定的遺傳表現性狀,所以早期的選育至關重要。
各地種公牛站因當地的氣候環境、基礎條件、飼料來源及飼養管理水平不同,在育成牛的飼養管理上可能略有差異,但基本的保障性飼養管理措施是一樣的。
按照不同月齡體重的生長規律來確定種公牛的飼養方案。表1為不同月齡與體重的關系,表2為不同月齡牛只各組織占體重的比例。

表1 肉牛不同月齡與體重的關系

表2 不同月齡牛只各組織占體重的比例
從上面兩個表中可以看出,早期的蛋白質、鈣磷必須供應充足。育成牛在早期發育中,消化道的容量逐漸增加,發育較快,玉米、麩皮、豆餅等能量飼料應適量控制,避免內臟、肌肉和肌肉內過早地沉積脂肪;同時可以加大粗飼料的供應比例,供應量一般占活體重的1.5%~1.8%。盡可能多地提供給肉牛纖維,產生物理性刺激,增加唾液分泌量,穩定瘤胃酸堿環境,增強瘤胃機能,促進瘤胃發育。鈣磷比例要適當,避免飼喂高鈣日糧,或長期攝入過量的鈣,否則將造成軟組織的鈣化和脊柱的異常。適宜的鈣磷比例是1.5~2:1。磷對種牛采精非常有利,所以日糧中要特別注意磷的供給。
育成牛在生長過程中很少發生疾病,但必要的保健還是需要引起重視。
對育成牛很重要的一個管理措施是堅持運動。運動方式有旋轉架運動、鋼絲繩運動和牽引運動等。運動不足或長期拴系,會使公牛的性情變壞,精液品質下降,易患肢蹄病和消化系統疾病等。而運動過度對公牛的健康和精液的品質同樣會有不良影響。適宜的運動量是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0.5~1.0小時,行走距離為2~3km。為每天定時進行牛體刷拭,經常保持牛體清潔,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刷拭的重點是兩角間、額部、頸部和體軀等處,但要注意有些牛對后驅刷拭敏感,易跑精。飼養員要隨時檢查種牛蹄肢有無異常,要經常保持蹄壁和蹄叉潔凈,每年春秋各修蹄1次。要用4%的硫酸銅溶液或1.2%~2%甲醛溶液噴灑或浸泡后修蹄。實踐證明,修蹄后精液的量、密度和活力都有明顯的提高。
重點預防當地常見病和多發病,其中口蹄疫是首要預防的傳染性疾病。在接種疫苗前先做小規模試驗,安全可靠后再大群應用,以減少應激反應和防止精液產量下降。疫苗注射時最好選擇晴天。平時的常見病防治要注重中西醫結合,盡量少用或不用激素類藥,以免影響以后精液的產量和質量。
育成牛在18月齡時就可以嘗試調教試采精,頭幾次的采精情況取決于牛只的性欲、人牛親和狀況以及場所的安靜程度,個別牛可能對采精外套的溫度和壓力有緩慢適應的過程,這些可以在以后的調教中逐步調整過來。
牛在采精過程中,具體的表現有以下幾種。牛急躁牽不住、怕人靠近、爬跨多次才射、抱不住臺牛和無跳躍動作;很容易造成跑精、蹄部和陰莖損傷,需要采精員和飼養員相互配合,在逐步摸清每頭牛的習性后,根據不同表現采取相應的措施。延長等待時間,將要采精的牛只固定在采精棚附近,清洗后等成年牛采精過后,牛只較少時才開始準備,讓育成牛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由有經驗的飼養員負責牽牛,觀察牛只的爬跨興奮程度以確定松繩或緊繩;牛只爬跨后。讓牛只自由落地,慢牽歸圈。整個采精過程中,盡量做到沒有強牽強趕的動作和聲音。
育成牛在采精穩定后,可以根據鮮精的活力、密度和性欲程度來逐步增加采精次數,以增加產量。根據GB4143-84的要求,制定出各種技術操作規程,購置相關設備,在精細儀器的幫助下,生產出更多優良的精液產品。
江蘇省農業三新工程項目(SXGC[2013]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