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施園金(1959—),男,福建云霄人,工程師,主要從事造林與育苗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圖分類號:S75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5009802
1引言
馬尾松又叫青松,屬常綠喬木,喜光喜溫,在國內種植面積較廣,在華中、華南等地皆有分布。其適應性強,具有良好的耐旱性,容易繁殖,且生長速度快,材質十分優良,經濟價值較高。馬尾松憑借以上優勢,在建筑、家具、造紙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還可用于荒山造林、保持水土。近年來,馬尾松栽植范圍越來越廣,質量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主要原因在于生長過程中受蟲害影響較嚴重。為此,應仔細分析病蟲害原因,并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
2馬尾松毛蟲病害防治
2.1蟲害分析
馬尾松毛蟲又叫毛辣蟲,是松樹的主要危害者。馬尾松毛蟲多呈灰白、灰褐色,幼蟲體長45~55mm,成蟲長25~35mm 。幼蟲有毒毛,與人體接觸,輕則造成人體關節腫痛,或引起皮炎,重則可能導致人體殘廢,對人類健康危害較大。松毛蟲多發生于低質松林,在植被覆蓋率較高的松林區則很少發生。一直以來,林業部門對此相當重視,并及時采取解決對策,取得了良好成績。
2.2防治措施
(1)應實時掌握馬尾松毛蟲的蟲情,建立健全監測系統。尤其是蟲害多發區,應合理設置樣點,及時展開實際調查,包括蟲害程度、波及范圍、出口密度以及天敵寄生率等。盡快確定蟲害部位,及時將蟲卵摘除,以免繼續繁殖加大防治難度。若發現進入增殖期末,必須加強重視,采取解決對策。幼蟲發生時,可采用人工捕捉的方式;成蟲盛行時,可借助黑光燈將其誘殺。
(2)應使林分質量有所提升。可對固有林種加以調整,加大混交林的培育力度,如采用帶狀、株間等混交方式,混交樹種多樣,可選擇樟樹、楓香、栗樹、光皮樺等。同時應培育闊葉樹種,改變林分結構,以促進林分內形成良好的森林環境,提高林分抗性。松毛蟲蟲害在高密集度植被中發生率較低,所以應提高林間種植的密集度,使松林保持一定的郁閉度,提高林木的自控能力,主動創造不利于松毛蟲發育的環境。同時,還應做好松木的撫育管理工作,禁止過度砍伐。對于病蟲害較嚴重或枯朽的松木,應及時進行清理,以改善林間衛生。另外,還需加強對林內天敵的保護。
(3)采取生物及化學防治措施。如在溫濕度較為適宜的季節使用蘇云金桿菌或噴灑白僵菌菌液。松毛蟲密度較高的地區可使用無公害農藥,危害較為嚴重,發生面積較大的地區可進行飛機噴灑藥物。
3松苗葉枯病防治
3.1病害分析
從松苗下部開始,患病松葉有黃褐色斑點呈現,并向松苗上部蔓延。斑點由小不斷擴大,直至枯死,呈現出暗黑色,病斑上有很多小黑點排列。一般病葉只是枯萎,并不脫落,如果全部針葉發病,松苗便會枯死。葉枯病多由赤松隔尾孢霉菌引起,發病期多在8月,9~10月是病盛期,11月之后逐漸減弱。雨季會加快該病的發展。
3.2防治措施
(1)選擇合理的種植圃地,滿足土壤肥沃、便于排灌的要求,不要選擇發生過葉枯病的土地。種植期間若連年發病,可采取抗病樹種輪作的方式 ,抗病樹種有針闊葉樹種等。冬季需將病苗徹底清除 ,深埋土下,促使其盡快腐爛,以減少危害。
(2)加強管理。選擇優質苗木,成長過程中加強管理,做好間苗、澆水、施肥、除草等工作。對于質量較差或過于密集的苗木應適當調整,以提高抗病性,確保苗木能夠茁壯成長。一旦染上葉枯病,必須及時檢查并解決,如將病苗集中拔除燒毀,以免病害繼續擴散。或使用藥劑防治,將生石灰、硫酸銅和水按照1∶1∶150的比例混合成波爾多液,每隔15d噴施1次,藥量為每80~100kg/畝。若處于發病盛期,可使用50%退菌特800倍液防治。
4苗木猝倒病
4.1病害分析
多由絲核菌及多種鐮刀菌引起,主要危害幼苗,一旦染病,苗木會迅速死亡,所以又叫立枯病,在國內大部分地區都有發生。按其發病時間可分為4種:①種腐型,即發芽之后還未露出地面就病死。②梢腐型,即幼苗破土而出,子葉尖部逐漸變為褐色腐爛而死。③猝倒型,危害最為嚴重,指幼苗出土后不久,接近地表的苗莖開始變色,呈水漬狀腐爛縊縮,幼苗倒伏而死。④立枯型,幼苗出土2個月左右,苗莖的基礎已經木質化,幼根被侵蝕并逐漸腐爛,苗木直立枯死。
4.2防治措施
應保證育苗土地的土質肥沃、地勢平坦,便于排水,并對土地深耕細整,施用凈肥。為促使種子安全成長,播種之前對土壤進行消毒,將硫酸亞鐵或敵克松等藥土均勻撒入播種溝內,也可使用福爾馬林熏蒸,14周之后再進行播種。選擇優質、無病害種子,在溫濕度適宜的季節進行播種,盡量避開低溫、多雨天氣。發病初期,可拔除病苗,防止病害大面積蔓延,同時使用比例為:1∶1∶150的波爾多液或25%的百菌靈1000倍液對幼苗的根部進行噴施,以減輕病害,也可將石灰、草木灰等按照適宜比例混合后撒在幼苗根部。
5蛀干害蟲防治
5.1病害分析
蛀干害蟲包括松墨天牛、短腳幽天牛、馬尾松角脛象等。松墨天牛是松材線蟲病的主要媒介昆蟲,對馬尾松、華山松、濕地松、落葉松等危害極大,是世界多個國家的檢疫對象。馬尾松一旦被其侵蝕,極易造成松林大面積死亡,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短腳幽天牛、馬尾松角脛象對馬尾松、小葉宋、黃山松危害也尤為嚴重,成蟲經常在夜間活動,行為比較隱蔽。
5.2防治措施
首先要加強檢疫檢查,對過境木材加強重視,調運進出的松科植物及制品嚴格檢驗和復檢,對未辦理檢疫合格手續的要依法進行檢疫,嚴謹違法調運,控制松墨天牛的人為傳播。其次是人工清理蟲害木,定期清除樹干上的萌生枝條,保護樹干光滑,改善林地通風透光狀況;對病材、病枝、根樁等幾種指定地點用藥物熏蒸燒毀,徹底清除病原,防止死樹流失。同時開辟無寄主植物的隔離帶,其寬度要超過松墨天牛的最大飛行距離。另外,使用藥物防治。在松墨天牛成蟲期和羽化初期、盛期,利用真菌、細菌類病原微生物防治松墨天牛,白僵菌和綠僵菌等絲孢真菌在此方面有很大的進展。
6結語
林木種植符合可持續發展,除了觀賞,還能起到綠化、環保、保持水土等作用,具有重大意義。馬尾松即是如此,功能多樣,但生長過程中很容易遭到蟲害病害,阻礙其發展,甚至引起大面積馬尾松死亡,對經濟、生態都會造成巨大損失。因此,針對其中常出現的病蟲害,應仔細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
參考文獻:
[1] 駱易強.馬尾松的病蟲害防治淺談[J].科海故事博覽,2013,22(9):109~110.
[2] 唐武.馬尾松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及方法[J].吉林農業,2011,23(10):103~104.
[3] 王小林,陳平.馬尾松主要病蟲害的防治[J].現代園藝,2011,23(15):144~145.
[4] 丁亞斌.馬尾松常見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對策初探[J].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