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院2012~2013年門急診處方點評結果與分析

2014-08-08 22:15:49瞿敏
中國當代醫藥 2014年9期

[摘要] 目的 規范門急診處方點評工作,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方法 對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門急診處方點評并進行分析。 結果 2012年門急診處方合格率為97.62%,2013年門急診處方合格率上升到98.92%,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由2012年的2.63下降到2013年的2.45,抗菌藥物使用率、注射劑使用率由2012年的32.00%、26.83%下降到2013年的30.83%、25.94%。 結論 通過持續處方點評,本院門急診處方的質量有所提高,但抗菌藥物使用率、注射劑應用率還有待進一步干預。

[關鍵詞] 處方點評;處方干預;處方質量

[中圖分類號] R969.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3(c)-0144-04

Comments on the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prescription from 2012 to 2013 in our hospital

QU Min

Dachang Hospital of Baoshan District in Shanghai City,Shanghai 20044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andardize the work of comments on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prescription to promot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prescription from 2012 to 2013 in our hospital was commen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prescription was 97.62% in 2012,and it rised to 98.92% in 2013.The average of variety number for each prescription decreased from 2.63 in 2012 to 2.45 in 2013.The usag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injection rate from 32% in 2012, 26.83% in 2013 dropped to 30.83%, 25.94%.The usag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injection rate from 32.00%, 26.83% in 2012 dropped to 30.83%, 25.94% in 2013.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prescription have been improved by the construction on the system of continual prescription evaluation,however,the usage rate of antibiotics and injections needs to be further intervened.

[Key words] Comments on prescription;Prescription intervention;Quality of prescription

為規范處方管理,提高處方質量,促進合理用藥,保障醫療安全,《處方管理辦法》(簡稱《辦法》)[1]于2007 年5 月1 日正式實施,辦法中較之前增加了兩個附件:處方標準及處方評價表,突出了對醫院藥事工作的重視。為規范醫院處方點評工作,2010 年2 月10 日,原衛生部又公布了《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2]簡稱《規范》),要求各級醫院建立健全系統化、標準化和持續改進的處方點評制度。本研究對本院門急診處方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分析規范落實情況、查找問題。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門急診處方點評資料,其中2012年1~12月門急診處方4800張,2013年1~12月門急診處方4800張,不包括麻醉藥品處方和第一類、第二類精神藥品處方。

1.2 方法

依據《規范》《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及有關參考書、說明書、公開發表的文獻資料等,對9600張處方進行統計和分析,對用藥合理性進行評價,對不合理用藥處方進行分類統計和剖析評價。

2 結果

2.1 處方評價情況

合理處方百分率由2012年的97.62%提高到2013年的98.92%,平均每張處方金額由132.35元下降到129.29元,抗菌藥物使用率由32.00%下降到30.83%,注射劑使用率由26.83%下降到25.94%(表1,表2)。

2.2 處方合格率

2012年點評的4800張處方中,合理處方4686張,合格率為97.62%,不合理處方出現114張;2013年點評的4800張處方中,合理處方4748張,合格率為98.92%。

表1 2012年1~12月門急診處方評價情況

A.用藥品種總數(400張處方);B.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A/處方總數;C.使用抗菌藥的處方數;D.抗菌藥使用百分率=C/處方總數×100%;E.使用注射劑的處方數;F.注射劑使用百分率=E/處方總數×100%;G.處方中基本藥物品種總數;H.國家基本藥物占處方用藥的百分率=G/A×100%;I.處方中使用藥品通用名總數;J.藥品通用名占處方用藥的百分率=I/A×100%;K.處方總金額;L.平均每張處方金額=K/處方總數;M.合理處方總數;N.合理處方百分率:M/處方總數×100%

表2 2013年1~12月門急診處方評價情況

A.用藥品種總數(400張處方);B.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A/處方總數;C.使用抗菌藥的處方數;D.抗菌藥使用百分率=C/處方總數×100%;E.使用注射劑的處方數;F.注射劑使用百分率=E/處方總數×100%;G.處方中基本藥物品種總數;H.國家基本藥物占處方用藥的百分率=G/A×100%;I.處方中使用藥品通用名總數;J.藥品通用名占處方用藥的百分率=I/A×100%;K.處方總金額;L.平均每張處方金額=K/處方總數;M.合理處方總數;N.合理處方百分率:M/處方總數×100%

2.3 處方綜合評價指標

合理處方百分率2013年較2012年提高1.33%,除藥品通用名使用率兩年均為100%和國家基本藥物占處方用藥比例升高外,其余各項指標均有大幅度的下降(表3)。

表3 門急診處方綜合評價指標

2.4 處方不合理情況統計

通過干預,處方質量明顯提高,處方書寫不規范的情況通過電子病歷的普及明顯下降,其余不合理情況較之前也明顯改善。不合理處方的情況(2013年)集中在醫保處方超適應證使用(23.08%)、無指征使用抗感染藥物(20.51%)及醫保延長處方用量未注明原因(16.67%)(表4)。

endprint

3 討論

3.1 處方合格率

實施《規范》以來,藥師針對處方點評,進行處方合理性的評價,并將點評結果提交至醫務科,請醫務科對當事人進行考核,并提請通報臨床科室,督促當事人改進,確保合理用藥、保障醫療安全。從分析情況來看,本院門急診處方合格率由2012年的97.62%提高到2013年的98.92%,說明通過干預,處方質量有所提高。

3.2 處方綜合評價指標

3.2.1 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

本院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由2012年的2.63下降至2013年的2.45,且均無超過5種藥品的處方,符合WHO對發展中國家醫療機構門診藥品的合理利用制訂的標準: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為1.6~2.8種[3],盡可能單一用藥或二聯用藥,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4]。

3.2.2 抗菌藥物使用率

目前醫院應用最廣泛的一類藥物就是抗菌藥物,抗菌藥物的整體使用情況能體現一個醫院的合理用藥水平。2013年門急診抗菌藥物使用率較2012年下降了3.66%,符合門急診抗菌藥物處方比例。通過《全國抗菌藥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開展的專項整治活動以及2012年8月開始實施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日趨規范,但30.83%的使用率離WHO推薦的抗菌藥物使用率20.0%~26.8%[3],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還需臨床醫師嚴格掌握抗菌藥物使用的適應證、禁忌證,聯合用藥和預防用藥的指征,制訂個體化的給藥方案,合理有效的使用抗菌藥物。

3.2.3 注射劑使用率

本院門急診處方注射劑使用率也有一定的降低。但離WHO制訂的標準注射劑使用率為13.4%~24.1%[3]還有一定的差距。過度使用和濫用注射劑導致醫療資源浪費,增加費用,頻繁使用注射劑,會使機體處于開放狀態,易引起感染等不良反應的增多,故應采取相應措施適當降低其使用率[5]。近日,國家衛生和計生委發布的合理用藥十大核心信息中提到:用藥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藥物,應加強注射劑的應用管理及宣傳教育,減少患者的注射要求,從而促進注射劑的合理應用。

3.2.4 藥品通用名使用率

由于HIS系統的使用及處方電子化,本院近幾年門急診處方藥品通用名的使用率均為100%。

3.2.5 基本藥物使用率

推進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為維護人民群眾健康、保障公眾基本用藥權益而確立的一項重大國家醫藥衛生政策,也是國家醫改方案中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本院基本藥物應用率逐年上升,從而保障群眾基本用藥,切實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

3.2.6 平均每張處方金額

本院門急診處方的平均金額也在平穩下降,這和醫院堅持控制大處方、狠抓醫療質量密切相關。

3.3 處方不合理用藥情況

從表4可以看出,持續干預后,不規范處方中診斷、劑型、規格未寫的情況已有較大改善。在使用抗菌藥物方面,醫師越級使用抗菌藥物在電腦中設置權限后,情況已有很大改進,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最主要還是表現在無指征使用,比如診斷“高血壓”、腔隙性腦梗死等使用頭孢羥氨芐;頭孢西丁注射劑的適應證為敏感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和厭氧菌所致的膽道、盆腔和下呼吸道感染,有處方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此藥,實際上“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病程有自限性,不宜盲目使用各類抗菌藥物,只需對癥治療。只有少數患者為細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細菌性感染,但也不宜使用頭孢西丁。醫保處方方面,《辦法》規定,處方一般不得超過七日量,急診處方一般不得超過三日量,對于某些慢性疾病、老年病或特殊情況,處方用量可適當延長,但醫生大多都未注明理由。問題大多集中在超時及超適應證使用;醫保處方診斷為“過敏性哮喘”“虛勞”等使用“螺旋藻膠囊”,螺旋藻膠囊的報銷適應證為免疫功能障礙、惡性腫瘤、放化療后血象指標低下等,屬于超適應證。

3.4 處方點評的作用與存在的問題

通過處方的點評及持續干預,本院門急診處方質量得到有效提高,說明處方點評對醫療質量的持續改進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在開展處方點評和干預的具體實踐過程中,有些問題還值得思考。

3.4.1 問題

3.4.1.1 認知程度當前處方點評工作的開展力度和涉及范圍仍然有限,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對這項制度的相關認知還不夠深入[6-7],點評工作因顧及領導意志和同事情面而難以客觀地以利于患者的角度來點評[8]。

3.4.1.2 抽樣方法目前的抽樣方法隨意性比較大,有按處方量的百分之多少隨機抽取,也有固定按照周幾抽取的,抽樣方法對統計結果的影響較大,有時可能會降低處方點評結論的可信度。

3.4.1.3 點評藥師的素質目前本院由臨床藥師擔任處方點評工作,而處方抽取的隨機性造成涉及科室比較多,藥師自身素質及合理用藥知識的欠缺,也會影響處方點評的結論。

3.4.1.4 點評不完整處方點評是一個回顧性的分析,藥師面對的僅僅是處方,至于患者的相關病史、用藥史及輔助檢查結果一無所知,這樣的點評往往比較片面。

3.4.2 對策

3.4.2.1 加強制度宣傳加強對處方點評制度的宣傳。通過各種手段、各種媒介向醫務人員宣傳處方點評工作的重要性,從而提高認識,對處方點評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3.4.2.2 提高藥師素質提高藥師自身藥學專業知識水平,提高審核處方的能力和力度,由高年資、高職稱藥師加強處方的審核及點評,從而促進處方用藥水平。

3.4.2.3 臨床醫師參與點評臨床醫師是處方的開具者,具有豐富的臨床用藥經驗,可以請臨床醫師參與處方點評工作。臨床醫師可以為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醫師,具備高級醫學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并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9],他們可以按專業審核臨床藥師的意見,并可提出臨床專業意見。

3.4.2.4 加強培訓定期組織各科室進行規范處方培訓,提高醫生處方水平[10],加強《處方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學習,并加強對政策法規、醫保規定的宣傳培訓,從而合理、安全、有效、經濟地使用藥物。

3.4.2.5 加快信息化建設本院擬引進合理用藥評價系統,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全面、客觀地反映在處方開具中、藥物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好地控制處方的成本-效益。

我們要從事后處方點評,逐步提升到現在注重事前處方審核、及時發現不適宜處方并干預與糾正,從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Z].衛生部令第53號.

[2]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3]欒家杰,呂麗麗,汪平君.定量評價新的《處方管理辦法》對門診處方質量的影響[J].中國藥事,2008,22(4):289.

[4]陳昭英.我院門診處方合理用藥指標指導回顧[J].海南醫學,2009,20(11):286-287.

[5]陳金月,黃海龍.西藥門診處方用藥合理性分析[J].藥物警戒,2007,4(5):295.

[6]周權,顏小鋒,徐翔,等.建立處方點評質量管理制度的實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8,24(8):546-550.

[7]林平,吳雪,趙懷全,等.點評人員對處方點評結果的影響研究[J].中國藥房,2012,23(45):4313-4314.

[8]方素清.我國處方點評制度實施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4):184-185.

[9]喬春友,韻國萍,韓博處方點評在醫院合理用藥持續改進中的作用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1,4(2):104-105.

[10]陳萍,王德燕,楊艷,等.抗菌藥物專項處方點評模式的建立和應用[J].中國藥房,2011,22(26):2410-2412.

(收稿日期:2014-01-13本文編輯:許俊琴)

[作者簡介] 瞿敏,女,江蘇人,本科,主管藥師,研究方向:臨床藥學

endprint

3 討論

3.1 處方合格率

實施《規范》以來,藥師針對處方點評,進行處方合理性的評價,并將點評結果提交至醫務科,請醫務科對當事人進行考核,并提請通報臨床科室,督促當事人改進,確保合理用藥、保障醫療安全。從分析情況來看,本院門急診處方合格率由2012年的97.62%提高到2013年的98.92%,說明通過干預,處方質量有所提高。

3.2 處方綜合評價指標

3.2.1 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

本院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由2012年的2.63下降至2013年的2.45,且均無超過5種藥品的處方,符合WHO對發展中國家醫療機構門診藥品的合理利用制訂的標準: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為1.6~2.8種[3],盡可能單一用藥或二聯用藥,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4]。

3.2.2 抗菌藥物使用率

目前醫院應用最廣泛的一類藥物就是抗菌藥物,抗菌藥物的整體使用情況能體現一個醫院的合理用藥水平。2013年門急診抗菌藥物使用率較2012年下降了3.66%,符合門急診抗菌藥物處方比例。通過《全國抗菌藥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開展的專項整治活動以及2012年8月開始實施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日趨規范,但30.83%的使用率離WHO推薦的抗菌藥物使用率20.0%~26.8%[3],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還需臨床醫師嚴格掌握抗菌藥物使用的適應證、禁忌證,聯合用藥和預防用藥的指征,制訂個體化的給藥方案,合理有效的使用抗菌藥物。

3.2.3 注射劑使用率

本院門急診處方注射劑使用率也有一定的降低。但離WHO制訂的標準注射劑使用率為13.4%~24.1%[3]還有一定的差距。過度使用和濫用注射劑導致醫療資源浪費,增加費用,頻繁使用注射劑,會使機體處于開放狀態,易引起感染等不良反應的增多,故應采取相應措施適當降低其使用率[5]。近日,國家衛生和計生委發布的合理用藥十大核心信息中提到:用藥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藥物,應加強注射劑的應用管理及宣傳教育,減少患者的注射要求,從而促進注射劑的合理應用。

3.2.4 藥品通用名使用率

由于HIS系統的使用及處方電子化,本院近幾年門急診處方藥品通用名的使用率均為100%。

3.2.5 基本藥物使用率

推進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為維護人民群眾健康、保障公眾基本用藥權益而確立的一項重大國家醫藥衛生政策,也是國家醫改方案中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本院基本藥物應用率逐年上升,從而保障群眾基本用藥,切實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

3.2.6 平均每張處方金額

本院門急診處方的平均金額也在平穩下降,這和醫院堅持控制大處方、狠抓醫療質量密切相關。

3.3 處方不合理用藥情況

從表4可以看出,持續干預后,不規范處方中診斷、劑型、規格未寫的情況已有較大改善。在使用抗菌藥物方面,醫師越級使用抗菌藥物在電腦中設置權限后,情況已有很大改進,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最主要還是表現在無指征使用,比如診斷“高血壓”、腔隙性腦梗死等使用頭孢羥氨芐;頭孢西丁注射劑的適應證為敏感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和厭氧菌所致的膽道、盆腔和下呼吸道感染,有處方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此藥,實際上“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病程有自限性,不宜盲目使用各類抗菌藥物,只需對癥治療。只有少數患者為細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細菌性感染,但也不宜使用頭孢西丁。醫保處方方面,《辦法》規定,處方一般不得超過七日量,急診處方一般不得超過三日量,對于某些慢性疾病、老年病或特殊情況,處方用量可適當延長,但醫生大多都未注明理由。問題大多集中在超時及超適應證使用;醫保處方診斷為“過敏性哮喘”“虛勞”等使用“螺旋藻膠囊”,螺旋藻膠囊的報銷適應證為免疫功能障礙、惡性腫瘤、放化療后血象指標低下等,屬于超適應證。

3.4 處方點評的作用與存在的問題

通過處方的點評及持續干預,本院門急診處方質量得到有效提高,說明處方點評對醫療質量的持續改進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在開展處方點評和干預的具體實踐過程中,有些問題還值得思考。

3.4.1 問題

3.4.1.1 認知程度當前處方點評工作的開展力度和涉及范圍仍然有限,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對這項制度的相關認知還不夠深入[6-7],點評工作因顧及領導意志和同事情面而難以客觀地以利于患者的角度來點評[8]。

3.4.1.2 抽樣方法目前的抽樣方法隨意性比較大,有按處方量的百分之多少隨機抽取,也有固定按照周幾抽取的,抽樣方法對統計結果的影響較大,有時可能會降低處方點評結論的可信度。

3.4.1.3 點評藥師的素質目前本院由臨床藥師擔任處方點評工作,而處方抽取的隨機性造成涉及科室比較多,藥師自身素質及合理用藥知識的欠缺,也會影響處方點評的結論。

3.4.1.4 點評不完整處方點評是一個回顧性的分析,藥師面對的僅僅是處方,至于患者的相關病史、用藥史及輔助檢查結果一無所知,這樣的點評往往比較片面。

3.4.2 對策

3.4.2.1 加強制度宣傳加強對處方點評制度的宣傳。通過各種手段、各種媒介向醫務人員宣傳處方點評工作的重要性,從而提高認識,對處方點評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3.4.2.2 提高藥師素質提高藥師自身藥學專業知識水平,提高審核處方的能力和力度,由高年資、高職稱藥師加強處方的審核及點評,從而促進處方用藥水平。

3.4.2.3 臨床醫師參與點評臨床醫師是處方的開具者,具有豐富的臨床用藥經驗,可以請臨床醫師參與處方點評工作。臨床醫師可以為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醫師,具備高級醫學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并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9],他們可以按專業審核臨床藥師的意見,并可提出臨床專業意見。

3.4.2.4 加強培訓定期組織各科室進行規范處方培訓,提高醫生處方水平[10],加強《處方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學習,并加強對政策法規、醫保規定的宣傳培訓,從而合理、安全、有效、經濟地使用藥物。

3.4.2.5 加快信息化建設本院擬引進合理用藥評價系統,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全面、客觀地反映在處方開具中、藥物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好地控制處方的成本-效益。

我們要從事后處方點評,逐步提升到現在注重事前處方審核、及時發現不適宜處方并干預與糾正,從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Z].衛生部令第53號.

[2]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3]欒家杰,呂麗麗,汪平君.定量評價新的《處方管理辦法》對門診處方質量的影響[J].中國藥事,2008,22(4):289.

[4]陳昭英.我院門診處方合理用藥指標指導回顧[J].海南醫學,2009,20(11):286-287.

[5]陳金月,黃海龍.西藥門診處方用藥合理性分析[J].藥物警戒,2007,4(5):295.

[6]周權,顏小鋒,徐翔,等.建立處方點評質量管理制度的實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8,24(8):546-550.

[7]林平,吳雪,趙懷全,等.點評人員對處方點評結果的影響研究[J].中國藥房,2012,23(45):4313-4314.

[8]方素清.我國處方點評制度實施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4):184-185.

[9]喬春友,韻國萍,韓博處方點評在醫院合理用藥持續改進中的作用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1,4(2):104-105.

[10]陳萍,王德燕,楊艷,等.抗菌藥物專項處方點評模式的建立和應用[J].中國藥房,2011,22(26):2410-2412.

(收稿日期:2014-01-13本文編輯:許俊琴)

[作者簡介] 瞿敏,女,江蘇人,本科,主管藥師,研究方向:臨床藥學

endprint

3 討論

3.1 處方合格率

實施《規范》以來,藥師針對處方點評,進行處方合理性的評價,并將點評結果提交至醫務科,請醫務科對當事人進行考核,并提請通報臨床科室,督促當事人改進,確保合理用藥、保障醫療安全。從分析情況來看,本院門急診處方合格率由2012年的97.62%提高到2013年的98.92%,說明通過干預,處方質量有所提高。

3.2 處方綜合評價指標

3.2.1 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

本院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由2012年的2.63下降至2013年的2.45,且均無超過5種藥品的處方,符合WHO對發展中國家醫療機構門診藥品的合理利用制訂的標準: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為1.6~2.8種[3],盡可能單一用藥或二聯用藥,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4]。

3.2.2 抗菌藥物使用率

目前醫院應用最廣泛的一類藥物就是抗菌藥物,抗菌藥物的整體使用情況能體現一個醫院的合理用藥水平。2013年門急診抗菌藥物使用率較2012年下降了3.66%,符合門急診抗菌藥物處方比例。通過《全國抗菌藥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開展的專項整治活動以及2012年8月開始實施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日趨規范,但30.83%的使用率離WHO推薦的抗菌藥物使用率20.0%~26.8%[3],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還需臨床醫師嚴格掌握抗菌藥物使用的適應證、禁忌證,聯合用藥和預防用藥的指征,制訂個體化的給藥方案,合理有效的使用抗菌藥物。

3.2.3 注射劑使用率

本院門急診處方注射劑使用率也有一定的降低。但離WHO制訂的標準注射劑使用率為13.4%~24.1%[3]還有一定的差距。過度使用和濫用注射劑導致醫療資源浪費,增加費用,頻繁使用注射劑,會使機體處于開放狀態,易引起感染等不良反應的增多,故應采取相應措施適當降低其使用率[5]。近日,國家衛生和計生委發布的合理用藥十大核心信息中提到:用藥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藥物,應加強注射劑的應用管理及宣傳教育,減少患者的注射要求,從而促進注射劑的合理應用。

3.2.4 藥品通用名使用率

由于HIS系統的使用及處方電子化,本院近幾年門急診處方藥品通用名的使用率均為100%。

3.2.5 基本藥物使用率

推進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為維護人民群眾健康、保障公眾基本用藥權益而確立的一項重大國家醫藥衛生政策,也是國家醫改方案中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本院基本藥物應用率逐年上升,從而保障群眾基本用藥,切實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

3.2.6 平均每張處方金額

本院門急診處方的平均金額也在平穩下降,這和醫院堅持控制大處方、狠抓醫療質量密切相關。

3.3 處方不合理用藥情況

從表4可以看出,持續干預后,不規范處方中診斷、劑型、規格未寫的情況已有較大改善。在使用抗菌藥物方面,醫師越級使用抗菌藥物在電腦中設置權限后,情況已有很大改進,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最主要還是表現在無指征使用,比如診斷“高血壓”、腔隙性腦梗死等使用頭孢羥氨芐;頭孢西丁注射劑的適應證為敏感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和厭氧菌所致的膽道、盆腔和下呼吸道感染,有處方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此藥,實際上“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病程有自限性,不宜盲目使用各類抗菌藥物,只需對癥治療。只有少數患者為細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細菌性感染,但也不宜使用頭孢西丁。醫保處方方面,《辦法》規定,處方一般不得超過七日量,急診處方一般不得超過三日量,對于某些慢性疾病、老年病或特殊情況,處方用量可適當延長,但醫生大多都未注明理由。問題大多集中在超時及超適應證使用;醫保處方診斷為“過敏性哮喘”“虛勞”等使用“螺旋藻膠囊”,螺旋藻膠囊的報銷適應證為免疫功能障礙、惡性腫瘤、放化療后血象指標低下等,屬于超適應證。

3.4 處方點評的作用與存在的問題

通過處方的點評及持續干預,本院門急診處方質量得到有效提高,說明處方點評對醫療質量的持續改進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在開展處方點評和干預的具體實踐過程中,有些問題還值得思考。

3.4.1 問題

3.4.1.1 認知程度當前處方點評工作的開展力度和涉及范圍仍然有限,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對這項制度的相關認知還不夠深入[6-7],點評工作因顧及領導意志和同事情面而難以客觀地以利于患者的角度來點評[8]。

3.4.1.2 抽樣方法目前的抽樣方法隨意性比較大,有按處方量的百分之多少隨機抽取,也有固定按照周幾抽取的,抽樣方法對統計結果的影響較大,有時可能會降低處方點評結論的可信度。

3.4.1.3 點評藥師的素質目前本院由臨床藥師擔任處方點評工作,而處方抽取的隨機性造成涉及科室比較多,藥師自身素質及合理用藥知識的欠缺,也會影響處方點評的結論。

3.4.1.4 點評不完整處方點評是一個回顧性的分析,藥師面對的僅僅是處方,至于患者的相關病史、用藥史及輔助檢查結果一無所知,這樣的點評往往比較片面。

3.4.2 對策

3.4.2.1 加強制度宣傳加強對處方點評制度的宣傳。通過各種手段、各種媒介向醫務人員宣傳處方點評工作的重要性,從而提高認識,對處方點評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3.4.2.2 提高藥師素質提高藥師自身藥學專業知識水平,提高審核處方的能力和力度,由高年資、高職稱藥師加強處方的審核及點評,從而促進處方用藥水平。

3.4.2.3 臨床醫師參與點評臨床醫師是處方的開具者,具有豐富的臨床用藥經驗,可以請臨床醫師參與處方點評工作。臨床醫師可以為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醫師,具備高級醫學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并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9],他們可以按專業審核臨床藥師的意見,并可提出臨床專業意見。

3.4.2.4 加強培訓定期組織各科室進行規范處方培訓,提高醫生處方水平[10],加強《處方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學習,并加強對政策法規、醫保規定的宣傳培訓,從而合理、安全、有效、經濟地使用藥物。

3.4.2.5 加快信息化建設本院擬引進合理用藥評價系統,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全面、客觀地反映在處方開具中、藥物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好地控制處方的成本-效益。

我們要從事后處方點評,逐步提升到現在注重事前處方審核、及時發現不適宜處方并干預與糾正,從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Z].衛生部令第53號.

[2]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3]欒家杰,呂麗麗,汪平君.定量評價新的《處方管理辦法》對門診處方質量的影響[J].中國藥事,2008,22(4):289.

[4]陳昭英.我院門診處方合理用藥指標指導回顧[J].海南醫學,2009,20(11):286-287.

[5]陳金月,黃海龍.西藥門診處方用藥合理性分析[J].藥物警戒,2007,4(5):295.

[6]周權,顏小鋒,徐翔,等.建立處方點評質量管理制度的實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8,24(8):546-550.

[7]林平,吳雪,趙懷全,等.點評人員對處方點評結果的影響研究[J].中國藥房,2012,23(45):4313-4314.

[8]方素清.我國處方點評制度實施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4):184-185.

[9]喬春友,韻國萍,韓博處方點評在醫院合理用藥持續改進中的作用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1,4(2):104-105.

[10]陳萍,王德燕,楊艷,等.抗菌藥物專項處方點評模式的建立和應用[J].中國藥房,2011,22(26):2410-2412.

(收稿日期:2014-01-13本文編輯:許俊琴)

[作者簡介] 瞿敏,女,江蘇人,本科,主管藥師,研究方向:臨床藥學

endpri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高清|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亚洲性网站| 色婷婷久久|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色综合五月|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欧美高清国产|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国产在线专区|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女主播一区| 欧美高清三区|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九九久久99精品|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亚洲69视频|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不卡|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 国产99在线|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久草视频一区|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欧美在线国产|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欧美日韩导航|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 亚洲91在线精品|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