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青霞+白玉紅+
摘要:運用協整分析、格蘭杰因果分析、廣義脈沖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考察了河南省1990-2010年城鎮化率與能源消耗強度之間的動態關系特征。研究結果表明,河南省城鎮化率與能源消耗強度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脈沖分析顯示兩組變量之間呈現反向的變動趨勢,且能源消耗強度對城鎮化率的沖擊效應明顯,而城鎮化率對能源消耗強度的沖擊較小且平緩;方差分解結果表明,河南省能源消耗強度對城鎮化率的貢獻較大,而城鎮化率對能源消耗強度的貢獻較小。今后河南省在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必需強調節能減排,走低碳經濟之路。
關鍵詞:城鎮化;能源消耗強度;協整分析;廣義脈沖分析;方差分解
中圖分類號:F061.5;F06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4)09-2210-06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Intensity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Henan Province
JIAO Qing-xia1,2, BAI Yu-hong2
(1. School of Economics,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36, China;
2.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 Co-integration analysis, Grainger causality analysis, generalized impulse analysis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ization rat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in Henan province during 1990-201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ization rate and the intensity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Henan province. Puls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hange trend was opposite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variables. The impact of the intensity of energy consumption on the urbanization was more obvious compared with the impact of the urbanization on the intensity of energy consumption. Variance decomposition showed that contribu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to changes in urbanization rate was high.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rate to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was small. Therefore,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conserve energy, develop low carbon economic in advanc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Key words: urbaniz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co-integration analysis; generalized impulse response; variance decomposition
隨著河南省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大量農村居民進入城市生活和工作,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能源消耗也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使得產業、技術以及產品結構和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從而使能源消耗有下降趨勢。因此,明確河南省城鎮化水平對能源消耗的綜合影響、影響機制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是目前亟待研究的問題。
1文獻回顧
目前學術界對城鎮化水平與能源消耗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Jones[1]利用1980年59個發展中國家的數據建立回歸模型,對人均能源消費與人均GDP之間的彈性系數進行了估計,并從多個方面分析了城鎮化對能源消費的影響。Wei等[2]通過對城市化和能源消費二者之間關系的研究得出:城鎮化一方面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增加了能源消費,同時城鎮化通過對資源的合理配置、經濟與技術結構的合理調整,又使得能源消費有所下降。Shen等[3]的研究表明,城鎮化與石油、煤炭、天然氣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并通過建立城鎮化與能源消費之間的回歸方程,預測了中國未來50年內能源的供給量與需求量。張曉平[4]的研究表明,經濟總量、產業的比例結構、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和居民消費結構既是影響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的主要因素,又是導致區域能源消費差異的主要原因。鄭云鶴[5]利用1978-2003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建立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與能源消費4個變量的回歸方程,結果表明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導致了能源消費增加,而市場化的推進使能源消費有所下降。劉耀彬[6]運用格蘭杰因果分析與協整分析對城市化與能源消費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并利用因素分解模型測算城市化對能源消費變動的貢獻,研究表明中國城市化進程與能源消費之間存在單向因果關系和長期的協整關系,但是城鎮化對能源消費變動的貢獻很小。何曉萍等[7]通過建立城市化、工業化與電力需求的協整方程和面板數據非線性模型來研究城市化和工業化對電力需求的影響,研究表明這兩個因素對電力需求都有顯著的正影響。許冬蘭等[8]通過建立向量自回歸模型,利用格蘭杰因果分析和協整分析對山東省城市化與能源消費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山東省能源消費與城市化之間不僅存在單向因果關系,而且存在長期協整關系。梁朝暉[9]對城市化不同階段能源消費的影響因素研究顯示,在城市化發展的不同階段中,城市化和工業化對能源消費的影響是不同的。周國富等[10]利用1978-2008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對中國的能源消費與城市化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城市化與能源消費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并且城市化主要通過規模效應與技術效應來影響能源消費。王曉嶺等[11]利用1990-2009年的數據,利用協整分析、脈沖分析和方差分解等多種方法,從多個角度對能源消費強度與城市化水平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盡管在短期內二者均呈現波動態勢,但二者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變量的脈沖響應顯示二者的變動方向相反,且能源強度的脈沖曲線變動更為劇烈些;方差分解顯示能源強度對城市化變動的貢獻較小,而城市化對能源強度變動的影響較大并且增長很快。王子敏等[12]利用2000-2009年中國省級數據,建立城市化與能源消費的時間和空間雙固定效應面板杜賓模型,研究表明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將導致能源消耗快速增加,并且城市化在能源消耗中的貢獻比重較大。
endprint
由上述文獻可以看出,目前學術界主要采用格蘭杰因果分析、回歸分析、相關分析、脈沖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來研究城鎮化和能源消費之間的關系,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城鎮化與能源消耗總量。然而關于城鎮化與能源利用率之間的研究較少,對能源利用率與城鎮化之間的響應機制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的互動預測更是少之甚少。鑒于此,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利用河南省1990-2011年的時序數據,首先運用格蘭杰因果分析和協整分析來實證考察河南省城鎮化與能源利用率之間的相關性,然后在向量自回歸模型基礎上,通過廣義脈沖分析來刻畫河南省城鎮化與能源利用率之間的相互動態作用,利用方差分解分析進一步研究城鎮化率與能源利用率在解釋對方變動中的相對重要性,從而更好地揭示二者之間的關系與相互影響機制,為有關決策部門制定能源消耗方針提供理論依據。
2變量的選取及變量間長期關系分析
2.1變量的選取與數據的處理
為了研究河南省城鎮化水平和能源利用率之間的關系以及二者之間的影響機制,本研究選取河南省能源消耗強度和城鎮化率為研究對象,時間區間是1990-2010年。在構建VAR模型的基礎上,運用協整分析、格蘭杰因果分析、廣義脈沖分析和方差分解等多種方法從多個角度研究二者之間的動態關系與影響機制。
其中,城鎮化率采用學術界常用的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來反映,能源利用率利用歷年能源消費總量比當年的實際產出即能源消耗強度來反映。歷年城鎮化率和能源消費總量來自《河南省統計年鑒(2012)》,歷年GDP利用1990年GDP和以1990年為基期的不變價格指數計算得出,這樣就可以得到以1990年為不變價的實際GDP,然后再用歷年能源消耗總量除以當年實際GDP得到歷年能源消耗強度。為了減少數據的波動性、消除時間序列數據的異方差,本研究對城鎮化率和能源消耗強度兩個指標分別取對數,分別記為lnUR和lnEI。
2.2數據的平穩性檢驗
由于傳統的回歸分析要求數據必須是平穩的,所以在對城鎮化率和能源消耗強度進行協整分析前,必須對城鎮化率和能源消耗強度這兩個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以免出現偽回歸現象。在Eviews6.0中關于數據平穩性檢驗的方法很多,本研究使用最常用的ADF檢驗來檢驗序列的平穩性,檢驗中最優滯后階數選取標準是在保證殘差項無序列相關的條件下,使AIC達到最小,檢驗的具體情況見表1。由表1中的檢驗結果可知,在1%與5%的顯著水平下,能源消耗強度、城鎮化率的原序列以及它們的一階差分序列的ADF檢驗值均大于它們的臨界值,所以在1%與5%的顯著水平下,它們都是非平穩的;但是它們的二階差分序列在1%與5%的顯著水平下卻均拒絕了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檢驗,這說明無論是在1%還是在5%的顯著水平下,城鎮化和能源消耗強度的二階差分序列都是平穩的,即lnEI與lnUR都是二階單整的。
2.3序列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和協整分析
由于lnUR和lnEI都是二階單整的,所以可以對lnEI和lnUR進行協整分析,為了更好地了解lnUR和lnEI的因果方向,需在進行協整分析前先對變量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然而格蘭杰因果檢驗對滯后期的選擇是非常敏感的,不同的滯后期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因此在進行因果檢驗時必須明確滯后階數選取標準,本研究選擇滯后期的標準是在保證模型的隨機擾動項不存在序列相關的前提下,使AIC達到最小。經過反復的試驗,確定格蘭杰因果檢驗的滯后階數為1(表2)。由表2知,當滯后階數是1時,在1%的顯著水平下,拒絕了lnEI不是lnUR的格蘭杰原因的原假設,接受了lnUR不是lnEI的格蘭杰原因的原假設。這說明在1%的顯著水平下,河南省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不是能源利用率提高的格蘭杰原因,而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是推動城鎮化水平提高的原因。
在明確了河南省城鎮化率與能源消耗強度的因果方向后,接下來采用EG兩步法對二者之間是否具有長期均衡關系進行檢驗。所謂EG兩步法檢驗是指首先對變量利用OLS法作協整回歸得到殘差序列,然后對殘差序列平穩性進行檢驗。若殘差序列是平穩的,則說明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否則,變量間不存在協整關系。協整檢驗的結果見表3。由表3可見,河南省城鎮化率與能源消耗強度之間存在協整關系,這說明本研究所建立的能源消耗強度與城鎮化率之間的回歸關系是真實的,雖然二者在短期內存在波動趨勢,但從長期來看它們之間存在均衡關系。當它們之間的運行關系偏離長期均衡時,總會有一種力量將其拉回均衡位置。為了更好地分析河南省城鎮化率與能源消耗強度之間的動態影響關系,下面建立VAR模型進行脈沖和方差分析。
3河南省城鎮化水平與能源消耗強度的動態影響分析
3.1VAR(p)模型的建立及檢驗
在建立VAR模型前,要先確定模型的滯后階數,本研究綜合利用LR、FPE、AIC、SC和HQ多種原則來確定VAR模型的最優滯后階數(表4)。由表4可以看出,河南省城鎮化率和能源消耗強度所建立的向量自回歸模型的最優滯后階數應該為2,模型的估計結果見表5。
由VAR(2)模型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兩個方程的整體回歸結果非常的好,回歸方程的調整擬合度分別為96.850%和99.875%。并且大部分參數的t值都在2左右,基本上都通過了檢驗。這說明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是比較準確的。為了反映未來時期內河南省城鎮化率與能源消耗強度兩個變量的沖擊影響,需在VAR模型基礎上通過脈沖響應分析來分析城鎮化率與能源消耗強度之間的沖擊影響與長期動態關系。
在進行脈沖分析之前,要對模型的穩定性進行檢驗,以保證所進行的脈沖分析是有效的。若VAR模型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的倒數都在單位圓內,則模型是穩定的,否則模型不穩定。VAR模型穩定性檢驗的結果見圖1,由圖1可以看出,本文所建立的VAR(2)模型的特征根的倒數均在單位圓內,所以模型是穩定有效的。
3.2河南省城鎮化率與能源消耗強度間的脈沖響應分析
脈沖分析主要用來分析系統內任意一個變量受到擾動,如何通過VAR模型對其他變量及其自身產生影響,但是由于VAR估計方程的協方差陣一般不是對角的,所以在進行脈沖分析前,首先要將協方差陣進行對角化處理,但最常用的Choleski處理方法使得估計結果與VAR模型中變量的先后順序有關。為了克服這一不足,本文在VAR模型的基礎上,利用廣義脈沖函數對河南省城鎮化率和能源消耗強度進行動態響應分析,響應效果見圖2和圖3。
圖2是能源消耗強度的脈沖響應函數圖像,它體現了能源消耗強度在受到自身與城鎮化率1個標準單位沖擊后脈沖函數的變化趨勢。由圖2可知,河南省能源消耗強度對自身的脈沖響應為正并且比較劇烈,在第2期就達到最大值,但從第3期起這種正的沖擊效應開始迅速下降,到第9期這種正的沖擊效應趨于穩定;然而能源消耗強度對城鎮化率的脈沖響應為負,第4期負的沖擊效應達到最小值,然后沖擊逐漸減弱,到第9期負的沖擊效應基本穩定。總的來說,能源消耗強度受到自身的1個標準差單位沖擊后,在短期內脈沖響應變化比較劇烈,但長期來看沖擊響應逐漸減弱并趨于穩定;能源消耗強度受城鎮化率的沖擊后變化趨勢比較平穩,分別呈現倒V和正U形。
由此可以得出,通過能源系統內部作用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但這種作用只是短暫的,不具有長久性;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推動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但作用不是太明顯。
endprint
圖3是城鎮化率的脈沖響應函數圖像,由圖3可知,城鎮化率受自身一個標準差單位沖擊后的脈沖響應為正,并且在第1期到第8期不斷增強,但變化比較緩慢,在第8期達到最大值,從第9期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正的沖擊效應逐漸減弱;城鎮化率對能源消耗強度的一標準差的沖擊響應為負,在第1期到第9期內這種負的沖擊響應逐漸變大,到第9期達到負的最大值,并且在前期較第3期到第9期變化平緩;從第10期開始這種負的沖擊效應逐漸變小,且變化比較平穩。總的來說,城鎮化率受自身響應變化比較平緩,受能源消耗強度的脈沖響應變化比較劇烈,分別呈現倒U型與V形。
由此可見,隨著河南省城鎮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城鎮化水平對自身的影響不斷加強,但是在城鎮化進程后期,由于受能源剛性和環境保護的影響,城鎮化率提高的速度下降;同時能源消耗強度的降低有助于城鎮化水平的推進。
3.3河南省城鎮化率與能源消耗強度的動態方差分解分析
為了更好地反映河南省城鎮化率與能源消耗強度之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性,在VAR模型的基礎上,利用Choleski分解法進行方差分解分析。表6給出了河南省城鎮化率和能源消耗強度的方差分解數據,這些數據反映了不同時期沖擊變量對內生變量波動的影響的重要性。
由表6可知,在城鎮化率的變動過程中,城鎮化率對自身的貢獻率在第1期為100%,隨后逐期下降,到第20期下降到66.79%;能源消耗強度對城鎮化率的貢獻率逐期變大,由第1期的0%增加到第20期的33.21%,增幅較大且增速較快;而在能源消耗強度的變動過程中,能源消耗強度對自身的貢獻率逐期下降,由第1期的96.53%下降到第20期的85.21%,城鎮化率對能源強度的影響雖然在第1期就達到了3.47%,然而在以后的發展中增幅和增速都很小,到第20期才達到14.79%。由此可見,河南省能源消耗強度對城鎮化率的預測方差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城鎮化率對能源消耗強度的貢獻相對較小。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雖然在近20年中河南省城鎮化水平迅速提高,并由此帶動河南省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但是河南省第三產業的比重仍然偏小并且內部結構不合理,作為低能耗的第三產業并沒有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節能作用。
4結論與建議
與已有的關于城鎮化水平和能源消耗關系的研究不同,本研究用能源消耗強度指標代替傳統的能源消耗總量指標,利用格蘭杰因果分析和協整分析,以及在VAR模型的基礎上,利用廣義脈沖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對河南省近20年來城鎮化水平和能源消耗強度之間的動態關系和相互影響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河南省城鎮化水平與能源消耗強度之間具有單向因果關系,能源消耗強度的降低是城鎮化水平提高的格蘭杰原因;第二,河南省城鎮化水平與能源消耗強度雖然具有波動態勢,但二者間具有長期均衡關系;第三,廣義脈沖分析表明河南省城鎮化水平與能源消耗強度之間的變化是反方向的,即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能源消耗強度的降低,同時能源消耗強度的降低也有助于推動河南省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其中,河南省能源消耗強度對城鎮化水平的影響較大,并且在短期內這種負的沖擊效應非常明顯,但是這種負的沖擊效應具有時效性,在長期內,能源消耗強度對城鎮化的影響逐漸減弱并趨于平穩;而河南省城鎮化水平對能源消耗強度的沖擊影響較小,并且比較平緩,這與格蘭杰因果檢驗的結果是一致的;第四,方差分解分析表明,河南省能源消耗強度對城鎮化的貢獻較大,而城鎮化對能源消耗強度的貢獻較小,這與格蘭杰因果分析與廣義脈沖分析的結論相符的。
綜上所述,河南省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雖然有利于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但是對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影響較小。所以,今后河南省在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必需強調節能減排,走低碳經濟之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控制高能耗產業的發展,鼓勵企業研制生產低能耗產品;優化產業結構,使產業結構向輕工業方向轉變;第二,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便利條件,充分發揮第三產業的低能耗作用;第三,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引導人們養成低碳生活、節能減排的好習慣。努力推進經濟和能源消耗的協調發展,使河南省經濟處于良性循環發展狀態。
參考文獻:
[1] JONES D W. How urbanization affects energy-us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Energy Policy,1991,19(7):621-630.
[2] WEI B R, YAGITA H, INABA A,et al. Urbanization impact on energy demand and CO2 emiss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Eng. Ed),2003(2):46-50.
[3] SHEN L, CHENG S,GUNSON A J,et al. Urbanization, sustainability and the utilization of ener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J].Cities,2005,22(4):287-302.
[4] 張曉平.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能源消費的時空格局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15(2):38-41.
[5] 鄭云鶴.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與中國的能源消費研究[J].北方經濟(學術版),2006(5):11-12.
[6] 劉耀彬.中國城市化與能源消費關系的動態計量分析[J].財經研究,2007,33(11):72-81.
[7] 何曉萍,劉希穎,林艷萍.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電力需求預測[J]. 經濟研究,2009,1(44):118-130.
[8] 許冬蘭,李琰.山東省城市化和能源消耗的關系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11):19-24.
[9] 梁朝暉.城市化不同階段能源消費的影響因素研究[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2(5):89-96.
[10] 周國富,藏超.城市化與能源消費的動態相關性及其傳導機制——基于1978-2008年的實證研究[J].經濟經緯,2011, 28(3):62-66.
[11] 王曉嶺,武春友,趙奧.中國城市化與能源強度關系的交互動態響應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5):147-152.
[12] 王子敏,范從來.城市化與能源消耗間關系實證研究[J].城市問題, 2012(8):8-14.
[13] 彭水軍,包群.中國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基于廣義脈沖響應函數法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6(5):15-23.
endprint
圖3是城鎮化率的脈沖響應函數圖像,由圖3可知,城鎮化率受自身一個標準差單位沖擊后的脈沖響應為正,并且在第1期到第8期不斷增強,但變化比較緩慢,在第8期達到最大值,從第9期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正的沖擊效應逐漸減弱;城鎮化率對能源消耗強度的一標準差的沖擊響應為負,在第1期到第9期內這種負的沖擊響應逐漸變大,到第9期達到負的最大值,并且在前期較第3期到第9期變化平緩;從第10期開始這種負的沖擊效應逐漸變小,且變化比較平穩。總的來說,城鎮化率受自身響應變化比較平緩,受能源消耗強度的脈沖響應變化比較劇烈,分別呈現倒U型與V形。
由此可見,隨著河南省城鎮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城鎮化水平對自身的影響不斷加強,但是在城鎮化進程后期,由于受能源剛性和環境保護的影響,城鎮化率提高的速度下降;同時能源消耗強度的降低有助于城鎮化水平的推進。
3.3河南省城鎮化率與能源消耗強度的動態方差分解分析
為了更好地反映河南省城鎮化率與能源消耗強度之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性,在VAR模型的基礎上,利用Choleski分解法進行方差分解分析。表6給出了河南省城鎮化率和能源消耗強度的方差分解數據,這些數據反映了不同時期沖擊變量對內生變量波動的影響的重要性。
由表6可知,在城鎮化率的變動過程中,城鎮化率對自身的貢獻率在第1期為100%,隨后逐期下降,到第20期下降到66.79%;能源消耗強度對城鎮化率的貢獻率逐期變大,由第1期的0%增加到第20期的33.21%,增幅較大且增速較快;而在能源消耗強度的變動過程中,能源消耗強度對自身的貢獻率逐期下降,由第1期的96.53%下降到第20期的85.21%,城鎮化率對能源強度的影響雖然在第1期就達到了3.47%,然而在以后的發展中增幅和增速都很小,到第20期才達到14.79%。由此可見,河南省能源消耗強度對城鎮化率的預測方差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城鎮化率對能源消耗強度的貢獻相對較小。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雖然在近20年中河南省城鎮化水平迅速提高,并由此帶動河南省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但是河南省第三產業的比重仍然偏小并且內部結構不合理,作為低能耗的第三產業并沒有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節能作用。
4結論與建議
與已有的關于城鎮化水平和能源消耗關系的研究不同,本研究用能源消耗強度指標代替傳統的能源消耗總量指標,利用格蘭杰因果分析和協整分析,以及在VAR模型的基礎上,利用廣義脈沖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對河南省近20年來城鎮化水平和能源消耗強度之間的動態關系和相互影響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河南省城鎮化水平與能源消耗強度之間具有單向因果關系,能源消耗強度的降低是城鎮化水平提高的格蘭杰原因;第二,河南省城鎮化水平與能源消耗強度雖然具有波動態勢,但二者間具有長期均衡關系;第三,廣義脈沖分析表明河南省城鎮化水平與能源消耗強度之間的變化是反方向的,即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能源消耗強度的降低,同時能源消耗強度的降低也有助于推動河南省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其中,河南省能源消耗強度對城鎮化水平的影響較大,并且在短期內這種負的沖擊效應非常明顯,但是這種負的沖擊效應具有時效性,在長期內,能源消耗強度對城鎮化的影響逐漸減弱并趨于平穩;而河南省城鎮化水平對能源消耗強度的沖擊影響較小,并且比較平緩,這與格蘭杰因果檢驗的結果是一致的;第四,方差分解分析表明,河南省能源消耗強度對城鎮化的貢獻較大,而城鎮化對能源消耗強度的貢獻較小,這與格蘭杰因果分析與廣義脈沖分析的結論相符的。
綜上所述,河南省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雖然有利于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但是對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影響較小。所以,今后河南省在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必需強調節能減排,走低碳經濟之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控制高能耗產業的發展,鼓勵企業研制生產低能耗產品;優化產業結構,使產業結構向輕工業方向轉變;第二,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便利條件,充分發揮第三產業的低能耗作用;第三,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引導人們養成低碳生活、節能減排的好習慣。努力推進經濟和能源消耗的協調發展,使河南省經濟處于良性循環發展狀態。
參考文獻:
[1] JONES D W. How urbanization affects energy-us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Energy Policy,1991,19(7):621-630.
[2] WEI B R, YAGITA H, INABA A,et al. Urbanization impact on energy demand and CO2 emiss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Eng. Ed),2003(2):46-50.
[3] SHEN L, CHENG S,GUNSON A J,et al. Urbanization, sustainability and the utilization of ener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J].Cities,2005,22(4):287-302.
[4] 張曉平.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能源消費的時空格局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15(2):38-41.
[5] 鄭云鶴.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與中國的能源消費研究[J].北方經濟(學術版),2006(5):11-12.
[6] 劉耀彬.中國城市化與能源消費關系的動態計量分析[J].財經研究,2007,33(11):72-81.
[7] 何曉萍,劉希穎,林艷萍.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電力需求預測[J]. 經濟研究,2009,1(44):118-130.
[8] 許冬蘭,李琰.山東省城市化和能源消耗的關系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11):19-24.
[9] 梁朝暉.城市化不同階段能源消費的影響因素研究[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2(5):89-96.
[10] 周國富,藏超.城市化與能源消費的動態相關性及其傳導機制——基于1978-2008年的實證研究[J].經濟經緯,2011, 28(3):62-66.
[11] 王曉嶺,武春友,趙奧.中國城市化與能源強度關系的交互動態響應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5):147-152.
[12] 王子敏,范從來.城市化與能源消耗間關系實證研究[J].城市問題, 2012(8):8-14.
[13] 彭水軍,包群.中國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基于廣義脈沖響應函數法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6(5):15-23.
endprint
圖3是城鎮化率的脈沖響應函數圖像,由圖3可知,城鎮化率受自身一個標準差單位沖擊后的脈沖響應為正,并且在第1期到第8期不斷增強,但變化比較緩慢,在第8期達到最大值,從第9期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正的沖擊效應逐漸減弱;城鎮化率對能源消耗強度的一標準差的沖擊響應為負,在第1期到第9期內這種負的沖擊響應逐漸變大,到第9期達到負的最大值,并且在前期較第3期到第9期變化平緩;從第10期開始這種負的沖擊效應逐漸變小,且變化比較平穩。總的來說,城鎮化率受自身響應變化比較平緩,受能源消耗強度的脈沖響應變化比較劇烈,分別呈現倒U型與V形。
由此可見,隨著河南省城鎮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城鎮化水平對自身的影響不斷加強,但是在城鎮化進程后期,由于受能源剛性和環境保護的影響,城鎮化率提高的速度下降;同時能源消耗強度的降低有助于城鎮化水平的推進。
3.3河南省城鎮化率與能源消耗強度的動態方差分解分析
為了更好地反映河南省城鎮化率與能源消耗強度之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性,在VAR模型的基礎上,利用Choleski分解法進行方差分解分析。表6給出了河南省城鎮化率和能源消耗強度的方差分解數據,這些數據反映了不同時期沖擊變量對內生變量波動的影響的重要性。
由表6可知,在城鎮化率的變動過程中,城鎮化率對自身的貢獻率在第1期為100%,隨后逐期下降,到第20期下降到66.79%;能源消耗強度對城鎮化率的貢獻率逐期變大,由第1期的0%增加到第20期的33.21%,增幅較大且增速較快;而在能源消耗強度的變動過程中,能源消耗強度對自身的貢獻率逐期下降,由第1期的96.53%下降到第20期的85.21%,城鎮化率對能源強度的影響雖然在第1期就達到了3.47%,然而在以后的發展中增幅和增速都很小,到第20期才達到14.79%。由此可見,河南省能源消耗強度對城鎮化率的預測方差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城鎮化率對能源消耗強度的貢獻相對較小。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雖然在近20年中河南省城鎮化水平迅速提高,并由此帶動河南省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但是河南省第三產業的比重仍然偏小并且內部結構不合理,作為低能耗的第三產業并沒有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節能作用。
4結論與建議
與已有的關于城鎮化水平和能源消耗關系的研究不同,本研究用能源消耗強度指標代替傳統的能源消耗總量指標,利用格蘭杰因果分析和協整分析,以及在VAR模型的基礎上,利用廣義脈沖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對河南省近20年來城鎮化水平和能源消耗強度之間的動態關系和相互影響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河南省城鎮化水平與能源消耗強度之間具有單向因果關系,能源消耗強度的降低是城鎮化水平提高的格蘭杰原因;第二,河南省城鎮化水平與能源消耗強度雖然具有波動態勢,但二者間具有長期均衡關系;第三,廣義脈沖分析表明河南省城鎮化水平與能源消耗強度之間的變化是反方向的,即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能源消耗強度的降低,同時能源消耗強度的降低也有助于推動河南省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其中,河南省能源消耗強度對城鎮化水平的影響較大,并且在短期內這種負的沖擊效應非常明顯,但是這種負的沖擊效應具有時效性,在長期內,能源消耗強度對城鎮化的影響逐漸減弱并趨于平穩;而河南省城鎮化水平對能源消耗強度的沖擊影響較小,并且比較平緩,這與格蘭杰因果檢驗的結果是一致的;第四,方差分解分析表明,河南省能源消耗強度對城鎮化的貢獻較大,而城鎮化對能源消耗強度的貢獻較小,這與格蘭杰因果分析與廣義脈沖分析的結論相符的。
綜上所述,河南省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雖然有利于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但是對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影響較小。所以,今后河南省在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必需強調節能減排,走低碳經濟之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控制高能耗產業的發展,鼓勵企業研制生產低能耗產品;優化產業結構,使產業結構向輕工業方向轉變;第二,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便利條件,充分發揮第三產業的低能耗作用;第三,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引導人們養成低碳生活、節能減排的好習慣。努力推進經濟和能源消耗的協調發展,使河南省經濟處于良性循環發展狀態。
參考文獻:
[1] JONES D W. How urbanization affects energy-us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Energy Policy,1991,19(7):621-630.
[2] WEI B R, YAGITA H, INABA A,et al. Urbanization impact on energy demand and CO2 emiss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Eng. Ed),2003(2):46-50.
[3] SHEN L, CHENG S,GUNSON A J,et al. Urbanization, sustainability and the utilization of ener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J].Cities,2005,22(4):287-302.
[4] 張曉平.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能源消費的時空格局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15(2):38-41.
[5] 鄭云鶴.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與中國的能源消費研究[J].北方經濟(學術版),2006(5):11-12.
[6] 劉耀彬.中國城市化與能源消費關系的動態計量分析[J].財經研究,2007,33(11):72-81.
[7] 何曉萍,劉希穎,林艷萍.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電力需求預測[J]. 經濟研究,2009,1(44):118-130.
[8] 許冬蘭,李琰.山東省城市化和能源消耗的關系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11):19-24.
[9] 梁朝暉.城市化不同階段能源消費的影響因素研究[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2(5):89-96.
[10] 周國富,藏超.城市化與能源消費的動態相關性及其傳導機制——基于1978-2008年的實證研究[J].經濟經緯,2011, 28(3):62-66.
[11] 王曉嶺,武春友,趙奧.中國城市化與能源強度關系的交互動態響應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5):147-152.
[12] 王子敏,范從來.城市化與能源消耗間關系實證研究[J].城市問題, 2012(8):8-14.
[13] 彭水軍,包群.中國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基于廣義脈沖響應函數法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6(5):15-2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