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華香+++王金銳
[摘要] 目的 加強ICU危重患者中心靜脈壓監測與護理,觀察其對治療效果的影響。 方法 回顧性對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ICU科2012年1~12月50例實施中心靜脈壓監測與護理的ICU危重患者的資料和2011年1~12月間50例未實施中心靜脈壓監測與護理的ICU危重患者的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實施前后患者的臨床治愈率、死亡率、營養狀況、治療依從性、感染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發生率比較具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 ICU危重患者加強中心靜脈壓監測與護理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死亡和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發生率,改善營養狀況。
[關鍵詞] ICU危重;中心靜脈壓監測;護理措施;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16-0102-03
Effects of monitoring and nursing of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on the curative effects for ICU critical patients
HE Huaxiang1 WANG Jinrui2
1.ICU, Hangzhou Cancer Hospital, Hangzhou 310000,China; 2.Department of Vascular Cardiology,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Beijing10019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nd nursing of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for ICU critical patients and to observe their effects on curative effects. Methods The data of 50 critical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ICU Department of Ha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2 and received monitoring and nursing of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was compared with the data of 50 critical patients in ICU who were not received monitoring and nursing of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at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Their data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patients clinical cure rate, mortality rate, nutritional status, treatment compliance, infection rate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MODS before and after the monitoring and nursing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monitoring and nursing of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for ICU critical patients helps enhance clinical effects, reduce mortality rate, infection rate and incidence rate of MODS, and improve nutritional status.
[Key words] ICU critical patients; Monitoring of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Nursing care; Clinical effectsICU危重患者由于病情的嚴重性和特殊性,常常需要給予特殊的照顧,并加強生命體征的監測,從而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隨著醫療水平不斷發展,中心靜脈壓監測技術逐漸應用于臨床中,效果比較明顯[1]。另外,中心靜脈壓監測需要密切的護理配合,從而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和患者的依從性。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對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ICU科2012年1~12月間50例ICU危重患者實施中心靜脈壓監測與護理,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ICU科2012年1~12月50例實施中心靜脈壓監測與護理的ICU危重患者(實施后)和2011年1~12月間50例未實施中心靜脈壓監測與護理的ICU危重患者(實施前)為研究對象,實施前男30例,女20例,年齡12~77歲,平均(37.2±2.3)歲。實施后男28例,女22例,年齡11~79歲,平均(38.2±2.1)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011年1~12月間50例ICU危重患者未實施中心靜脈壓監測與護理,僅予臨床常規血壓監測與護理;2012年1~12月間50例ICU危重患者實施中心靜脈壓監測與護理,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2.1中心靜脈壓監測本組患者均采取床邊監測儀對患者中心靜脈壓進行監測,整個操作過程中應嚴格的按照無菌操作技術的要求進行實施,避免感染情況發生[2]。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經皮穿刺中心靜脈路徑,并使用一次性輸液塑料管置于標尺內部,將其固定在輸液架上,連接三通,使得連接管內能夠充滿液體排盡空氣。其中,一端主要與輸液器進行連接,而另一端與中心靜脈導管進行連接,且標尺的零點需要對準腋中線的第四肋間。然后調整使其壓力傳感器的換能器位置始終和心臟保持同一水平,避免管路扭曲折疊,并需要保持各連接口的緊密性,隨時校零。最后將接測壓管與壓力換能器進行緊密相連,并通過導線連接到有測壓功能的多功能電子監護儀上。且需要測壓前將機器與大氣相通,進行調零點。緊接著將機器與患者端相通, 并準確讀取靜脈壓值。
1.2.2病房護理護理人員應保證ICU病房的定期通風與空氣流通,從而減少空氣污染,提高空氣質量。護理人員需要定期地對病房的地面和使用物品以及空氣進行紫外線消毒與藥物消毒等處理,從而確保病房的環境清潔[4]。
1.2.3心理護理由于患者的病情危重,護理人員應加強患者心理的護理,向其介紹監測靜脈壓的重要性,詳細地介紹整個監測的過程和穿刺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出現的相關并發癥,從而讓患者對整個監測過程有個全面的認識,減少焦慮。同時,叮囑患者及其家屬應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從而確保整個護理過程能夠順利地實施[5]。
1.2.4導管護理護理人員加強患者導管的相關護理,保證留置導管的正常使用。首先,護理人員應選取光滑的優質導管,減少導管對患者的機械損傷。然后,在置入導管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確保醫護人員的手套和口罩以及手術器械均嚴格經過無菌處理。最后,對于留置有導管的患者應加強監測,避免傷口感染,定期對傷口進行包扎和處理[6]。
endprint
1.3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主要觀察的臨床指標有:①臨床治療情況;②營養狀況;③并發癥發生情況(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④依從性。
1.4評定方法
1.4.1療效評定方法 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主要分為3個等級[7]:①痊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的好轉,且已經脫離生命危險,轉入普通的病房;②未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病情基本上穩定;③死亡:無生命特征。
1.4.2營養狀況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主要是從體重、體質指數、白蛋白和血紅蛋白以及總淋巴細胞計數指標進行評估。
1.4.3依從性評定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主要分為三個等級: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
1.5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均采取SPSS19.0的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獨立樣本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施前后臨床治療情況比較
實施前患者的臨床治愈率為70.0%,實施后患者的治愈率為8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前死亡率為6.0%,實施后死亡率為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施前后的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比較[n(%)]
2.2實施前后營養狀況比較
通過對患者實施前后營養指標的體重、體質指數、白蛋白和血紅蛋白以及總淋巴細胞計數比較,實施后患者的體重、體質指數、白蛋白和血紅蛋白以及總淋巴細胞計數較實施前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實施前后營養指標比較(x±s)
2.3實施前后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比較
實施前感染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發生率分別為16.0%(8/50)和18.0%(9/50);實施后感染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發生率分別為4.0%(2/50)和6.0%(3/50);兩組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1、9.23,P<0.05)。
2.4治療依從性比較
護理前患者的依從性為70.0%,護理后患者的依從性為9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22,P<0.05)。見表3。
表3 護理前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比較[n(%)]
3討論
ICU危重患者由于病情嚴重,常常需要加強生命監測和相關護理。其中,加強靜脈壓監測是醫院ICU病房管理的一個重要方法。
通過此次研究分析,ICU危重患者實施中心靜脈壓監測與護理是可行的,能夠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并降低死亡率,且提高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數據顯示,實施后患者的治愈率、營養狀況明顯高于實施前的臨床治愈率和營養狀況。趙蘭菊等研究顯示[9],對于ICU重癥患者實施中心靜脈壓監測與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主要是由于采取中心靜脈壓監測觀察血流的動態情況,臨床醫師可以據其進行擴張血容量,從而避免過量或者不足,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同時,中心靜脈壓監測采取無創方法精確測量患者的血液動力學參數,更好地為臨床醫師治療提供參考。護理人員通過準確對ICU危重患者的中心靜脈壓監測,從而更好地對其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另外,在實施中心靜脈監測的過程中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主要是從病房護理、心理護理、導管護理等方面的實施。通過病房的護理,改善患者住院環境,為患者創造良好的住院環境,定期消毒和開窗通風,能夠有效降低感染,便于患者的康復[10]。同時,多數患者對中心靜脈壓監測并不了解,很容易產生相關的不良情緒。在整個護理的過程中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并予以針對性的處理。同時,在整個護理過程中提高患者對中心靜脈壓監測的認識,積極配合臨床治療,改善不良情緒。另外,在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加強導管的護理,避免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同時,還能夠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11],促進其恢復。在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應加強相關護理制度的管理,提高護理效果,進一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首先,定期加強ICU工作人員的相關技能培訓,并對其職能進行評估[12]。同時,對于成績優越的人員給予相關獎勵,有效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然后,合理分配人員,安排彈性工作制度。依據患者的不同需要分配護理人員,從而更好地協助患者。最后,提高無菌操作意識[13]。在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應加強無菌操作意識,降低感染的情況發生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發生率,提高治療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ICU危重患者加強中心靜脈壓監測與針對性的護理是可行的,能夠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死亡和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發生率,改善營養狀況,值得臨床中應用。
[參考文獻]
[1]蔡艷. 重癥監護室患者中心靜脈置管的護理體會[J]. 海南醫學,2009,20(8):144-145.
[2]黃會,鄢蓉.ICU危重患者中心靜脈壓的測定及護理分析[J]. 亞太傳統醫藥,2010,6(2):148-149.
[3]徐翠蓮,高潔,周紅. 200例ICU危重患者中心靜脈置管留置期間的護理體會[J]. 現代醫藥衛生,2009,25(18):2843-2844.
[4]陳娜,楊爭,劉麗紅. 動態監測中心靜脈壓在ICU重度顱腦手術后應用[J].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1,9(4):77.
[5]Pop M,Hollós S,Vingender I,et al. New way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nursing: Globalisation of nursing leadership and its teaching-dual degree in nursing[J]. Orvosi Hetilap,2009,150(10):437-442.
[6]Ramacciotti K,Valobra A.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nursing in Argentina: Political and institutional disputes during peronism[J]. Asclepio,2010,62(2):353-374.
[7]胡浩榮,李少明,譚華僑,等. 機械通氣患者不同水平呼氣末正壓(PEEP)對中心靜脈壓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刊,2011,13(1):32-33.
[8]郭銘菊. 中心靜脈壓監測在危重病人中的應用及護理[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8):33-34.
[9]趙蘭菊,李倩,虎榮榮. 持續中心靜脈壓監測在ICU中的應用與護理[J]. 吉林醫學,2013,34(7):1393-1394.
[10]Pacquiao 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competence education and increasing diversity in nursing schools and practice settings[J]. J Transcult Nurs,2007, 18(1 Suppl):28-37.
[11]Soliman RN,Hassan AR,Rashwan AM,et al.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 to assess the role of dexmedetomidine in patients with supratentorial tumors undergoing craniotomy under general anaesthesia[J]. Middle East J Anesthesiology,2011,21(3):325-334.
[12]葉寶霞,馮曉敏,熊曉美,等. 中心靜脈壓監測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救中的應用[J]. 護理學雜志,2010,25(3):22-23.
[13]黃瓊梅.ICU危重患者中心靜脈壓監測及護理對其治療效果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4):755-756.
(收稿日期:2013-10-14)
endprint
1.3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主要觀察的臨床指標有:①臨床治療情況;②營養狀況;③并發癥發生情況(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④依從性。
1.4評定方法
1.4.1療效評定方法 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主要分為3個等級[7]:①痊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的好轉,且已經脫離生命危險,轉入普通的病房;②未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病情基本上穩定;③死亡:無生命特征。
1.4.2營養狀況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主要是從體重、體質指數、白蛋白和血紅蛋白以及總淋巴細胞計數指標進行評估。
1.4.3依從性評定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主要分為三個等級: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
1.5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均采取SPSS19.0的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獨立樣本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施前后臨床治療情況比較
實施前患者的臨床治愈率為70.0%,實施后患者的治愈率為8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前死亡率為6.0%,實施后死亡率為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施前后的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比較[n(%)]
2.2實施前后營養狀況比較
通過對患者實施前后營養指標的體重、體質指數、白蛋白和血紅蛋白以及總淋巴細胞計數比較,實施后患者的體重、體質指數、白蛋白和血紅蛋白以及總淋巴細胞計數較實施前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實施前后營養指標比較(x±s)
2.3實施前后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比較
實施前感染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發生率分別為16.0%(8/50)和18.0%(9/50);實施后感染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發生率分別為4.0%(2/50)和6.0%(3/50);兩組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1、9.23,P<0.05)。
2.4治療依從性比較
護理前患者的依從性為70.0%,護理后患者的依從性為9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22,P<0.05)。見表3。
表3 護理前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比較[n(%)]
3討論
ICU危重患者由于病情嚴重,常常需要加強生命監測和相關護理。其中,加強靜脈壓監測是醫院ICU病房管理的一個重要方法。
通過此次研究分析,ICU危重患者實施中心靜脈壓監測與護理是可行的,能夠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并降低死亡率,且提高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數據顯示,實施后患者的治愈率、營養狀況明顯高于實施前的臨床治愈率和營養狀況。趙蘭菊等研究顯示[9],對于ICU重癥患者實施中心靜脈壓監測與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主要是由于采取中心靜脈壓監測觀察血流的動態情況,臨床醫師可以據其進行擴張血容量,從而避免過量或者不足,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同時,中心靜脈壓監測采取無創方法精確測量患者的血液動力學參數,更好地為臨床醫師治療提供參考。護理人員通過準確對ICU危重患者的中心靜脈壓監測,從而更好地對其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另外,在實施中心靜脈監測的過程中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主要是從病房護理、心理護理、導管護理等方面的實施。通過病房的護理,改善患者住院環境,為患者創造良好的住院環境,定期消毒和開窗通風,能夠有效降低感染,便于患者的康復[10]。同時,多數患者對中心靜脈壓監測并不了解,很容易產生相關的不良情緒。在整個護理的過程中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并予以針對性的處理。同時,在整個護理過程中提高患者對中心靜脈壓監測的認識,積極配合臨床治療,改善不良情緒。另外,在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加強導管的護理,避免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同時,還能夠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11],促進其恢復。在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應加強相關護理制度的管理,提高護理效果,進一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首先,定期加強ICU工作人員的相關技能培訓,并對其職能進行評估[12]。同時,對于成績優越的人員給予相關獎勵,有效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然后,合理分配人員,安排彈性工作制度。依據患者的不同需要分配護理人員,從而更好地協助患者。最后,提高無菌操作意識[13]。在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應加強無菌操作意識,降低感染的情況發生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發生率,提高治療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ICU危重患者加強中心靜脈壓監測與針對性的護理是可行的,能夠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死亡和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發生率,改善營養狀況,值得臨床中應用。
[參考文獻]
[1]蔡艷. 重癥監護室患者中心靜脈置管的護理體會[J]. 海南醫學,2009,20(8):144-145.
[2]黃會,鄢蓉.ICU危重患者中心靜脈壓的測定及護理分析[J]. 亞太傳統醫藥,2010,6(2):148-149.
[3]徐翠蓮,高潔,周紅. 200例ICU危重患者中心靜脈置管留置期間的護理體會[J]. 現代醫藥衛生,2009,25(18):2843-2844.
[4]陳娜,楊爭,劉麗紅. 動態監測中心靜脈壓在ICU重度顱腦手術后應用[J].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1,9(4):77.
[5]Pop M,Hollós S,Vingender I,et al. New way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nursing: Globalisation of nursing leadership and its teaching-dual degree in nursing[J]. Orvosi Hetilap,2009,150(10):437-442.
[6]Ramacciotti K,Valobra A.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nursing in Argentina: Political and institutional disputes during peronism[J]. Asclepio,2010,62(2):353-374.
[7]胡浩榮,李少明,譚華僑,等. 機械通氣患者不同水平呼氣末正壓(PEEP)對中心靜脈壓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刊,2011,13(1):32-33.
[8]郭銘菊. 中心靜脈壓監測在危重病人中的應用及護理[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8):33-34.
[9]趙蘭菊,李倩,虎榮榮. 持續中心靜脈壓監測在ICU中的應用與護理[J]. 吉林醫學,2013,34(7):1393-1394.
[10]Pacquiao 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competence education and increasing diversity in nursing schools and practice settings[J]. J Transcult Nurs,2007, 18(1 Suppl):28-37.
[11]Soliman RN,Hassan AR,Rashwan AM,et al.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 to assess the role of dexmedetomidine in patients with supratentorial tumors undergoing craniotomy under general anaesthesia[J]. Middle East J Anesthesiology,2011,21(3):325-334.
[12]葉寶霞,馮曉敏,熊曉美,等. 中心靜脈壓監測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救中的應用[J]. 護理學雜志,2010,25(3):22-23.
[13]黃瓊梅.ICU危重患者中心靜脈壓監測及護理對其治療效果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4):755-756.
(收稿日期:2013-10-14)
endprint
1.3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主要觀察的臨床指標有:①臨床治療情況;②營養狀況;③并發癥發生情況(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④依從性。
1.4評定方法
1.4.1療效評定方法 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主要分為3個等級[7]:①痊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的好轉,且已經脫離生命危險,轉入普通的病房;②未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病情基本上穩定;③死亡:無生命特征。
1.4.2營養狀況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主要是從體重、體質指數、白蛋白和血紅蛋白以及總淋巴細胞計數指標進行評估。
1.4.3依從性評定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主要分為三個等級: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
1.5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均采取SPSS19.0的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獨立樣本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施前后臨床治療情況比較
實施前患者的臨床治愈率為70.0%,實施后患者的治愈率為8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前死亡率為6.0%,實施后死亡率為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施前后的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比較[n(%)]
2.2實施前后營養狀況比較
通過對患者實施前后營養指標的體重、體質指數、白蛋白和血紅蛋白以及總淋巴細胞計數比較,實施后患者的體重、體質指數、白蛋白和血紅蛋白以及總淋巴細胞計數較實施前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實施前后營養指標比較(x±s)
2.3實施前后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比較
實施前感染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發生率分別為16.0%(8/50)和18.0%(9/50);實施后感染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發生率分別為4.0%(2/50)和6.0%(3/50);兩組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1、9.23,P<0.05)。
2.4治療依從性比較
護理前患者的依從性為70.0%,護理后患者的依從性為9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22,P<0.05)。見表3。
表3 護理前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比較[n(%)]
3討論
ICU危重患者由于病情嚴重,常常需要加強生命監測和相關護理。其中,加強靜脈壓監測是醫院ICU病房管理的一個重要方法。
通過此次研究分析,ICU危重患者實施中心靜脈壓監測與護理是可行的,能夠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并降低死亡率,且提高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數據顯示,實施后患者的治愈率、營養狀況明顯高于實施前的臨床治愈率和營養狀況。趙蘭菊等研究顯示[9],對于ICU重癥患者實施中心靜脈壓監測與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主要是由于采取中心靜脈壓監測觀察血流的動態情況,臨床醫師可以據其進行擴張血容量,從而避免過量或者不足,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同時,中心靜脈壓監測采取無創方法精確測量患者的血液動力學參數,更好地為臨床醫師治療提供參考。護理人員通過準確對ICU危重患者的中心靜脈壓監測,從而更好地對其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另外,在實施中心靜脈監測的過程中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主要是從病房護理、心理護理、導管護理等方面的實施。通過病房的護理,改善患者住院環境,為患者創造良好的住院環境,定期消毒和開窗通風,能夠有效降低感染,便于患者的康復[10]。同時,多數患者對中心靜脈壓監測并不了解,很容易產生相關的不良情緒。在整個護理的過程中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并予以針對性的處理。同時,在整個護理過程中提高患者對中心靜脈壓監測的認識,積極配合臨床治療,改善不良情緒。另外,在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加強導管的護理,避免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同時,還能夠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11],促進其恢復。在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應加強相關護理制度的管理,提高護理效果,進一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首先,定期加強ICU工作人員的相關技能培訓,并對其職能進行評估[12]。同時,對于成績優越的人員給予相關獎勵,有效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然后,合理分配人員,安排彈性工作制度。依據患者的不同需要分配護理人員,從而更好地協助患者。最后,提高無菌操作意識[13]。在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應加強無菌操作意識,降低感染的情況發生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發生率,提高治療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ICU危重患者加強中心靜脈壓監測與針對性的護理是可行的,能夠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死亡和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發生率,改善營養狀況,值得臨床中應用。
[參考文獻]
[1]蔡艷. 重癥監護室患者中心靜脈置管的護理體會[J]. 海南醫學,2009,20(8):144-145.
[2]黃會,鄢蓉.ICU危重患者中心靜脈壓的測定及護理分析[J]. 亞太傳統醫藥,2010,6(2):148-149.
[3]徐翠蓮,高潔,周紅. 200例ICU危重患者中心靜脈置管留置期間的護理體會[J]. 現代醫藥衛生,2009,25(18):2843-2844.
[4]陳娜,楊爭,劉麗紅. 動態監測中心靜脈壓在ICU重度顱腦手術后應用[J].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1,9(4):77.
[5]Pop M,Hollós S,Vingender I,et al. New way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nursing: Globalisation of nursing leadership and its teaching-dual degree in nursing[J]. Orvosi Hetilap,2009,150(10):437-442.
[6]Ramacciotti K,Valobra A.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nursing in Argentina: Political and institutional disputes during peronism[J]. Asclepio,2010,62(2):353-374.
[7]胡浩榮,李少明,譚華僑,等. 機械通氣患者不同水平呼氣末正壓(PEEP)對中心靜脈壓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刊,2011,13(1):32-33.
[8]郭銘菊. 中心靜脈壓監測在危重病人中的應用及護理[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8):33-34.
[9]趙蘭菊,李倩,虎榮榮. 持續中心靜脈壓監測在ICU中的應用與護理[J]. 吉林醫學,2013,34(7):1393-1394.
[10]Pacquiao 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competence education and increasing diversity in nursing schools and practice settings[J]. J Transcult Nurs,2007, 18(1 Suppl):28-37.
[11]Soliman RN,Hassan AR,Rashwan AM,et al.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 to assess the role of dexmedetomidine in patients with supratentorial tumors undergoing craniotomy under general anaesthesia[J]. Middle East J Anesthesiology,2011,21(3):325-334.
[12]葉寶霞,馮曉敏,熊曉美,等. 中心靜脈壓監測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救中的應用[J]. 護理學雜志,2010,25(3):22-23.
[13]黃瓊梅.ICU危重患者中心靜脈壓監測及護理對其治療效果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4):755-756.
(收稿日期:2013-10-14)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