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群++++周一農++劉加和+++++張紅妹++++謝俊+++胡雅國
[摘要] 目的 通過對糖尿病足濕性愈合換藥的4個典型病例的總結、分析,探討濕性換藥處理的應用條件及具體方式。 方法 分析總結本院于2011年1~9月收治的4例糖尿病足典型病例的臨床資料。 結果第1例經積極內科綜合治療,全身情況改善的同時給予分步去痂、加強換藥得到治愈;第2例經局部徹底清創、抗感染治療,創面床準備行持續負壓吸引(VSD)、局部皮瓣移植術后痊愈;第3例局部擴創引流使用銀離子抗菌敷料換藥后保趾痊愈。第4例局部清創處理后,因足底深部感染,感染癥狀沒有改善反而加重,行擴創術無效而截肢。結論 在綜合內科治療中采取積極外科干預很重要,是減少截肢率、提高治愈率的必要保證,故治療應采取全身和局部治療相結合,全身治療貫穿始終,局部治療應強調個體化———根據潰瘍的分級和炎癥的不同階段或表現作相應處理。
[關鍵詞] 糖尿病足;濕性愈合;換藥
[中圖分類號] R47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16-0149-04
Report and experience of four cases diabetic foot with moist healing dressing method
CHEN Yuqun1 ZHOU Yinong2 LIU Jiahe1 ZHANG Hongmei1 XIE Jun3 HU Yaguo4
1.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the Central Hospital of quzhou,Quzhou324000,China;2.Department of Surgery,the Central Hospital of Quzhou,Quzhou 324000,China; 3.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Central Hospital of quzhou,Quzhou324000,China; 4.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the Central Hospital of Quzhou,Quzhou32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ed conditions and detailed way of moist dressing through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reatment of 4 typical cases diabetic foot. Methods Analyzedand summarizedthe clinical data of 4 typical diabetic foot in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September 2011. Results In the 1st cas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improved with our positive internal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patient fully recovered with step-by-step scab removing and strengthened dressing. In the 2nd case,the patient got cured after local complete debridement.anti-infection treatment,wound bed preparation for 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 aspiration(VSD) and local skin flap grafting surgery. The 3rd case applied local opening drainage and Silver ion antimicrobial dressings to preserve feet,then the patient recovered. In the 4th case, after local debridement. the symptoms of infection worsened rather than improved due to the presence of deep feet infections, thus debridement was ineffective and amputation was applied. Conclusion Active surgical interven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mprehensive medical treatment, and was a necessary guarantee for decreasing amputation rate and improving healing rate. Therefore, Systemic and local treatment should be combined,and systemic therapy must be provided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local therapy should focus on individualization-specific treatment must be based on grades of ulcer and stages of inflammation.
[Key words] Diabetic foot; Moist healing; Change dressing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合并血管、神經病變遭遇創傷、感染等因素所發生的一種嚴重并發癥,以肢體末端疼痛、感染、潰瘍、壞疽為主要表現,病程長,不易愈合。加強糖尿病足潰瘍高危患者的教育和管理、開展糖尿病足潰瘍防治的多學科合作和貫徹預防為主的理念可以使糖尿病截肢率下降49%~85%[1]。本文總結了2011年1~9月收治的4例糖尿病足典型病例的臨床資料及換藥體會,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4例病案入院后共同的治療措施:胰島素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循環、營養神經、全身營養支持、對癥綜合治療措施。抗菌藥物根據臨床經驗、局部膿液培養結果及創面床情況隨時調整。
病案1
患者女,88歲,因“發現血糖升高10余年,雙足跟部潰爛1月余。” 于2011年1月6日以“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老年癡呆”收入院。查體:T37.3℃,雙足跟部潰瘍面積均為12 cm×10 cm;70%黑色痂皮,30%黃白色壞死腐爛組織;滲液多惡臭;腫脹明顯;足背動脈搏動可及,Wagner分級法2級。白細胞計數8.3×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數79.7%,C-反應蛋白11.5mg/L。首次予外科清創術, 5%聚維酮碘紗布外敷包扎。第2、3天換藥,見清創后新鮮創面又恢復為黑痂,第4天改為“蠶食法”清創及濕潤換藥方法,清創后創面使用清創膠、外用泡沫貼包扎。之后局部紅腫漸漸消退,清創膠使用4次后,紅色肉芽在90%以上(圖1)。此后根據“紅期”的創面使用濕性愈合換藥敷料進行滲液的管理。敷料主要選擇康惠爾敷料[惠爾保公司提供,包括清創膠、泡沫貼、藻酸鹽敷料,批準文號:國藥管械(進)字2000第1694號]。考慮患者雙足后跟大面積的潰爛,創面>5 cm單用換藥難以治愈,需要采用手術修復[2]。便請相關科室會診,考慮皮瓣移植或植皮,家屬沒有接受。繼續予濕性愈合敷料換藥,換藥82d雙足跟創面痊愈出院(圖2)。
endprint
體會:1、清創后新鮮的創面如果使用傳統干性換藥方法,會使新鮮的創面干燥結痂,而濕性愈合換藥方法能保護肉芽、促進表皮生長達到預期的效果。2、經過80余天的換藥得到滿意的結果,說明足跟較厚的皮膚創面>5 cm單用換藥仍有痊愈的希望。
圖1病案1 清創圖片 圖2 病案1 痊愈圖片
病案2
患者51歲,因“煩渴、消瘦4年余,左足跟部破潰20余天,足部惡臭伴畏寒、寒戰8 d”門診擬“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于2011年4月15日入院治療。 入院查體:T39.6℃,雙側足背動脈搏動可及,Wagner分級法3級,左足跟部2處約4 cm×5 cm及4 cm×5 cm大小創面(圖3),局部膿性分泌物多,惡臭,左膝關節以下肢體紅腫明顯。左足跟部CT三維重建示:1、左側跟骨骨髓炎。左跟骨后部軟組織破潰、積氣。2、左側跟骨骨折。相關檢查:糖化血紅蛋白11.01%,白蛋白21.8 g/L,血紅蛋白68 g/L,白細胞計數12.5×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數70.9%, C-反應蛋白57.7 mg/L。入院后清除兩破潰處壞死腐爛組織,可見兩處潰瘍已貫通,破潰四周探針探測未發現有潛行的殘腔。第2、3天換藥繼續清除殘余壞死組織,局部使用清創膠。體溫正常,無畏寒、寒戰現象。第5天患者左足部紅腫較前明顯消退,壞死組織已清除,足跟部見5 cm×5 cm、5 cm×6 cm創面2處,貫通,可見跟腱及跟骨外露,局部的清創換藥已基本符合術前的創面床的準備,血糖控制良好。于第7天轉骨科治療(圖4),分別于第11天、19天行擴創VSD引流術, 第27天行擴創+局部皮瓣轉移修復術,術后采用傳統紗布換藥方式。第73天痊愈出院。
體會:1、患者在全身感染嚴重的情況下,應本著“急則治其標”的原則[3],尤其在感染難以控制時,應盡早切開、引流、清創。著重于去除創面的細菌性、壞死性、細胞性負荷,將疏松的,無血無痛的壞死組織先清除,之后對手術后尚未清除的壞死組織在每次換藥時視情況逐次將能清除的盡量清除。在感染嚴重的情況下采用各種方法積極的創面床準備是首要的。2、糖尿病足潰瘍大面積皮膚缺損,其愈合將是一個漫長過程。如果能有良好的創面床準備,再能擇期進行植皮、皮瓣轉移等創面覆蓋手術,大大縮短愈合時間及住院天數。3、患者患足血供正常,骨髓炎、跟骨骨質破壞得到控制后保足成功。
圖3 病案2清創前圖4 病案2清創換藥7天
病案3
患者女,41歲,因“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右足第三趾背部紅腫發燙3 d”,診斷為“糖尿病足”于2011年6月13日入院。患者有糖尿病史8年,2年前,因“糖尿病足”住院治療予“右足第四、五趾指切除術”。院外抗菌治療3 d足部紅腫無好轉。體檢T 37℃,中趾近端可見一0.5 cm×0.5 cm干痂覆蓋,清創揭開干痂,竇口有膿性分泌物流出,竇道深約4cm,足背紅腫(圖5),壓痛明顯,雙足背動脈搏動可及,Wagner分級法2級。血管彩超提示:雙側股淺動脈及左側足背動脈多發小斑塊。換藥方法:1、擴創引流,由于竇口位于中趾末端,選擇在中趾根部腫脹明顯處切開一2cm的切口與竇口貫通,徹底清洗,康惠爾銀離子藻酸鹽局部換藥。第15天右足部紅腫疼痛消退。X線片提示:右第一跖趾關節內側軟組織內點條狀高密度影。骨科會診考慮竇道較深,伴局部擴散征象,建議行右足第三趾截除,患者拒絕。繼續同前抗感染換藥治療。換藥第20天,炎癥指標均正常范圍內。改用普通藻酸鹽填塞換藥。換藥第25天出院,門診定期換藥,35天左右痊愈(圖6)。
體會:1、患者系第2次糖尿病足感染,主要是缺乏防護知識,穿拖鞋摩擦腳趾而致潰瘍。2、局部切排和換藥是避免截趾首要的處置內容。
圖5 病案3換藥前圖6 病案3痊愈圖片
病案4
患者女,72歲。患者因“發現血糖升高7年,左足潰瘍3個月” 于2011年8月8日入院。左足前掌部紅腫,皮溫高,壓痛明顯,雙側足背動脈搏動未及,Wagner分級法3級。小趾近節處背面可見2處約2 cm×3 cm創面破潰,有膿性分泌物滲出(圖7),有臭味,入院診斷:1.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大血管病變血常規示:血紅蛋白101 g/L,白細胞計數10.9×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數78.0%,C-反應蛋白99.1mg/L。血管彩色超聲:雙側足背動脈多發小斑塊,左側足背動脈血流速度減低。左足正斜位片:左足第5跖骨遠端、第5趾骨近端見骨質吸收、破壞,考慮骨髓炎可能。入院后行兩破潰處切開清除壞死組織,破潰四周探針探測未發現有潛行的殘腔。術后加強引流、換藥,第2天換藥時清理出0.5 cm×0.7 cm的碎骨片(圖8),建議轉科治療,家屬拒絕。清創后第2、3天患者局部疼痛稍好轉,第4天左足底部仍紅腫疼痛,觸痛明顯。第5天,體溫38.2℃,轉骨科治療。第7天患者第一次行左足擴創VSD引流術,術中見膿液向左足底下部流注,小趾壞死,予以切除小趾,第5跖骨中遠端膿液侵蝕,予以自基底部切除第5跖骨,感染極其嚴重,切除足底感染壞死跖筋膜及足底軟組織,足底皮膚菲薄,血運差,予以盡量徹底擴創,術程順利。第16天患者第二次行擴創VSD引流術,手術經過順利。第25天左足感染嚴重,肢體繼續壞死,感染難以控制,行左小腿中上端截肢術,第57天出院。
體會:1、患者在第一次清創后,局部癥狀有所緩解,但糖尿病足外觀情況和創面深部實際情況有時相差甚遠。感染會穿透皮膚下更深層次組織,可能沿著筋膜隔上下蔓延,當穿破筋膜隔后,則會向其他筋膜腔室蔓延,直至最后全足感染甚至全身感染[4],尤其當患者的癥狀未減輕,炎性指標沒有下降,應考慮潰瘍深層次的感染。需要盡早外科徹底清創。因此,清創后第5天,局部癥狀加重,術中發現感染已累及足底跖筋膜層。2、由于術前未進行竇道造影、CT、下肢血供情況的檢查,沒有很準確地判定糖尿病足的嚴重程度。經2次擴創后仍然未能控制炎癥及病情的進一步的發展,最終行左小腿中上端截肢術。有文獻稱磁共振成像已成為糖尿病足感染評估的“金標準”[4]。
圖7 病案4換藥前圖8病案4清出碎骨片
2 討論
糖尿病足是導致截肢的主要原因, 85%的糖尿病患者因足潰瘍而截肢[4]。糖尿病足的外科處理有其自身特點,深部潰瘍患者及時的外科干預效果良好,可降低截肢率[4]。在處理時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2.1糖尿病足感染程度評估
糖尿病足感染狀態的評估能夠幫助判斷肢體是否能夠保留、患者有無生命危險。在Wagner分級的基礎上需要評估潰瘍的程度、感染的病原菌等。感染程度評估的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血沉、血培養、C-反應蛋白。根據感染的程度一般分為:不威脅肢體的感染、威脅肢體的感染和全身的感染[5]。不威脅肢體的感染:表淺潰瘍感染,無骨和關節受累,無嚴重缺血和全身中毒癥狀。威脅肢體的感染:潰瘍周圍紅腫>2 cm,合并有淋巴管炎,潰瘍可以累及骨和關節,潰瘍可能合并壞疽。威脅全身的感染:伴有嚴重全身癥狀,如低血壓、休克等膿毒敗血癥。預后好的指標是:可以觸及足背動脈搏動,足趾血壓大于45 mmHg,無骨髓感染,白細胞計數12×109/L以內。評估感染是否累及骨和關節需要X線檢查、MRI成像、白細胞掃描等[6]。
endprint
足感染的評估常需要進行多次,嚴重感染者每2~4 天需重新評估1次,如果情況惡化,如病案4,需要進行外科探查和足部MRI掃描以確定組織受累程度,評價治療效果,決定是否需要進行血管外科手術和截肢手術[6]。
2.2 創面床的準備
糖尿病潰瘍的“創面床準備”具體實施方案:黑期和黃期主要任務是去除創面的壞死性負荷、細菌性負荷、病理性細胞負荷,調節創面的“濕性平衡”,促進肉芽組織增生而快速進入紅期。期間根據創面的評估情況綜合運用了多種清創手段,采用多種現代的新型敷料調節創面的濕度,必要時也采用抗菌(保濕)型敷料。紅期和粉期則主要是采用適宜的敷料保護和促進新生的肉芽組織以及上皮的增殖[2]。
“創面床準備”清創的方法:“鯨吞”與“蠶食”。所謂“鯨吞”,即在麻醉下將壞死組織由健康組織分界處進行清創。要掌握好清創的原則與順序。所謂“蠶食”,就是對手術后尚未清除的壞死組織在每次換藥時視情況逐次將能清除的盡量清除。“蠶食”壞死組織時也可以視情況采用祛腐生新的中藥及清創膠。現代藥理證實,中醫組方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局部供血和供氧、加強神經傳導功能的恢復,中藥足浴通過熱、藥的雙重作用可以對糖尿病足的防治取得一定的療效[7]。
2.3 糖尿病足的預防指導
本文4例病案有2例屬于第二次發生糖尿病足,3例病程均在3周以上才至醫院檢查。均與患者及家屬忽視足部護理及相關知識不足有關,故醫護人員應重視糖尿病足防治知識的教育,促使患者掌握足部護理知識技能。彩色多普勒超聲靈敏度高、檢查方便、重復性好,也易為患者接受,可早期發現病變,明顯提高下肢血管病變的檢出率,對早期診斷預防和治療糖尿病足下肢動脈病變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8]。
[參考文獻]
[1]許樟榮,李翔. 2011國際糖尿病足工作組糖尿病足處置和預防指南介紹[J]. 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3, 5(1):70-71.
[2]李新強,朱家源,陳東,等. 應用"創面床準備"方案局部處理糖尿病足潰瘍的效果分析[J]. 中國臨床康復,2006, 10(24):48-51.
[3]姜玉峰,劉志國,王玉珍,等. 糖尿病足潰瘍外科處理體會及病例報告[J/CD]. 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08,3(6):751-757.
[4]王玉珍,許樟榮. 糖尿病足病的診斷與治療進展[J].實用老年醫學,2013,27(4):276-279.
[5]RodertG. Fryberg. 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處理[J]. 國外醫學:內分泌分冊,2004,24(5):305-306.
[6]王玉珍,許樟榮. 糖尿病足病的檢查與診斷分級[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7):489-492.
[7]徐延平,李彥華.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的療效觀察[J]. 中國現代醫生,2008,46(35):73-74.
[8]徐美花. 彩色多普勒分析糖尿病足的下肢動脈病變[J]. 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73-74.
(收稿日期:2013-12-04)
endprint